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歷朝歷代盜墓賊都是一個不被人們認可的職業,盜墓賊一般都是白天去踩點,晚上進行挖掘盜墓活動,他們以盜竊古墓中的財寶為生。一旦哪座古墓被盜墓賊盯上,那這座古墓很難倖免於難。在我國曆史上有許多古墓都被盜墓賊光顧過,被盜墓賊光顧過的古墓裡的隨葬品都會被洗劫一空。然而,有這樣一座東周時期的古墓,它歷經2000多年的風霜洗禮,古墓上有200多個盜洞,盜洞裡還有80多具不同年代盜墓賊的屍骸。即便如此,盜墓賊也沒有進到墓室,古墓裡的陪葬品完好如初。這是怎麼回事?是盜墓賊無能,還是古墓另有蹊蹺?
2010年,湖北襄陽的一處工地在挖地基的時候,工人們發現挖掘機挖出來的泥土裡面竟然有許多青銅器的碎片。施工負責人到現場檢視情況後,意識到有可能是挖到了古墓,他趕緊叫停施工,並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襄陽市文化局。
襄陽市文化局的專家趕到現場並對現場進行勘察後認為,這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墓,鑑於古墓已經遭到大型機械的挖掘破壞,文物局決定對這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隨後,考古隊進駐現場,並按考古程式進行考古發掘。然而,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考古工作者們的心不由自主地忐忑起來,因為他們在這座古墓的夯土層發現大大小小200多個盜洞。考古工作者透過這些盜洞判斷,這座古墓在以往朝代遭遇過許多次的盜挖,古墓中有價值的文物應該所剩無幾了。
然而,隨著考古發掘的逐步推進,考古工作者的心裡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苗,因為考古工作者發現這座古墓的墓葬結構竟然是傳說中的“積石積沙墓”。所謂“積石積沙墓”就是在墓室的周圍先填滿細細的沙粒,沙粒裡混入大小不一的巨石,巨石的上邊再用土夯實,這種“積石積沙墓”在古代是一種具有極強防盜功能的墓室結構。
眾所周知,在古代盜墓賊不是一個光彩的職業,他們盜墓的主要手段就是挖洞。普通的古墓還好說,如果遇到這種“積石積沙墓”,盜墓賊也會感到很棘手。在挖這種“積石積沙墓”的過程中,盜墓賊挖穿上邊的夯土層之後可能會遇到下邊的巨石,這時候盜墓賊就只能改道重新再 。挖然而,盜墓賊即使避開巨石,也會遇到流沙,這種流沙根本支撐不了盜洞,當盜洞挖到一定深度時候,周圍的流沙就會突然塌方,流沙塌方後流沙上邊的巨石會隨之落下,將盜墓賊掩埋在盜洞裡,這種情況下盜墓賊生存的機率幾乎為零。
在這座古墓的夯土層和積石積沙層,考古工作者一共發現了200多處盜洞,這些盜洞大部分都半途而廢。考古工作者還在這200個盜洞裡發掘出80多具身穿不同朝代衣裝的屍骸,很顯然,這些屍骸就是被流沙埋葬的盜墓賊。除了許多半途而廢的盜洞,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好幾個用木板加固的巷道盜洞,這種盜洞一看就是盜墓高手搭建的,他們邊挖洞邊用木板固定洞壁,用木板將流沙隔離開來,使盜墓賊可以安全地向前進。考古工作者看到這種木板加固的巷道盜洞後感覺心頭一緊,這麼專業的盜墓手法,盜墓賊不會已經破解了“積石積沙墓”的機關吧?然而,考古工作者繼續向下挖掘後,發現所有巷道盜洞向下延伸6-7米後都遇到了一塊大石板,所有盜洞都止步於此了。
難道挖到了主墓室?為什麼挖到主墓室後盜墓賊會放棄呢?帶著疑問,考古工作者掀開這塊大石板,這塊大石板足足有50釐米厚。然而石板掀開之後,下邊並沒有發現出現墓室,而是厚厚的“積石積沙”。原來,墓主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墓葬不被盜,為自己的古墓設計了兩套“積石積沙”層,盜墓賊即使是穿了上邊的積石積沙層,也很難掀開厚重的大石板,即便通過了大石板,下邊還有一層“積石積沙”層也會成為盜墓賊另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然而,第二個“積石積沙”層並不是這座古墓最後的機關。當考古工作者把第二層積石和積沙清理乾淨之後,終於見到了一座棺槨。考古工作者都以為這就是墓主人的棺槨了,然而開啟棺槨之後,他們卻發現棺槨內空空如也,原來,這竟然是一座假棺槨。那麼,墓主人的真棺槨到底在哪裡呢?考古工作者把這套棺槨移出墓室之後才發現,在這座空棺槨下邊才是真正的墓主人棺槨,而這個真棺槨四周堆滿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陪葬品。經考古工作者清理,這座墓中一共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透過研究這些文物考古工作者確認這是一座東周時期的楚國貴族墓,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從墓中出土的這些文物來看,在過去的2000多年裡,這座古墓雖然被盜墓賊挖得千瘡百孔,盜墓賊也損兵折將,但是這座古墓卻毫髮無傷,古墓裡的陪葬品完好如初。
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所以在古代,王侯或貴族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墓葬規格和陪葬品的檔次,想方設法地把一些貴重的物品放在自己的墓中,想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享受今生的富貴。為了達到這種目的,他們費盡心思設計自己的陵墓,想讓陵墓更安全一些,以躲避盜墓賊的盜掘。可是,這位楚國貴族萬萬沒有想到,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盜墓賊絞盡腦汁也沒能進到他的墓室,沒能拿走他的任何“寶貝”。然而在2000多年後,考古隊卻光明正大地把這些文物挖掘出來,而且還要供人觀賞。這真是:再厲害的摸金校尉,也幹不過專業的考古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