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從進軍新疆墾荒戍邊到東南沿海空戰殲敵,原海軍學院戰術教研室正師職主任宋國卿作為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首批飛行員,在陸地和空中都與國民黨軍交過手。近日,記者到江蘇省軍區南京第五離職幹部休養所專訪91歲高齡的宋老,聽他講述在我軍首次海陸空協同作戰中擊落兩架敵機的空戰故事。
和如今的飛行員不一樣,解放軍最初一批飛行員大多是“陸軍空戰隊”——在陸軍中選拔綜合素質好的指戰員接受飛行訓練,從陸戰轉行打空戰。宋國卿也是如此。
1948年,18歲的宋國卿參加王震領導的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二軍,隨部隊一路向西,解放陝甘寧、進軍大西北,先後參加了西北、扶眉、蘭州、寧夏戰役,迎來了新疆和平解放。
當時,新疆以農牧業為主體,人民生活貧苦不堪。1950年1月,為鞏固邊防,減輕當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經濟負擔,駐新疆的解放軍將主要力量投入到生產建設之中,這就是後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起源。“我們要自給自足,創造第二個南泥灣。”宋國卿回憶,為趕上春耕不誤農時,部隊急行軍近2000公里趕到南疆喀什,開荒改造鹽鹼地。
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宋國卿和戰友們一面防備國民黨殘餘勢力,一面屯墾。“中午在地裡吃飯,從早到晚一天十幾個小時就是低頭開荒。不少城裡兵和身體不太好的同志,一天就手打泡,低頭就流鼻血。”宋老回憶,那時雖然艱苦,大家卻很樂觀,還開展大生產比賽,每天都要比誰開荒面積大,“那個時候,黨叫幹啥就幹啥!” 一頭和平屯墾,一頭戰火又燃。1950年底,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與有絕對空中優勢的強敵作戰,我軍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空軍,於是在全軍選拔飛行學員。開荒半年的宋國卿也在體檢合格後“陸軍上天”,趕赴位於濟南的空軍第五航空學校接受飛行訓練。
這時,前線已不能等待按部就班培養飛行員,許多戰友匆匆學習必備科目後就駕機升空,與飛行小時數以千計的“聯合國軍”飛行員作戰。宋國卿進入五航校時,正逢前一期學員被抽調十多人提前入朝。入伍前才上初二的宋國卿因此遞補,跳過一年預科直接學習飛行。 “入校後淘汰率大概百分之二三十,我怕跟不上,就只能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向教員和老同志學習航空理論基本知識。將近兩年,基本我的業餘時間都用在這上面。”刻苦學習發揮了作用,宋國卿第一次放單飛很順利,甚至新手飛行員普遍覺得困難的著陸也沒出問題。“按教員操作規程辦,沒覺得困難。”
1952年初,宋國卿被分配到新編成的空17師51團,與一個蘇聯空軍殲擊機師“一對一”換裝米格-15戰鬥機。這時宋國卿才飛上了高階教練機,跟著蘇聯教官學習了筋斗、橫滾、俯衝等基本空戰動作,編隊技術只學到8機編隊。“這一套科目學下來才飛了20多小時,1952年4月份就入朝參加輪戰了,四種氣象條件下作戰都沒學全。” 空17師裝備的米格-15基本型在此時的朝鮮戰場已經落後,因此主要擔負保護鴨綠江大橋和小豐滿水電站的任務。“朝鮮戰爭也快結束正在停戰談判,所以這時空戰機會就很少了,我也出動過幾次,但沒跟美軍交上手。”沒能打上敵人,宋國卿非常遺憾。不過很快,他就將在東南沿海與敵過招。
臨機決斷,象山灣上空首開紀錄
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訂,空17師被調入海軍,成為最早一批海軍航空兵部隊。“所以我很榮幸,陸海空的軍服我都穿過。”宋老自豪地說。
就在志願軍抗美援朝期間,國民黨軍依託浙江、福建沿海島嶼積極準備,伺機反攻大陸。在浙東沿海,國民黨軍憑藉其暫時的海空優勢,對我浙東沿海地區進行偵察襲擾,經常派飛機襲擊我軍軍艦,破壞漁業生產和商船航運,妄圖阻撓我軍解放浙東沿海島嶼。1954年初,為打破敵空中優勢,逐步奪取制空權,經總參謀部批准,海軍命令海軍航空兵第6團進駐寧波機場,宋國卿此時是該團第3大隊副大隊長。
