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古剎——二貞廟
邵景鵬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平度市仁兆鎮二貞臺村則是憑藉一座廟而聞名於世的。那是一座建於二千多年以前西漢時期的古剎。靠著千年不朽的古老傳說,代代相承,口口相傳延續至今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姓名叫秦友的雲南青年,被從萬里之外的邊疆徵調到今山東膠東一帶修築即墨城池。由於好幾年沒有音信捎回家鄉,他的妻子王氏攜伴她的小姑姐一起來膠東即墨古城一帶尋找丈夫。一路上飢寒交迫,風餐露宿。尋找多日不見丈夫蹤影,原來出發時隨身攜帶的乾糧早就吃光了,無奈只能靠乞討度日。一天傍晚,秦友妻到村裡面討飯恰好遇見一戶人家嫁閨女,人家給了她一個白麵餑餑。當她拿著白麵餑餑找到在河邊等候的小姑姐時,小姑姐據此疑其不貞潔。秦友妻滿腹委屈無從解釋,加上連日奔波沒有找到丈夫,情緒已近崩潰,遂對小姑姐說:“若無誠心,其心必黑。若心誠,則心必赤。”說畢,遂用頭釵剖腹摘心遞於小姑姐,其身體僵立不倒。小姑姐把心臟放進河水中,河水瞬間變成鮮豔的紅色。當她回顧嫂子屍身的時候,僵立的屍身轟然倒地。看著手裡面紅彤彤的心臟,看著流淌著的鮮紅色河水,小姑姐知道自己冤枉嫂子了,遂羞愧難當亦自殺身亡。當時的人們感嘆於嫂姑二人的壯烈氣節,就在河邊上堆土為臺,在高高的臺地上建立廟宇。稱為二貞廟。
廟宇建在一個底邊東西長約一百米,南北長約六十米,高約十多米的梯形高臺上面。平度市仁兆鎮地處膠萊平原,地勢平坦。除了北面十多公里外的龍虎山漢墓群所處山脈,東,南,西三個方向鮮有高聳的建築物。而二貞廟則是建立在十多米的臺基之上,加上所建大雄寶殿的高度差不多有二十多米,相當於現今五六層樓的高度。站在廟宇高處可以俯瞰周邊很遠的地方。因而也成為方圓幾十公里範圍內登高望遠之地。除了正中的大雄寶殿,左右廂房,還建有二層的房舍,專門用來給僧眾信士提供住宿飲食的地方。每年逢農曆正月十五日和四月初八日這兩天,是二貞廟兩個最隆重的廟會。每逢這二個廟會,膠東地區周邊諸如煙臺,蓬萊,黃縣,萊陽,昌邑,高密,諸城,即墨等地的善男信女都會提前數日來到廟裡住下,拜祭二位貞烈姑嫂,祈求全家福佑吉祥。廟會當天,四面八方的人群從寬闊的大路和狹窄的小路,沿著河岸和田埂,摩肩接踵,紛至沓來。各種攤位林立,唱戲的雜耍的鑼鼓敲得震天響,踩高蹺扭秧歌的穿紅戴綠滑稽百出,引來陣陣喝彩。多得數不清的各種地方小吃圍繞在廟宇臺基周圍,廟內廟外匯成人的海洋。廟會經常持續五六天的時間。
二貞廟因為建在高高的臺基之上,形成平原地區一處少見的登高望遠的風景線。因而讓天南地北的善男信女趨之若鶩頻頻光顧,祭拜祈願,登臨高臺俯瞰沃野與山川。另外還有一處與其他廟宇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在大雄寶殿四面的牆壁上使用白色石灰粉刷牆面,牆面白淨而光滑,牆壁的四周擺放著硯臺筆墨,讓前來廟宇參觀拜謁的文人雅士提筆揮毫,抒發情懷。長此以往,牆壁上留存了大量先輩文人的詩詞歌賦。這也讓許多進殿拜謁二位貞烈姑嫂的遊客,駐足觀瞻,細細品鑑,低聲吟誦,久久不忍離去。
