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人,後遷陝西渭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歷任左拾遺、左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後任刑部尚書,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在文學上,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今天覆習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的大意是:一望無際的原野,長滿了茂盛的青草。野草生命力頑強,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總是枯萎了又蒼翠。即使遭遇野外大火,也無法徹底燒盡。來年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那時,草香遠播,漫野都是芳草的馨香,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陽光照耀下,草原明麗翠綠,碧綠連線荒城。又要送別遠方的友人,遊子遠行踏上古道。望著長得茂盛的芳草,心中充滿了離情別緒。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16歲那年參加科舉考試時創作的。這首詩是應考習作,按當時的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白居易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其成名作。此詩先是側重描寫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然後又側重描寫了野草的共時之美。透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全詩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空靈,天然渾成,章法謹嚴,自然流暢,對仗精工,是“賦得體”中的絕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二句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傳誦千古。
縱觀全詩,融入了深切的生活感受,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故字字含真情,句句有餘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據記載,白居易那年始自江南入京,拜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顧況看著這年輕士子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雖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說京城不好混飯吃。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感嘆,讚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並廣為宣傳贊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聚散離合總是緣,同學也罷,朋友也罷,相聚在一起的時間總是短暫的,真正能夠陪伴著走一程的皆為有緣人。或許不經意間的一別,就是永別,從此再也沒有了相聚甚至是見面的機會。古時候,沒有現在的交通和通訊工具,好友離別更是難以再相見,即使十分想念,也無法互訴衷腸。所以,送別好友,難免就會十分悲傷,而那“離離萋萋”的原野青草,恰好可以形象地表達出,這種綿綿不絕的離別之情。
2021年10月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