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使陰招害人的主角,蒙汗藥在影視劇中的出鏡率極高。
電視劇《甄嬛傳》
《施公案》《包公案》等明清小說中也時有提及,可見蒙汗藥在古代極為常見。通常的情況是,再厲害的好漢,喝了摻此藥的酒後都會短時間暈迷,失去痛覺和知覺。歷史上真有蒙汗藥嗎?有的話,只能用來麻翻人嗎?
“佛教聖花”居然有毒!
正史中沒有關於蒙汗藥的記錄,中醫典籍所載與它相似的草藥有三種,分別是押不廬、草烏和曼陀羅。三種草藥中,與蒙汗藥最符合的當屬曼陀羅。查古代醫書得知,唐宋時期,有人把曼陀羅花用作中藥麻醉劑,不過清朝之後逐漸失傳。
能做麻醉劑救人,自然能做蒙汗藥害人。曼陀羅一詞本是印度梵語,意思為“取悅、愉悅”,是佛教裡公認的吉祥花。佛教裡的西方極樂世界,天上飄著祥雲,地上鋪著金磚,空中不斷飄落著美麗的曼陀羅花,清香淡雅,佛教子弟們無憂無慮,壽與天齊。所以佛教把這種聖花叫做“天花”,成語“天花亂墜”裡的花即指此花。真實的曼陀羅,被古人稱作“山茄子”“風茄兒”,屬茄科植物,一年生有毒草本。它原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夏季期間開白、黃花,現代人又稱“洋金花”。
長得像曼陀羅花的金盃藤(來源:花朵網)
曼陀羅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果實和葉裡含有生物鹼,可直接入藥;其花朵裡含有東莨菪(làng,dàng)鹼、莨菪鹼和極少量的阿托品。其中東莨菪鹼能抑制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的肌肉變得鬆弛、麻木,簡言之即“蒙”;阿托品則有抑制出汗的作用,簡言之即“汗”。
這就是對蒙汗藥最直觀的解釋。曼陀羅的種植和藥用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歷史。東漢末年神醫華佗首創的“麻沸散”,據推測即為曼陀羅花為原料。據《後漢書》載,對那些需要施行外科手術的病人,華佗先讓他們服下“麻沸散”,使他們失去知覺後再進行手術。
唐宋時官府雖然不允,但南方有人私種曼陀羅,並配成蒙汗藥,當作行走江湖的必備藥。明朝時,長江中下游很多地方種植曼陀羅。由於成本低、製作簡單、使用範圍廣,時人用曼陀羅製作成麻藥,賣給醫生或藥鋪。
《本草綱目》關於曼陀羅花的記載 (來源:典籍網)
蒙汗藥有解法嗎?是否真像古裝劇裡一樣,潑一盆涼水就能醒嗎?其實,喝了滲蒙汗藥的酒後,要經過兩小時以上才會甦醒,不到時間潑涼水是無效的。嚴重者24小時後進入暈睡、痙攣,最後暈迷死亡。
關於蒙汗藥的真正解法,古書記載極少。宋朝科學家沈括筆下有一種可解蒙汗藥的植物,叫“坐拿草”,唐宋時期中原地區就有種植。
如此說來,《水滸傳》中押解武松的公人中了蒙汗藥,孫二孃讓人用藥灌醒,還是有科學依據的。
好藥居然讓人得精神病!
1997年8月中旬,上海某醫院收治了一位中年女病人。據家人講,一貫溫和、從不與人吵架的她當天下午來到辦公室後情緒失控,先是打碎了茶杯,摔掉了檔案盒,推倒了書架,把辦公室的資料撒了一地。同事進去制止時,她對人家大罵,與平時判若兩人。
領導叫人強行把她送到醫院後,她不但對之前所為絲毫不知,還追問為什麼到這裡。很快,揚州、蘇州等地也發生類似事件:一位母親半夜起床給女兒煲湯、燒飯,並叫女兒起床上學,此事持續了兩晚上,家人不得已把她送入醫院;一位平生斯條慢理、為人和善的老人突然對社群人員大打出手,掀翻花盆,十幾分鍾後恢復正常,一臉茫然……
此事在當時引起廣泛關注,只是當時網路不甚發達,傳播不甚廣。各地政府派醫學人員進行研究,發現這些得暫時性精神病的患者在鬧事前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腎結石患者,都服用過批號為970729的中藥“尿石通合沖劑”。為此,上海市藥品檢驗所對這批中藥進行檢驗分析後得出結論:裡面混入了曼陀羅籽。
又是曼陀羅?它不是用來作麻藥嗎?為什麼人們誤服含曼陀羅籽的中藥後沒被麻翻反而變得興奮呢?據研究得知,這跟服用的量有關,由於混入的曼陀羅籽量不多,所以對人體主要起到興奮和致幻的作用,屬於暫時性精神分裂症。曼陀羅與南美洲的金虎尾草相似。當地用金虎尾草來做迷信占卜或麻醉劑飲料。
服用少量,可讓交感神經高度興奮,刺激大腦細胞發生強烈的騷動,刺激脊髓神經反射系統,讓人引發幻想;服用超量,就會麻醉過去,昏睡不醒。事發後,有人問,曼陀羅籽是如何混進這批中藥的,不會是人為的吧?
專家調查得知,它們是無意中混進去的。原來,尿石通合沖劑的原料裡有一味藥叫冬葵子,它與曼陀羅籽很相似,都是綠豆大小、灰黑顏色,極難分辨。原料供貨單位工作人員誤把少量曼陀羅籽混入裝冬葵子的口袋中,於是這才有震驚東南的精神病案。幸好混入的曼陀羅籽並不多,所以誤服的患者短時間或停藥後就會恢復正常。如果大量混入的話,還不知道會鬧出多大的事件來。
至此,真相大白,原來麻翻好漢的蒙汗藥,居然讓人得精神病,原由只是劑量多少不同。真可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資料來源:《水滸傳》《施公案》《後漢書》《本草綱目》《中國醫學史》《新民晚報》《一碗粥裝得下半部歷史》《法華義疏》等典籍。
END
稽核專家:宋歌,中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蝌蚪五線譜原創作品,轉載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