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創物——第二屆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
暨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二屆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
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 知 者 創 物 ——
做手工,你是否也很喜歡呢?
你是否也曾經嘗試過呢?
國家博物館這個新展覽
展出了全國優秀工藝美術新作
以及部分知名藝術家的特邀作品
足足有近270件/組
一起在雲端先睹為快吧~
【展覽資訊】
展覽海報(設計 | 趙鐳)
展覽:知者創物——第二屆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暨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二屆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南8、南9展廳
【展出中】
【關於展覽,這些資訊請收藏~】
展覽分為六個部分:
才“雕”秀出
千“漆”百趣
細“織”入微
絢“璃”多彩
盡善“金”美
賞心樂“飾”
展示近270件/組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全國範圍內公開徵集遴選的優秀工藝美術新作以及部分知名藝術家的特邀作品。
這些作品堅持“心手合一”的創作理念,關照棲居地環境和民族習俗等特質,融合新技法、新材料和新創意,既注重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又注重現代美學的藝術表達,系統深入地詮釋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僅使古老的媒材和工藝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美人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的最新嘗試和探索。
【 展覽緣起&主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工藝美術作品作為彰顯中國特色、弘揚民族精神的藝術瑰寶,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歷史價值。201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時代新章——首屆國家博物館工藝美術邀請展”,就是要打造發現、展示和收藏中國工藝美術領域優秀作品的展覽品牌,記錄工藝美術領域的最新成果。此次,由國家博物館與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第二屆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暨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二屆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既是對這一展覽品牌的延續和深化,也是對工藝美術表達話語體系的豐富與拓展。
展覽旨在展示當代工藝美術的新工藝、新技法、新材料、新創意、新作品,彰顯手工“匠心匠理”,以及具有傳統價值和時代精神的優秀創作成果,在展覽面貌、學術含量、內涵價值等方面突出“工匠精神”“美學價值”和“造物智慧”的技藝魅力。
【 展品是如何遴選出來的? 】
本次展覽展出了
中國美術家協會向全國
徵集遴選和特邀的近270件/組作品
在徵集和遴選過程中
組委會遵循八點原則和要求
一是與特定環境保持密切聯絡,較好地體現棲居地環境、習俗等特質;
二是緊密關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充分反映傳承和改良在地手工藝的文化動力與精神;
三是與在地經濟發展、生活品質轉換以及生活美學提升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契合度和發展潛力;
四是倡導心手合一的創作,強調關注現實生活,體現手作的“匠心”與“匠魂”;
五是蘊含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工藝特質;
六是注重細節,追求完美與極致的工匠精神;
七是體現再造之美、重生之用;
八是鼓勵傳統手工資源的藝術跨界整合與形態重塑。
【 展覽六大部分解讀 】
第一單元:才“雕”秀出
