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遺址出土文物中知名度最高的“太陽神鳥”金飾,不僅被選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後來更成為了成都市城市形象標識的核心圖案。
這個著名的圖案內層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則由四隻飛鳥首足前後相接,彷彿正圍繞著太陽飛翔。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后羿射日那個著名的神話故事,在那個故事裡,被后羿射中的太陽化為金烏,從天墜落。
燦爛奪目的太陽,賦予了大地萬物生長的能量,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亦有著極為直接的利害關係,因此,太陽崇拜作為最典型的自然崇拜之一,也廣泛存在於人類早期各種文明中。除了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赫利俄斯和光明之神阿波羅外,還有古埃及的太陽神“拉(Ra)”與印度教中的太陽神蘇利耶(Surya),等等。
比較宗教學之父麥克斯·繆勒(Max Muller,1823~1900)甚至認為:人類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就是太陽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陽崇拜,“太陽神話是一切神話的核心。”
透過郵件採訪的方式,墨西哥奇琴伊察遺址博物館館長馬可·安東尼·桑托斯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認為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有許多在象徵意義上十分相似的文物,這一超越時空的“巧合”,有可能是因為來自東方的古人在幾千年前透過白令海峽遷移至美洲。“雙方文明的相似之處,值得我們一起去探索與交流。”
美術史與考古學博士
談古代世界各地的太陽崇拜
放眼古代世界,有若干個發展出了崇拜太陽的宗教的地區——如古埃及、印歐地區、以及中美洲等。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有良好的都市文明,並擁有強烈的君主意識。
在這些地方,太陽神被視為上下界的統治者,他最主要的形象是其每日對其領地的巡視。在這些文化的太陽崇拜觀念中,太陽是宇宙中光與生命的賦予者,他明察秋毫,是正義的化身、智慧的源泉。而這些國家的君主則認為自己是憑藉太陽的威力統治,聲稱自己是太陽的後裔。
在古埃及,太陽神Ra是天神中的主宰者。在有關太陽神巡航天界大洋的神話中,啟程時他是翩翩的青春之神Khepera,中午時分他是處於巔峰時期的壯年神Re,而到了暮色四合之際,他抵達西方,是年邁的神Atum。
兩河文明的蘇美爾人管太陽神叫Utu,卡爾德人則稱他為Shamash;儘管不在最高的三尊之中,但太陽神位居神界的重要位置。在印歐人中,太陽是最流行的神祇之一。印度教中的太陽神叫Surya,他洞察一切,明辨是非,他能驅邪逐惡,降服黑暗與病魔。
在中世紀伊朗,人們將太陽節當成一個源遠流長,繼承自前伊斯蘭時代的節日來慶祝。
印歐許多文化中,太陽神的形象出奇地相像,他總是被表現為乘著四匹白馬駕馭的馬車巡航。這種形象流行於印度-伊朗、希臘-羅馬,以及斯堪的納維亞等地的神話中。
在古羅馬晚期,太陽崇拜愈加重要,最後變成了所謂的“太陽一神教”(Solar Monotheism)。這個時期幾乎所有的神祇都擁有太陽的特質,甚至連基督也被賦予了太陽神的品格。十二月二十五日原本是古羅馬太陽神Sol Invictus的慶典日,但最終這個日子被定為基督的出生日,即聖誕。
——作者:柳揚博士(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
曾經來蓉的古埃及特展
古蜀文明與埃及文明的太陽崇拜
2017年1月~5月,金沙遺址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聯合引進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藏埃及精品文物,為蓉城觀眾帶來了一場精美絕倫的主題展——“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
展出的155件(組)埃及文物涵蓋了日常用具、首飾、木乃伊、法老鵰像、亡靈書、青銅神像等多個種類,以人、法老、眾神為主線延伸,生動展示出古埃及人的社會生活和宗教信仰。
一輪被神鳥環繞的金色太陽,就這樣不可思議地將古蜀文明與地球上其他的古老文明連線起來。
古埃及的大多數神祗都與太陽有關。古埃及主神“拉”即為太陽神,拉的形象在古埃及文化中不斷與許多其他神祗融合,在不同時期和地域反覆確定著“太陽神”作為主神的核心地位,同時古埃及人對太陽神的崇拜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諸多形態變化,其中太陽神“拉”便有六個形態:
第一種形態,太陽圓盤。在埃及亡靈書中,經常會將太陽神描繪成圓盤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太陽神最簡單也是最形象的表現,象徵著升起的太陽。
第二種形態,聖甲蟲形態的太陽神,被稱為凱布利·拉。此種形態的太陽神擁有著由死到生的強大力量,象徵著永恆的再生能力,體現出太陽神拉物質形態永不毀滅的偉大神力。
第三種形態,長著公羊頭人身的形象的赫努姆·拉。在埃及神話中是拉神的靈魂形態,擁有著強大的創造力,同時也是當時的豐饒之神,象徵著太陽神拉的靈魂永不毀滅。
第四種形態,長著獵鷹頭顱的哈克拉提·拉。哈克拉提是中午的太陽,象徵著熱烈的陽光,是太陽神拉最為強大的時刻。