二貞廟毀於1943年。那是被日軍侵佔時期,盤踞在平度和古峴的日偽軍為了所謂的長治久安,開始在各個鄉鎮修築據點構建炮樓。由於二貞廟所處臺基高聳,是周圍十莊八疃的制高點,因而也成為日偽軍建立據點構築炮樓的首選。當時的民國政府和抗日組織從敵軍內部得到線索,日偽軍打算在二貞廟上面設立據點,抗日組織為了周邊百姓的安危考慮,發動當地周圍幾個村的群眾,趁著夜色連續幾個晚上拆除廟宇,並將拆除下來的簷瓦磚石,檁梁門窗搬運到很遠的隱秘之處藏匿起來,繼而將高高的堆土臺基挖掉剷平。七十多年過去了,原來潺潺流淌著的洗心河也早已淤積乾涸,原址上早就蓋上了瓦房。當年搬運出去的牌匾門窗,基座碑趺,簷瓦磚石也都找尋不到,泯滅在歲月的長河裡。
如今的二貞廟是由二貞臺村周邊的村民於2000年募資重建的。位置就在二貞臺村村西路口北側。只有三間普通的磚房,這與早前高高聳立的二貞廟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近日我從一批收藏的書籍裡面,發現部分清末民初膠東地區文人抄錄的詩詞文章,其中就有部分從二貞廟大雄寶殿四面牆壁上抄錄的詩詞歌賦。今天把它輯錄出來,為咱們當前開展的文化興市文化強市活動添磚加瓦儘自己綿薄之力。也願與興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為挖掘和保護傳統文化攜手同行。
廟門匾額:鳳邁螺亭
大雄寶殿匾額:巖巖雙表(清末平度知州潘民表)
大雄寶殿外面兩側廊柱:
忠貞不二二忠貞,節烈無雙雙節烈。
(清末平度知州潘民表)
大雄寶殿殿內正中匾額:漢代雙貞。
大雄寶殿殿內姑嫂二貞塑像兩側立柱:
沒王事,尋夫難,死隨兄嫂,繼殷而有三仁,千古此臺存漢土;
瞰沽尤,面康城,右依岱宗,去國雖逾萬里,至今遺廟屬秦家。
(清末平度知州潘民表)
* * *
貧女祠(平度戴如煌)
漢家宮室窮土木,勞民動眾供版築。交趾伕役路數千,流離他鄉永不復。
貧女襤褸誠可哀,望天迢迢隔東萊。天鑑貞心護行程,曉行夜宿鬼神驚。
不見所天死不悔,風濤冒險一航輕。夫男相見不相信,道蓬風霜那堪問。
萬苦千辛付東流,義烈深激生恚忿。想起剖腹明心時,此心皎皎共鑑之。
裂眥怒發虹貫日,朗朗清白天地知。沽水悠悠去向東,士人猶傳洗丹衷。
澄心常印天光碧,流血猶看魚眼紅。當年氣節何磊落,自今此廟自尊榮。
我來下馬拜秋色,蕭條楊柳動悲風。
* * *
二貞臺懷古(陳東居士)
君不見二貞臺最高,下有千傾萬傾之波濤,溯洄溯游意無極,慷慨悲歌舒牢騷。
康王城郭黃粱夢,沽尤南流更滔滔。惟有姑嫂貞英烈,芳蹤未嘗虧分毫。
沙紅水赤多古意,常如日懸如月照。抱朴何曾遺丹沙,緣溪豈果逢桃夭。
依然以朱沉丹秫,共仰貞節跡超超。憶昔關山千萬裡,艱辛奔波河遙遙。
聽盡蒹葭聲淒滄,啼殘鳥雀音啁噍。紅板橋頭憂如醉,漁火星點魂常消。
那知身沒河邊後,壽同山嶽永不搖。而今紅浪撼臺足,遺廟屹立冠靈鰲。
耳目所到皆注躅,松巔墜月風蕭蕭。芳徽有靈若來下,願攜萍藻酌香醪。
* * *
二貞臺(沽左周文炯)
弱質亭亭赴遠遊,依然齊女哭華周。不甘作石青山外,恥學彈箏紫陌頭。
碧血千年沾野草,同鞮數里隱荒邱。至今臺下沽尤水,似弔貞魂咽不流。
* * *
滿江紅(沽左周文炯)
落照蒼然,空掩映,荒臺數尺。憶昔日,綱常獨斷,節義雙迫。嫂痛夫亡肝自碎,
