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中國古代,沒有大型起重機的時代,建築工程效率之高更令人瞠目結舌:
唐長安皇宮,北京故宮三倍之大,只需十月建成;
武則天時代明堂,故宮太和殿四倍之大、比應縣木塔更高,不到一年建成;
唐太宗賞賜給魏徵的小殿,從皇宮搬到魏徵府邸到蓋成,僅用5天時間...
這些『神速』背後的秘密,就隱藏在一本北宋建築『神書』——《營造法式》裡。
1925年,消失百年的《營造法式》重現江湖。同年,遠在美國賓州大學攻讀建築系的梁思成,收到一本梁啟超從國內寄來的《營造法式》。
先是『一陣驚喜』,緊接著是『莫大的失望和苦惱』,因為這本建築專著就像『天書』一樣,已經無人看得懂!
《營造法式》究竟是『天書』,還是『神書』?為什麼一千年過去了,這本書還是備受當代學者推崇?這本千年建築古籍是否過譽?
今天,我們來扒一扒這部中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典籍——《營造法式》裡的玄機。
01.
《天書》作者,何許人也?
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當時的北宋皇家土木工程部『將作監』被皇帝宋哲宗派了一活兒 —— 重修《營造法式》。
不知為何,李誡,一個靠父親走後門買官、在部門職位倒數第二的人,竟獨自挑起了這項重任。這個李誡,何許人也?
修《營造法式》這活兒,李誡卻絕對是北宋朝廷裡的最佳人選。他出身於有錢有權的書香門第:
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北宋朝廷的文官,是名正言順的『四代』;偌大的李家大宅,書房面積便佔了一半兒,『家藏書數萬卷』、『鈔便有數千卷』……
李誡大宅還原(書房佔了一大部分)
他自己也非常有出息,簡直是北宋的『斜槓青年』:
既懂地理,著《續山海經》十卷,又好歷史人物,著《續同姓名錄》二卷;既通音律,著《琵琶錄》三卷,又擅繪畫,所繪《五馬圖》曾深得宋徽宗讚賞;既研習書法,“工籀篆,草隸皆能入品”,又能把玩金石,曾幫金石學家趙明誠之父鑑定玉璽,還對博藝遊戲有一定研究,著有《六博經》……
李誡
因此在重修《營造法式》時,他能“考究經史群書,閱《考工記》《唐六典》《木經》等”,講前朝當代建築中的體系清晰明瞭地梳理出來;
需要豐厚的“數理”“美學”知識時,需要大量的建築結構剖析和圖樣再現時,他都能手到擒來。
營造法式中關於九章算術的記載↓
後人根據營造法式中線稿進行色彩還原↓
除了從紙上得來的豐厚理論知識,李誡也是個能擼起膀子“做”的實幹家。
他有豐富的主持國家工程修建的實戰經驗。據史料記載,他憑藉重大工程,花了19年從基層做到部門老大,在北宋龐大的公務員體系內升了4次官。
更難能可貴的是,底層建築工匠是為當時社會所不屑的,李誡卻沒有上流社會的架子,能夠以匠為師、歷訪數百位一線工匠,將過去口耳相傳的經驗整理成系統的書面材料。
因此,李誡花了三年完成的《營造法式》,是一本全面總結了前人研究、並有豐厚一線實戰經驗的驚世鉅著,堪稱前無古人、後也無來者。
02.
反腐鬥爭意外成就千古『神書』
儘管被奉為《神書》,但頗有意味的是,《營造法式》原本是一本反腐手冊。
李誡之前,《營造法式》的第一版就是在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中被敕令編修的。
“法式”二字的解釋為:“在宋代官方檔案中用得相當普遍,有律令、條例、定式等含義同,凡事有明文規定或成法的都可稱之為法式。”
變法先鋒——王安石
關於宋朝“冗兵,冗官,冗費”的局面,我們都在歷史課本上學過,不外乎用納稅人的錢養閒兵、散官、貴族生活過分奢華……
建築行業也不例外:多估工料, 虛報專案; 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 監守自盜; 工程結束後謊報結餘,邀功請賞,房屋質量更令人憂傷…
比如,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 修建感應塔,主管官員估工34萬餘人,後來朝廷重估, 只需原估數的五分之一……
抓住一切機會“開源節流”的王安石自然不會遺漏“土木工程”這一項。因此,熙寧五年(1072),《營造法式》被敕令編修,一開始便定性為官家“反腐”之書。
其目標就如我們現在的“施工指南”,為的是將各項工程的建造規模、建築材料和工時定額都立下統一的標準,壓縮“偷工減料及摸油水”的空間。
大到建築佔地面積,小到構件尺寸
《營造法式》裡都有明確規定↓
可惜,第一版本的《營造法式》成於元祐六年(1091年),此時距離王安石變法失敗已有整整八年……該書被塵封雪藏後六年,直到前面所說的紹聖四年,才又由宋哲宗提出重修。
因為原書不再可覓,重修的原因,我們只得由李誡的口中得知——第一版《營造法式》並不能真正控制用工、用料的額度。(《營造法式》劄子)
於是,李誡才有機會閃亮登場,使《營造法式》真正成為反腐手冊的同時,意外成為後世的『建築學祖師爺』。
再次欣賞李誡卓越的畫工↓
03.