1954年5月15日,華東軍區在東磯列島發動登陸作戰,為解放一江山、大陳諸島作準備。當天,敵兩架P-51“野馬”式戰鬥機經大陳島前來偵察襲擾。為粉碎其偵察活動,保證我登陸作戰的隱蔽性和突然性,上級決定飛過複雜氣象的宋國卿帶領只飛過簡單氣象的常化臣起飛攔截敵機。 “到達指定空域後沒發現敵人。地面雷達效能不太好,受山區地形影響較大,敵人又飛得很低時常進入雷達盲區,跟蹤時斷時續。”這時正是舟山漁場收穫的時候,海面有幾萬條漁船,從上面俯瞰漁船和飛機大小差不多。經反覆搜尋,宋國卿還是沒發現敵人,眼看航油不多,只能邊索敵邊返航。 “接近機場50公里處,地面引導傳話說,估計敵機進入了象山灣盲區,我聽到後就向盲區飛。也趕巧了,敵人兩架飛機正對我倆飛過來,比我低一些。”由於敵我對頭飛行,相對速度很大,戰機稍縱即逝,宋國卿顧不上地面要求返航的命令,立即展開攻擊。“我一看飛機油量還有800立升,空戰就四五分鐘,恐怕回到機場還可以,我就一邊報告‘我發現敵機’一邊投入戰鬥,同時我又叫僚機投掉副油箱,一邊就上升反扣,俯衝追打敵機。”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我之前3月18日1大隊打下兩架飛機,5月11日2大隊打下一架飛機。那時候政委老說人家1大隊2大隊都打下飛機,要看咱們的了,我不能叫敵人跑掉了是吧?現在看抓住戰機是對的。”宋老笑著用手模擬這次空中格鬥:“我打他時,敵人就盤旋躲避我的射擊,第一次我沒怎麼瞄準,開了兩炮嚇唬嚇唬他;第二次我又爬升上去,要打他的時候,他還是在盤旋使我不能很好地瞄準,而且我在上升的時候還向我開火,曳光彈看得清清楚楚。” 此前5月11日空戰中,宋國卿的戰友保錫明雙機截擊敵雙機編隊時,雖然保錫明擊落敵長機,卻被敵僚機迎頭擊中兩彈,其中一發穿透座艙擊傷保錫明臀部,並使座艙起火。由於煙大看不清儀表,保錫明拋掉座艙蓋準備跳傘,煙氣被湧進來的大風吹散了。發現飛機還能操作,保錫明強忍劇痛飛行20多分鐘安全返回。事後總結,這次戰鬥教訓是為瞄準方便,沒有完全發揮我機速度優勢,僚機也沒有掩護好長機。 吸取此戰教訓,宋國卿始終保持對敵速度壓制,反覆攻擊將一架敵機擊落。常化臣雖是初次參戰,卻沉著頑強,始終佔據有利的掩護位置,兩次驅逐企圖偷襲長機之敵。“回來總結時就感到我們比較機動靈活,臨機處置比較得當,能夠保持雙機互相配合。”宋國卿說。
3:0,奪取一江山島制空權
1954年5月18日、19日是此次爭奪制空權作戰的高潮。宋國卿連續兩次與戰友升空作戰,予敵以沉重打擊。
5月19日是蔣介石舉行所謂“連任總統大典”的前一天,國民黨空軍又利用複雜氣象搞偷襲,妄圖為“大典”添彩。當日寧波下小雨,由於氣象條件不好,擔負戰鬥值班的都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飛行員。當雷達發現大陳島東南有敵8架F-47型戰機進犯後,王萬林和宋國卿、宗德峰和尹宗茂兩對雙機連續起飛,攔截第一批4架敵機。 敵機為發揮活塞螺旋槳戰機優勢,一般採取低空飛行。王萬林、宋國卿雙機到達頭門山上空後,宋國卿首先發現左下方有敵機。“這次是同向飛行,我估計敵人是沒有發現我們。因為離得很近,我看要是等報告以後再採取動作恐怕來不及打,我就一邊報告長機前面發現4架飛機,一邊就投掉副油箱、減速擴大距離,瞄準了三炮齊發,一下就打掉了一架。”
這4架敵機是戰鬥轟炸機,掛著炸彈前來襲擾。看到同伴被擊落,其他3機馬上扔掉炸彈分散低空逃跑。宋國卿這樣總結敵機慣用戰術:“他們油多、低空效能好,特別是轉彎半徑小、盤旋效能好、機動靈活,遇到我們就超低空飛行。你攻擊他就盤旋,有軍艦向他軍艦方向跑,用軍艦的防空炮火來掩護他;如果離島嶼近就往島嶼跑,沒有島嶼就往深海里頭低空飛。” 這時,宋國卿的長機、後來的海軍航空兵部副司令員王萬林一邊抓住一架敵機攻擊,一邊呼叫另一我機編隊趕來。宗德峰、尹宗茂雙機趕到後即進入攻擊,宗德峰因速度過大沖到敵機前面,尹宗茂見狀主動接敵佔位,三炮齊發將敵機擊落。王萬林也在兩次攻擊後擊落一架敵機。最後一架敵機試圖逃往敵艦上空尋求高炮為掩護,宋國卿追上去攻擊兩次,返航後判讀照相槍拍攝的膠捲,這次攻擊將敵機擊傷。實際上,該機受重傷後返航臺灣途中墜海。
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全程用望遠鏡觀看此戰,目睹我戰機漂亮地以3:0獲勝。“從這次以後敵人基本上不敢出來,所以奪取制空權後,1955年1月18日實施登陸一江山島,沒有受到敵人空中威脅。”一江山島戰役期間,宋國卿不僅執行了奪取制空權任務,還護航轟炸機轟炸一江山島、目視偵察評估轟炸效果,並在登陸戰鬥中擔任空中掩護,基本參加了我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的全過程。解放一江山島也迫使大陳島等島國民黨軍隊撤逃臺灣,浙東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撰稿 新華日報記者 陳月飛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