姑哀嫂烈心誰白。臨終時,各視死如歸,正難得。
幽魄冷,霜華積,香魂靜,冰輪逼!嘆康城,非沽異沽尤異昔?。衰草連岸凝血碧,
洗心河水今又赤。歷千年,香火逐天飛,為沾臆。
* * *
沁園春---過二貞臺有感而作(東昌女子 崔淑鶯)
獨上遺臺,目斷愁光,懶步蒼堦。恨古廟幽沉,遺容淹雅,尊名難傳,伊人難再。幽魄晚寒,香帳夜冷,孤影常隨月影來。最可哀,是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為誰悲愁堆懷?為誰把心腸撅碎?千古冰操,一代勁節;志烈三光,聲溢四海。
望夫山下,二貞臺上,香風非是土能埋。登臨處,空摩挲刻石,著意?徘徊。
* * *
二貞臺(西巖趙鈊)
曽聞奇節著康城,貧女高臺舊有名。姑嫂同心甘赴義,二難應是號雙貞。
雙貞千古有層臺,王嫂秦姑兩異哉。抗節西山應不愧,交南萬里苦辛來。
辛苦同來已飲冰,況兼節義得雙稱。即今沽外臺嗚咽,猶是當年血淚凝。
灑血凝流水染紅,剖心自昔駭膠東。從茲男女登臺志,合說雙貞表烈風。
* * *
二貞臺(掖水徐瀾)
自夫板築首蓬蓬,萬里尋來姑與同。破腹非關秦女起,剖心不獨比干忠。
光寒碧落天變色,血灑沽尤水染紅。古廟尚餘遺像在,千秋又自吊雙貞。
* * *
二貞臺(膠東尚天衢)
貞臺千載尚悠悠,一片冰心六月秋。頃刻成仁花濺淚,從容就義鳥銜愁。
魂潛海國沖霄漢,血染江城射鬥牛。借問雙貞何處去,涼風颯颯冷荒邱。
* * *
二貞臺 (古斟張恆貞)
漢家舊業盡成空,萬載雙貞國士風。慷慨殺身千古異,從容就義兩心同。
殘碑寥落荒郊外,古殿蕭條腐草中。今日惟餘南去水,年年嗚咽在膠東。
二貞臺(古斟 張恆貞)
重來沽水謁雙貞,欲寫雙貞寫不成。一片歡容誰塑出,雖無真像有真情。
* * *
二貞臺(不其周氏)
異域貞風不可攀,嫂姑節烈總堪憐。剖心取義身猶立,灑血成仁志不遷。
彤史匪今垂宇宙,丹心自古託源泉。特來瞻拜欽節烈,兩岸猶聞洗跡傳。
* * *
二貞臺(即墨於照楷)
烈節南方女,高風自古傳。剖心全大義,瀝血殉寒泉。
沽岸河猶赤,康城土未遷。景行當日暮,草際起風煙。
* * *
二貞臺(髻陽李光節)
嫂剖心兮姑殞生,兩人節義堪同庚。王城久已埋荒草,臺廟依然屬二貞。
* * *
二貞臺(墨水吳氏)
一番榮落落沉淪,滄海桑田難細論。惟有青山多古意,令人千載吊貞魂。
膠東一望半塵埃,苦節千秋事可哀。多少鬂眉血淚沒,綱常留在二貞臺。
節比冰霜志操奇,流芳百世亦何知。至今春碧臺邊草,猶見當年灑血時。
涼風颯颯柏森森,雲物蒼茫入夜深。欲問芳蹤何處所,兩沽睿事是冰心。
* * *
二貞臺(古墨楊玉昆)
聞見尤河尚水紅,二貞遺蹟正無窮。千詩難盡剖心事,仁義雙超烈女風。
* * *
二貞臺(吳淑)
貧女豈為烈女名,但期同死不期生。至今百折檯邊水,萬古幽咽吊二貞。
* * *
二貞臺(不其周紀行)
洗心河邊碧水流,黯然貞氣幾千秋。青山化石難高下,宛在中央落雁洲。
* * *
二貞臺(不其周氏)
野史傳聞真不朽,高臺遺像烈貞留。不知肝膽何時剖,猶見沽尤碧血流。
* * *
二貞臺(不其周氏)
遲遲春日上高臺,想見當年志壯哉!一片丹心懸掌握,令人千古動徘徊。
* * *
二貞臺(曲溪戴煒藝)
萬里尋夫姑與行,成仁就義節雙稱。康王城郭無寸石,惟有貞魂萬古名。二貞臺(佚名)
