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姨是個小細胞肺癌患者,病灶在左下肺,縱隔淋巴結有轉移,只能選擇化療聯合免疫治療。治療前,吳阿姨整天覺得乏力,胃口也不好,時常有低熱和咳嗽。治療兩週期後,吳阿姨覺得好像咳嗽減少了,乏力感也減輕了。來門診複查時聽了她的描述,我認定她的病灶一定縮小好轉了。果然,CT提示原來腫大的縱隔淋巴結不見了,左下肺病灶也縮小了三分之二。聽到這個訊息,吳阿姨開心地回去等下一次治療。
肺癌治療過程中,透過哪些指標可以判斷肺癌病情在逐漸好轉呢?
1.臨床症狀
病人的自覺症狀往往能反應病情的變化,這也是為何醫生需要每天查房聽病人敘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咳嗽氣喘有沒有減輕,有沒有發熱,疼痛有沒有好轉等等。如果病人在沒有浮腫的情況下體重增加,胃口改善,咳嗽氣喘改善,不吃藥的情況下疼痛減輕,那就說明病情在逐漸好轉。
2.直接的查體
有些病人有淺表淋巴結腫大,肺癌比較常見轉移的是鎖骨上淋巴結淋巴結,當治療後查體時發現淋巴結縮小,這也意味著治療有效,病情好轉。肺癌引起皮下轉移結節的並不多見,但確實有一些惡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肺癌向皮下轉移,這些表淺轉移灶都能透過體格檢查時測量評估。
3.腫瘤標誌物檢測
雖然腫瘤標誌物並不是特別好的評估指標,因為其數值與腫瘤本身不成正比,有些良性病變腫瘤標誌物會略高於正常,而一些晚期肺癌腫瘤標誌物卻在正常範圍。但對於確診的肺癌患者,如果既往腫瘤標誌物較高,經過治療數值下降,那也說明病情好轉。腫瘤標誌物需要動態的觀察,對於既往腫瘤指標高的病人來說,這些指標在評估病情中也能起到較大的參考作用。
4.影像學檢查
在評估肺癌病情是否好轉,最重要且有價值的檢查,仍然是影像學檢查,主要是CT、磁共振、PET-CT等等,前後對比,病灶是否好轉一目瞭然。所以,對於帶瘤的肺癌病人,一般治療2-3週期後必須進行增強CT檢查評估治療效果,指導後續用藥。病灶縮小,就意味著病情好轉。不過在免疫治療時代,也要警惕CT上的假性進展可能。
5.MRD檢測
對於影像學檢查腫瘤完全消失,達到完全緩解的病人,該如何知道會不會復發呢?目前有一項技術可以輔助,即MRD檢測。MRD是一項新興技術,透過二代基因測序,檢測外周血中的腫瘤細胞cDNA,陽性結果意味著癌症治療後仍可檢測到殘留(剩餘)病灶,這些殘留的癌細胞在前期治療後會變得活躍並開始繁殖,導致疾病復發,陰性結果表示癌症治療後未檢測到殘留(剩餘)病灶。在預測疾病復發風險等方面MRD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不過這項檢測費用高昂,同樣需要多次檢測,動態觀察。
(此處已新增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