傳統雕刻工藝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工藝美術門類,是以雕、刻、塑的表現手法將不同地域的物理材料,進行巧妙的藝術處理,從而創造出形態各異、巧奪天工的藝術作品。《詩經》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動描繪了傳統雕刻工藝的創作過程。現代雕刻工藝呈現出自由、開放的面貌,與傳統雕刻側重精細寫實不同,更加註重藝術家個人觀念的表達。隨著科技發展,各種新型材料不斷湧現,極大地豐富和擴充套件了雕刻的語言。本單元展出的40餘件雕刻作品,展現出雕刻藝術工作者以繼承為手段、以創新為目的,對新材料、新工藝、新審美展開探索與嘗試的藝術特徵與時代風貌。
第二單元:千“漆”百趣
中國漆器工藝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認識了漆的效能並用以制器,既美觀又耐水耐腐。傳統漆器色彩多變,器型迥異,綜合運用各種裝飾技藝,製作精美,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具,表達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美學觀念。21世紀,面對裝飾繪畫、立體造型、現代設計等當代藝術語境,色彩靚麗、造型新穎、用料環保成為現代漆器工藝的時尚。讓傳統迴歸生活,將多樣化的漆藝表現手法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是藝術家緊跟時代走出的新思路。本單元展出的70餘件來自全國各地的漆器作品,在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多樣化的嘗試,將漆器工藝與現代藝術和工業設計相結合,呈現出藝術家們在當代審美語境下獨特的藝術意蘊與表現語言。
第三單元:細“織”入微
纖維工藝是以天然的動、植物纖維,或人工合成纖維為材料,用編織、環結、纏繞、縫綴等製作手段,創作平面、立體和空間裝置形象的一種工藝。現代纖維工藝追求透過不同形態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使視覺、觸覺等感知得到更多美的愉悅,建立更宜居的空間環境。本單元共展出了包括編織、織繡、印染在內的40件工藝作品。藝術家們將現代藝術審美與傳統工藝相結合,廣泛探索、大膽試驗纖維工藝的獨特藝術語言,在創作理念、造型手法、呈現方式上多有突破,充分利用材料的不同效能,使纖維工藝擺脫平面走向立體,開拓出多維度的展示空間,從形式、構成、色彩等諸方面令人耳目一新,呈現出開放多元化的藝術風貌。
第四單元:絢“璃”多彩
在中國,玻璃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因其類似美玉,而被稱為“璆琳”“陸離”。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玻璃藝術在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突破,逐漸形成全新的語彙體系,呈現出富有時代氣息的多元化趨勢。玻璃是光的容器。玻璃的堅硬與光影的流動;玻璃的有型與光影的不羈形成有趣的反差與對話,使之成為闡釋哲學思考、抽象意境的絕佳載體。在本單元展出的40餘件玻璃工藝作品中,藝術家們充分發揮玻璃工藝的可能性,運用隱喻、符號、象徵等表現形式創造出寫實、抽象、自由隨意、奇思妙想的手工玻璃作品,來表達對這絢麗多彩的玻璃藝術世界的思想情緒與文化感知。
第五單元:盡善“金”美
中國傳統金屬工藝有景泰藍、燒瓷、包金、錯金、花絲鑲嵌、斑銅工藝、錫制工藝、鐵畫等類別,品種繁多,自成體系。金屬工藝的演進同科技的發展密不可分,新技術將材料性狀的邊界不斷後推,也賦予了藝術家們更多與這種古老載體對話的可能性。在這一單元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對極致工藝的執著,對空間美感的追求,以及對當代社會特徵的哲學思考。在不斷突破材料本身侷限的同時,藝術家也在不斷向優秀傳統文化汲取靈感和養分,力求建立現代金屬工藝的中國表達。
第六單元:賞心樂“飾”
中國傳統首飾具有選料絢麗貴重、結構精巧的特點,是權力和地位的體現,造型和紋樣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現代首飾在主題、材質、工藝、設計理念、佩戴方式等方面都出現了較大突破,更加註重個性的宣揚和觀點的傳達。選料不再侷限於貴金屬和珠寶。審美偏好由具象、繁複轉向抽象、簡約,強調飾品與佩戴者的有機聯絡,捕捉生活中富有感染力的細節,在注重美感效果的同時,關照社會現實。首飾的使用人群也大大擴充套件,不再僅僅是彰顯財富和身份的奢侈品,而日益成為佩戴者個性表達的重要載體。
傳統與創新相結合是本次展覽的顯著特徵。藝術家們自厚重歷史中汲取靈感,以創新手法加以詮釋,嘗試用現代的語言與歷史“對話”,在碰撞與交融中讓古老的符碼煥發新的內涵。
【小貼士】
中國國家博物館嚴格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提前預約、正確佩戴口罩有序入館、保持合理距離……讓我們一起來個美好約定~
此外,因疫情防控需要,國家博物館暫停公益講解和志願講解服務。敬請理解和支援。
···THE END···
來源: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北京非遺中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