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人劉亞東A
作者:小棗君
5G、雲、專線,分開的3個詞,作為通訊人,大家應該都懂(專線可能陌生一點)。
但是,合起來之後,我估計很多人開始發懵了,啥是“5G雲專線”?
5G雲專線,本質還是專線,也就是Direct Connect,直接連線。
大家都知道,現在是網路時代,企業都是隨時需要上網的。
像我們鮮棗課堂這樣的小微企業,一般就是和普通家庭一樣,申請一根光纖寬頻,實現上網。這種方式,價格便宜,一般也夠用。
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申請寬頻就不是太合適了。
一方面,企業人數太多,頻寬不太夠。
另一方面,大企業都有人事、財務等複雜的IT系統,而且總部、分公司、辦事處又多。所以,需要構建廣域網,需要更穩定、安全、可靠的網際網路出入口。
於是,就有了“專線”需求。
說白了,就是運營商專門拉一根線,一頭接你公司辦公室,另一頭接運營商自己的傳輸骨幹網。
MPLS專線,是傳統的主流專線。
這種專線,網路質量很好,速率快、時延低、抖動小、丟包少。但是,價格特別貴,安裝特別慢,維護特別難。
這幾年,SD-WAN崛起,開始搶MPLS的飯碗。
關於SD-WAN,三言兩語解釋不清楚。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這裡:紅遍全網的SD-WAN,到底是什麼?
我們繼續往下說。
那麼,什麼是雲專線呢?
很簡單,現在很多企業的系統都上雲了,部署在雲計算中心。
那麼,我們企業要訪問這些系統,更快的方式,不是從企業到雲中心,搞一根專線嗎?
這種使用者企業本地資料中心、辦公網路與雲服務商虛擬私有云(Virtual Private Cloud,VPC)之間的專屬連線通道,就是雲專線。
毫無疑問,這種雲專線不透過公網,鏈路獨佔,具有安全、高速、低延遲、穩定可靠等優點。
再繼續,到了關鍵了,什麼是“5G雲專線”呢?
很顯然了,就是上圖的雲專線,採用了5G接入網、承載網、核心網相關的技術。企業與雲之間,透過5G進行承載。
具體的細節,以我看到的那篇文章為例,我介紹一下。
從整體來看,這家雲廠商(好吧,就是騰訊雲,不裝了),基於運營商5G網路,實現了端到端的QoS、分流。
在無線側,透過騰訊雲自己的控制檯,實現空口GBR(系統承諾的最小位元速率)訂購。說白了,提供一個空口網速保證。
在承載網,同樣承諾了QoS等級,提供一個傳輸質量保證。
在核心網,這個地方有大區別了。傳統方式,是資料透過核心網的媒體面網元(UPF),送到運營商骨幹網,送到網際網路(公網),然後,再去騰訊雲的資料中心。
而騰訊雲的5G雲專線方案,UPF出來之後,直接進入了騰訊的網路(圖中的TSAC,是騰訊的邊緣接入與加速平臺),進入了騰訊雲的資料中心。
騰訊雲,透過OSS(業務支援系統),直接排程了運營商的核心網,以此實現剛才所說的,空口的速率保證,以及UPF的分流流向。
這確實是一個讓我很震驚的業務模式。
震驚,是因為運營商竟然允許雲廠商對自己的網路進行如此大膽的“控制”。
如果是運營商自己的雲業務,我完全可以理解。問題在於,這個是網際網路民企廠商的雲呀。如此開放,運營商真的捨得嗎?
“雲網融合”的第一個典型探索,就是推出邊緣計算,把雲(計算)下沉到網的底層。
第二個典型探索,就是核心網的雲化,甚至公有云化。把電信雲,直接遷到公有云上。
剛才我們一直討論的5G雲專線,實際上是更“徹底”的雲網融合——用雲來排程網,用網來配合雲。
在5G雲專線的模式下,5G的效能優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揮。但是,站在網的角度(運營商的角度),這種合作,顯然是非常被動的。網(運營商)的管道屬性,變得更加明顯。
當然了,換個角度來看,藉助5G雲專線業務,運營商確實可以更好地開展“5G專網”業務。
畢竟,雲雖然是網際網路大廠的,但好歹網是自己的。企業客戶用了網,多多少少,也能收點錢。雲廠商那邊,肯定也會分點錢。
但是,運營商能不能碰到使用者的資料,能不能介入到使用者的業務,是賺大錢的關鍵。
否則,5G雲專線,和MPLS專線,並沒有什麼區別。運營商自己的雲業務,還是起不來。運營商淪為管道的趨勢,也還是無法改變。不是嗎?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5G雲專線業務的一點分享。
運營商作為網路的擁有者和運營者,究竟該如何與雲廠商進行博弈,是一個值得長期觀察的熱點。這場博弈的勝負,直接決定了通訊行業的未來格局。
站在通訊人的角度,我希望雲網融合能探索出更多有利於網路側的路徑,給我們日益沒落的通訊行業,帶來一點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