頭部為獵鷹形態的太陽神拉
第五種形態,阿頓·拉的形象是一個發射著光線的星球,在光線的末端是人手。在一開始,阿頓神只是一種小規模崇拜物件,到了法老王阿肯納頓時期(公元前1352-公元前1336)發展成了主神崇拜,併成為了太陽神拉的一個分身。
第六種形態,以眾神之王姿態展現在人與神面前的——阿蒙·拉,當拉神以這種形態出現時,世間的萬物都要向拉神膜拜。
古埃及人是如此崇拜太陽神,從第五王朝開始,埃及的法老就將自己認定為太陽神的子嗣,以此來表示自己出身的尊崇、加強統治的合法性。作為“太陽神之子”的法老,其陵墓——金字塔從選址、外形再到內部結構處處都透露著太陽崇拜的文化痕跡。
除此以外,在選址上,新王國時期的法老們均把墓址選在“國王谷”,亦是受到太陽崇拜文化的影響。因為國王谷之間的山嶺呈現出表示“太陽昇起與落下地方”的象形符號,因此它被視為太陽完成白天旅途後的修養之處。
古埃及與遠古中國的太陽崇拜,其文化寓意而言也十分相似——都將太陽視作了對生命和權力的象徵。同時,太陽崇拜也往往與王權結合。原始社會的人們往往缺乏對自然事物的認知和把握,將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歸於對神的恐懼,因此統治者也慣常借用神權來維繫王權。
跨越大洋的採訪
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的太陽崇拜
瑪雅文明與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並列為中美洲三大古文明。瑪雅文明主要分佈在今天的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和貝里斯等地區,最早約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隸制國家,公元3~9世紀為繁盛期,而後突然衰落並消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天(8月13日),墨西哥城憲法廣場上搭建起一座特諾奇蒂特蘭城大神廟模型,紀念的是阿茲特克帝國滅亡500週年——1521年8月13日,西班牙殖民侵略者攻陷阿茲特克帝國的首府特諾奇蒂特蘭城,墨西哥從此進入長達300年的殖民時期。
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是瑪雅文明中一個重要的城市遺址,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州,這座古城始建於1500年前,也就是公元5世紀(古代中國的南北朝時期)。1988年,奇琴伊察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奇琴伊察遺址最核心、最重要的建築就是庫庫爾坎金字塔,也叫卡斯蒂略金字塔(El Castillo),是為羽蛇神而建的神廟,在瑪雅人的傳說中,這位“帶有羽毛的蛇神”是掌管雨水和豐收的太陽神的化身,它教會了瑪雅人天文、數學和工藝知識。
談及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時,桑托斯說:“對於古代瑪雅人而言,太陽和對它的崇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中都扮演著核心角色,因為太陽的力量遍佈世界,所有生命都依賴於陽光,因此它被瑪雅人認為是宇宙中最強大的能量,必須對它進行崇拜,並舉行一系列的儀式,這樣才能保證太陽源源不斷地把它的生命能量輸送到地球上。”
此外他還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瑪雅統治者的形象也總是與太陽神聯絡在一起。“比如他們總是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形容詞kihnich(意為“發光的”)。而在法典、陶瓷、壁畫中出現太陽的形象時,也經常是和鳥類的形象在一起,就像金沙的太陽神鳥一樣。這種鳥就是太陽的象徵,因為它在地球表面和太陽經過的天穹之間移動,對瑪雅人來說,這種神聖的鳥代表著太陽的伴侶。”
2018年12月~2019年3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行了一場“瑪雅的世界”主題特展,美國西部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館藏的214件(套)古代中美洲藝術精品在這裡亮相。令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遠隔大洋,跨越時間和空間,瑪雅文明與古蜀文明竟有諸多共通之處。
除了神樹,兩個文明也都出土了大量鳥形文物。其中一件出土於墨西哥的神鳥紋三足器,上面繪製著瑪雅人的創世神之一——天神伊察姆納(又名伊扎姆·卡卡伊)的化身:至尊神鳥。這隻神鳥棲息在“世界樹”頂端,顏色鮮豔、繪製精美。
一如雨蛇神也是太陽化身之一,瑪雅人對太陽的崇拜形式多種多樣:一件出土於瓜地馬拉北部或墨西哥東南部的太陽神形香爐,太陽神張嘴露出了類似鯊魚齒一樣的三角形牙齒,是鯊魚形態的太陽神;另一件太陽神紋陶罐上,則描繪著太陽神化身為美洲豹的形象。
最後,桑托斯說:“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以及古代其他古老文明的種種相似之處,值得我們一起去探索與交流,這也是我們博物館一直堅持在做的。值此機會,我也誠邀中國的朋友們,將來有機會到墨西哥旅遊,來參觀奇琴伊察瑪雅文明遺址,親身感受它的魅力。”
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
編輯|段雪瑩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