《營造法式》有何過人之處?
一般人想知道《營造法式》究竟說了什麼?但那厚度實在令人不明覺厲,正文達三十四卷,“計三百五十七篇,共三千五百五十五條….”
幸而梁思成已經把『天書』破譯,使門外漢也得以一瞥這『中國建築教科書』的大概。放下那三千多個條目,我們且從其目錄略略剖析:
看目錄,營造法式似乎並不那麼飄忽。說白了就是一本官府進行工程管理預算的規範標準——一個建築裡各個硬裝怎麼做,需要多少人,多少料,要花多少錢。
但如果繼續閱讀,你依然會為《營造法式》正文裡的過人之處肅然起敬、拍案稱奇!由於真的蠻複雜的,以下僅略述一二
(1) 解密古代房屋建造神速的原因
開頭提到,中國古代歷史上,建築營造能達到『神速』。其秘訣正隱藏在《營造法式》所總結的四字當中——『以材為祖』。
此為何意?李誡如下說到:
換言之,中國的建築(以殿為例),造型大同小異,但寬廣不同,對應不同平民貴族皇家等級:
比如,有三開間的福州華林寺大殿,五開間的大同善化寺三聖殿,七開間的北宋太原晉祠,九開間的遼寧奉國寺,皇權代表的故宮太和殿則達十一開間。
《營造法式》則將建築開間規模,劃分為八個等級。不同等級對應不同尺寸的建築『標準件』——『材』。
一旦確定了『材』的尺寸,這座建築的所有木構配件都可以根據『材』的尺寸來定製,比如『材』的尺寸=斗拱裡拱的橫截面尺寸,斗拱中其他部件、柱椽梁的長寬高直徑等都與『材』的尺寸有關。
這樣一來,做物料預算時,建築師有了一套清晰的換算標準:可以推算出大部分構件的材料尺寸,再根據法式中不同房屋構架所需數量估算出一套物料明細,從而得出物料價格。
生產方面,一線工匠也有了一份明確的加工指南:大部分構件都可根據圖紙在別處批次製作,運至目的地後,實現一定的拼搭即可。
既避免了浪費,起到『反腐』或節省開支的作用,又能實現營造『神速』,《營造法式》之『材』實在高明!
(2)《營造法式》裡的科學光芒
如果說『材』的創造是中國古代建築界的『神來之筆』,那麼任何所謂的『神力』都是有科學依據做支撐的——如何以最低的材料成本獲得最高的建築穩定性?
這一問題的答案,西方材料力學要到17~18世紀才獲得,而11世紀的李誡就已將其記錄在《營造法式》裡了。
答案也在上面那張建築等級表格裡,即所有等級的『材』的廣寬比都是3:2。敲黑板,以下開啟現代材料力學模式:
看不懂?看似複雜,其實只有一個結論——『材』的廣寬比在√2時,建築構件的穩定性最高。而《營造法式》所記載的3:2比例,已經非常接近於√2(1.414…)了。
所以我們會看到,像應縣木塔這樣的建築,千年之間屢遭地震,木頭構件都已擠壓變形了,它依然能以世界最高木構古建的姿態矗立於世。
不得不說,《營造法式》與其背後那一批默默無聞的工匠,都代表了中國建築的至高水準。
《營造法式》中的科學光芒可不僅限於此,比如,為何『材』要分八等,而非九等?更是有一串“微積分方程式”可以說明……
你是不是更覺得是『天書』,更加暈乎了?幸而——
中國大地上,仍然有多處與《營造法式》相近的古建築,能讓我們用實物與『天書』對照起來,能讓我們在建築文化斷層時,繼續瞻仰中國古代的工匠的智慧、欣賞中國古建結構之美;
梁思成及之後的一批批中國建築學者,能夠在西方構建的建築學體系下挺直腰板兒發聲:中國有自己的一套建築體系和科學構架,中國建築完全可以跟西方建築抗衡!
這樣一本書,你如何能不去了解它?
-END-
編輯整理丨藝旅文化 ZOE 飛魚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