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豆蔻來源於姜科植物白豆蔻 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 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乾燥成熟果實。
夏、秋間採收成熟果實,曬乾或低溫乾燥。
典籍記載
《開寶本草》記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名醫別錄》記載:“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
《珍珠囊》中記載:“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本草綱目》:“治瘴癘寒瘧,傷暑吐下洩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溼,開鬱破氣,殺魚肉毒。”
《本草原始》:“補脾胃,磨積滯,調散冷氣甚速,虛弱不能飲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本草通玄》記載:“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氣,一經火炒,便減功力;即入湯液,但當研細,乘沸點服尤妙。”
識別要點
(1)呈類球形,直徑1.2~1.8釐米。
(2)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兩端均具有淺棕色絨毛。
(3)果皮薄,體輕,質脆,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每室含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表面暗棕色,被有殘留的假種皮。
(4)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傳統經驗認為,個大,飽滿,雜質少,氣味濃者為佳。
食用指南
中醫學認為,豆蔻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化溼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的功效。用於溼阻中焦、不思飲食、溼溫初起、胸悶不飢、寒溼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1.白豆蔻牛奶
【配方】白豆蔻粉10g,牛奶250ml,冰糖15g。
【製作】牛奶用中火煮到近沸騰,但是不可沸騰。加入白豆蔻粉,用小火煮3分鐘,邊煮邊攪拌。最後加入冰糖,關火,攪至冰糖溶化就可以飲用。
【功用】滋補氣血,消食行氣。
2.豆蔻首烏饅頭
【配方】白豆蔻3克,制何首烏6克,麵粉200克,發酵粉適量。
【製作】將白豆蔻除去雜質去殼,然後將它打成細粉放置待用,將制何首烏進行烘乾處理,也將它打成細粉。將麵粉、白豆蔻、制何首烏粉放入盆中。加水和發酵粉,和勻,揉成麵糰,等到全部發酵好了之後,就將麵糰進行揉搓,直到揉搓成長度大概四釐米的長條,放置待用。按量切塊,每塊約50克。把切好的面塊放入蒸籠內擺好。間隔距離合適,蓋上籠蓋。用武火蒸15分鐘即成。
【功用】芳香化溼,滋補肝腎,降低血壓。
3.豆蔻茶
【配方】豆蔻3g,砂仁3g,木香5g,藿香5g
【製作】將豆蔻、砂仁砸碎,木香切成小碎塊,與藿香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15分鐘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覆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
【用法】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劑。
【功用】用於脾胃不調,氣機受阻的胃炎所致胃脘脹痛、嘔逆泛惡、不思飲食、食入反脹、噯氣及矢氣等。
4.豆蔻砂仁骨湯
【配方】白豆蔻10克,砂仁6克,帶肉豬骨500克,鹽5克,薑片10克,蔥10克,料酒10克。
【製作】將帶肉豬骨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清洗乾淨,接著剁成長度為五釐米的小段,將白豆蔻、砂仁裝紗布袋中,紮緊袋口,與豬骨一起倒進砂鍋裡。放入薑片、鹽、蔥、料酒,加入適量清水,加蓋燉至骨肉分離,棄紗布藥袋,食肉,飲湯。
【功用】健胃補脾。適用於慢性胃炎的患者。
5.砂仁豆蔻橘皮飲
【配方】砂仁2g,白豆蔻2g,橘皮10g
【製作】先把白豆蔻,橘皮洗乾淨,再曬乾,白豆蔻敲碎,橘皮切成絲,同放到砂鍋加適量的水,先煎20分鐘,再加入洗乾淨的砂仁,再煎2分鐘,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放到容器,即可。
【功用】醒脾開胃,行氣啟膈。適用於胸脘悶脹、厭食的患者。
食用禁忌
陰虛內熱者忌食。乾燥綜合徵及糖尿病人忌食。胃火偏盛、口乾口渴、大便燥結者忌食。
特 別 聲 明
非臨床執業醫師不可擅自用藥,以免出現不良後果。患者必須在臨床醫師指導下用藥。
文/徐傳庚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