貧女有室未算貧,貧如賤妾更無身。桃花一片隨流水,那識東風便是春。
* * *
二貞臺(佚名)
為愛清風臺上遊,貞魂還自表沽尤。可憐化作一腔血,緬想當年恨未休。
* * *
二貞臺(高密 張曰明)
覽罷詩句心機開,幾回我欲把詩裁。苦無紙筆兼無墨,聊折蓬蒿畫碧臺。
* * *
二貞臺(墨邑 黃如敏)
昔聞嫂姑節,今到二貞臺。瞻望無人在,空羨沽水回。
* * *
二貞臺(墨邑 吳氏)
貞氣連雲漢,遊逛徹鬥牛。紅浪常拍岸,碧血跡猶留。
* * *
二貞臺(吳夢南)
自昔傳貧女,自貧志不貧。洗心光日月,萬古血痕新。
* * *
二貞臺(墨水 傅氏)
貞哉二女,千載留芳。剖心可哀,黔柱堪傷。
嫂因夫死,姑為兄亡。英風森森,嚴厲冰霜。
* * *
二貞臺遊記(平度市古峴鎮大朱毛村 佚名)
民國五年,歲在丙辰。客於朱毛,與客遊於康城之濱。循基址,履殿階,望社稷宗廟宮室盡為耕稼禾黍之田地。往來躊躇,舉足步溪,鳥聲上下,樹林蔭翳,遙望貞臺,明兩作離。餘曰:今日乃雙貞大會之辰,盡觀乎?
客雲:吾聞雙貞之宮殿肇於漢代康城之修築,徭役徵於交南,土功興在膠東。負畚插,裹餱糧,淵淵而來。應役之徵夫,捄陾築登,鼛鼓弗勝之後,十無六七之見還。王嫂秦姑以夫之不見,兄之未還,攜手攬腕,形影相續。越山涉水,逶迤而來。實期夫之可面見,兄之得相逢也。孰知來竟有日,徒竭反覆往來,尋覓之苦,絕無蹤跡形影相貌之見焉。繞城三週,兩淚盡枯,而城不見崩毀之垣牆。離家數月,萬水同涉,而家實有難回之路徑。嫂乃殺身成仁剖心灑血以洗不白之貞,姑亦捨生取義以道殉身,而盡不字之節。天實鑑其貞固,人皆欽其節烈。故以雙貞為名,築臺立祠。春夏之孟月祭之,其然乎?其不然乎?餘曰:吾聞諸父老亦如吾子之言。於是雁行而南,接踵布武。同閱洗心之處,並臨高臺之下。拾級聚足,聯步以登。後塞前擁,摩肩而入。焚高香,燒紙幣,禮神明。有道童依我磬聲遍覽碑記之載,籍詩詞歌賦之頌揚。後宮前殿,畫棟綵椽,照壁大門美輪美奐。泰山老母位於震,當莊土地列乎坤。階前古槐豹尾,殿後老松龍鱗。憑欄四顧,北負龍虎二山,秀氣鍾於康王之墓;南引大小二沽,水聲通乎湘女之琴。東連昌陽,大河來自北;西達平邑,墨水流於南。東西南北之村莊,老少強弱之男女,左提右攜,陸續接足而至;前呼後應,挨次比肩以登。匍匐於宮殿神位之前,焚化香楮以答保佑之鴻恩。可想當年漢代之雙貞,鳳邁螺亭。與客立於殿角,吟詩四絕,舉筆書於宮牆。拜手雙貞,肅容而出。降階二十九級,攜手乃登,升樓三四五間列坐其次。先茶後煙,酒既和止,飲有盛饌。談笑而道,古今文人之薪傳。既醉既飽,夕陽在山;離座離立,與客言旋。歸坐書齋,搆燈且看州志漢代烈女傳。酒力微醒,振筆而書,以記四月清和出往遊衍之過愆。荼煙已歇,伏枕而臥,惟思三更燈火發奮立志之工課。終日朝乾。夕惕若厲。以補五十始知四十九年之非多。
一
四顧山光接水光,東西南北列村莊。 都來臺上敬姑嫂,可問誰曾禮漢王。
二
漢王田邑盡成空,獨有河沙表舊風。 像是剖來心不白,故今洗處水猶紅。
三
水赤沙紅注臺東,天光雲影共縱橫。 秦夫板築雖無績,烈婦與他著二貞。 四 二貞灑血立河邊,當日情狀實可憐。 前殿後宮修古像,香菸應使達交南。
輯錄於2020年9月20日。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