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群裡有一個有趣的討論:可以讓孩子聽書嗎?
不知從何時起,聽書成為了一種時尚,在那些專門聽書的網路平臺上面,幾乎所有的讀物都可以聽到。
這無疑是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好處。
從宏觀上講,聽書應該也算是一種“閱讀”的形式。
雖然,用的是耳朵而不是眼睛,但畢竟和看書一樣,獲取了書中的內容。
那麼,學生們是不是可以用聽書來代替閱讀呢?
我們不妨先分析一下“聽書”的優劣。
02
先說聽書的好處。
一是便宜。
筆者經常買書,發現現在書真的挺貴,一本書動輒幾十上百,50元以下的書越來越不好找。
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收入太低吧,反正,我買書一般都要等著打折,看哪天折扣高了再買。
所以在自己出書時,也曾經因為定價問題向編輯提出過建議,希望能儘量定得低一些。
當然,我說了不算,最後還是有些小貴。
聽書就省去了價格方面的煩惱,很多書都是免費,就算有的收費,跟買紙質書相比,價格也要經濟實惠得多。
二是健康。
現在的孩子們學習任務重,用眼過度,“小眼鏡”非常普遍。
孩子愛讀書當然好,但不斷加厚的眼鏡片,也著實讓人擔心。
雖然聽書是省了眼睛費了耳朵,但我們的耳朵沒有像眼睛那樣天天被超負荷運轉,當然也就更禁折騰一些。
只要不長時間戴耳機聽書,那麼聽書給耳朵帶來的負擔,顯然要小於看書給眼睛帶來的負擔。
三是方便。
讀書需要良好的光線,正確的姿勢,安靜的環境,最關鍵的是,不可以同時做其他事情。
聽書則不然,完全可以把身體解放出來。
孩子可以一邊鍛鍊一邊聽書,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聽書,可以一邊坐車一邊聽書。
就算環境嘈雜,戴上耳機就好,自有一方天地。
甚至,連光都不需要,在黑暗中也照聽不誤。
這些,都是聽書的優點。
03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聽書的缺點也有不少。
一是速度慢。
中速朗讀大概是一分鐘200字左右,而正常的閱讀,能達到每分鐘300-500字甚至更多,速度比聽別人讀不是快了一點半點。
所以,同樣是“讀”一本書,我們用聽的方式,要比自己親自去讀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
我平時會上網搜一些資料或觀點,搜尋結果經常同時顯示文字和音影片,我總是直接點開文章來看,不願意聽人慢慢悠悠把文字念一遍。
二是主動性差。
聽書是根據朗讀者的節奏來的,對方讀得快,你聽得就快,對方讀得慢,你聽得就慢,對方這裡重點讀,你就重點聽,對方這裡一帶而過,你聽時也一帶而過。
而讀書則是自己隨心所欲,或一目十行,或字斟句酌,或掩卷沉思,或勾劃重點,或做筆記,速度、節奏皆可控。
三是理解不深。
文字本身就是用來看的,尤其我們的象形文字,有其獨特的意義和美感。
聽別人讀,則失去了文字本身的魅力。
而且,對於有深度的書籍,理解是需要時間的,是需要停下來思考的,但聽書顯然不會有足夠的“留白”,讓你沒有思考和消化的時間。
04
知道了聽書的利弊,我們也就明白了應該怎樣去對待聽書。
一般來講,聽書更適合一些淺閱讀。
比如聽故事性強的讀物,不需要太多的思考。
像笑話或評書之類,經過“讀書”或“說書”人的演繹,可能比自己讀更精彩。
這些,往往有一些娛樂的性質。
而對於一些深閱讀,還是應該去直面文字。
比如我們做研究,靠聽顯然效果不好。
就算是有人一字不差地把原著讀出來,裡面的語氣停頓之間,也夾雜有朗讀者個人的情感和理解。
所以,我們聽的書,實際上已經經過了別人的二次加工。
據說,任何食材只要經過加工,都會造成營養和原本味道的損失。
讀書亦然。
一般來講,文字勝過聲音,聲音勝過影片。
只有自己親自去讀,得到的才是原汁原味。
在生活中,經常有人根據電視劇的情節去討論原著,難免貽笑大方。
05
在偉人晚年,患有眼疾,雖視力微弱,但仍手持放大鏡讀書。
後來做完手術難以視物,才讓身邊的工作人員讀給他聽。
顯然,對於嗜書如命的偉人來說,也是覺得自己看勝過別人讀。
所以,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如果有條件,自己看書無疑是最好的,如果條件不允許,聽書也是一種選擇。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