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IC(下同)
處暑,是屬於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者,止也,溽熱的暑氣至此才漸漸消退。所以,之前的立秋節氣,尚與暑氣為伍,有秋之名,而無秋之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符德玉指出,處暑時期,天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這期間,天氣仍然較熱,且雨水較多,溼熱交蒸。如果脾傷於溼,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症,還可能為咳喘病症種下病根。那麼此時我們應該如何注意養生保健呢?
符德玉表示,“秋乏”會隨著處暑的到來出現。此時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建議大家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以晚上10時前入睡最佳。這樣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儲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會出現白天精神不佳而夜晚卻難以入眠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習慣,即使睡不著,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符醫生還指出,處暑之際,早晚溫差較大,應注意及時增減衣物,避免著涼。可減少使用空調,勤開窗通風,增加室內空氣流動,減少細菌黴菌的滋生。
處暑時節,宜多吃些滋陰潤燥、酸性的食物,如梨、冰糖、橘子、山楂、青蘋果等。同時還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適當煮些綠豆湯、綠豆冬瓜湯、綠豆百合粥、綠豆薏米粥等。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但在不同的季節也需要注意調整運動的方式及強度。處暑前後可以選擇散步、騎車、體操、慢跑、跳繩等運動,運動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運動的同時可適度曬太陽。曬太陽的時間宜選擇在傍晚,每次半小時左右,曬太陽時應選擇避風處。透過適度的體育鍛煉和曬太陽,可以感受到室外陽光空氣的撫慰,提高人體對氧氣的利用能力。慢跑能增強血液迴圈,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可根據自己體力,跑速自定,跑程不限,每次40分鐘左右。
符德玉還提醒,氣溫逐漸變冷,會引起外周血管痙攣收縮,使血壓升高。不可盲目加減藥物,應在嚴格監測血壓的情況下規律服藥。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馬莉推薦了三道處暑食譜:
南瓜米糊
原料:南瓜100克,小米30克。
製作方法: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洗淨,豆漿機中加入南瓜、小米。加入水在水位線之間,插上電源,按下米糊鍵聽見“滴滴”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溫補五臟。
鮮貝青豆蘑菇丁
原料:新鮮鮮貝200克,蘑菇3朵,青豆15克,植物油、小麥麵粉各60克,蒜3瓣,精鹽和香油各少許。
製作方法:把蘑菇切成丁,蒜切成片。鮮貝洗淨,瀝乾,用香油和麵粉上漿。熱鍋熱油,下入鮮貝煎成金黃色。將剩下的植物油燒至七成熱,下蒜片翻炒。放入蘑菇丁、青豆,加入精鹽,調入香油,再次翻炒均勻。最後澆在鮮貝上即可。
功效:安心神、健脾胃、養肝臟,秋季食用有強壯筋骨的作用。
百合銀耳蓮子湯
原料:幹百合100克,銀耳一朵,幹蓮子75克,冰糖75克。
製作方法:百合、銀耳浸水一夜後,沖洗乾淨。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乾淨。將百合、銀耳、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鐘即可。
功效:清肺潤燥,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