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時期到八路軍時期
紅一方面軍的發展史極為複雜,歷經多次改變和整合,因為是在革命初期的成長過程中,整合了各方許多的起義部隊,因此要想釐清其成長經歷是很難的,估計也沒人願看,所以在此簡述一下。
南昌起義時,是以賀龍的部隊為主力,再加上葉挺等人的起義部隊。起義失敗後,賀龍因為名望最高,遭到國民黨大力通緝,不得不離開。而剩餘的部隊在朱德的帶領下去了井岡山。
在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會師,並以此為基礎,整合了多個地方的起義部隊,最終組建了紅一方面軍。
紅二方面軍由紅2軍團和紅6軍團等部隊組成。南昌起義失敗後,賀龍回到老家湘西,組建了紅2軍團,後與湘贛邊區的紅6軍團、及紅36軍整編成紅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
紅三方面軍因各種歷史原因而缺編。
紅四方面軍也是經歷過多次整編,過程較為複雜。最早可追溯到黃麻起義時成立的紅11軍31師。後來紅11軍與紅15軍合編為紅4軍,成立紅四方面軍時,主力為紅4軍和紅25軍。紅4軍軍長徐向前,紅25軍軍長曠繼勳,徐向前任總指揮。
在後來的革命鬥爭中,紅四方面軍的編制經歷了較大的變動,有的編制被撤銷,也有新增加的或者擴編的。
八路軍、新四軍時期到解放軍時期
1937年,國共合作組成抗日統一戰線,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後又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
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的3個主力師不斷的發展抗日根據地和展開抗日遊擊戰,使得原主力師編制下的部隊又發生了一系列複雜的變動。為了適應抗日戰爭的形式需要,經歷了多次的整編組合,成立過5支八路軍縱隊。
1941年至1942年期間,面對日軍的“三光政策”,抗日根據地和八路軍都經歷了艱難時期。在此期間,又撤銷了縱隊編制,併成立了山東軍區加強領導。到抗日戰爭結束後,八路軍與新四軍合併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
新四軍為紅軍長征後在南方留下的由項英、陳毅等領導的南方游擊隊改編而來。新四軍的經歷頗為坎坷,開始就不順利,中途又經歷了“皖南事變”的巨大打擊,後又與八路軍一部分合並重新組建。抗戰勝利後,新四軍進入山東,與八路軍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部分併入後來的第三野戰軍,另一部分併入後來的第二野戰軍。
華北野戰軍司令員聶榮臻,共27萬兵力,直屬中央軍委領導,後將18、19兵團調與第一野戰軍作戰。
西北野戰軍後更為第一野戰軍,司令員由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兼任,兵力34.4萬。
中原野戰軍後更為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為劉伯承,共28萬兵力。
華東野戰軍後更為第三野戰軍,司令員為陳毅,共82.5萬兵力。
東北野戰軍後更為第四野戰軍,司令員為林彪,共150萬兵力。
注:各野戰軍的兵團、軍等編制所轄下級單位以及兵力人數各不相同。如三野一個兵團轄4個軍;而四野一個軍往往高達5-6萬人,幾乎相當於某些野戰軍的一個兵團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