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前來新華醫院兒骨科門診中,有不少家長是帶孩子來看平足的。
兒童平足和平足症該怎麼看?怎麼辦?新華君今天請專家和大家來講一講關於兒童平足的十大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
什麼是平足?什麼是平足症?
//
平足即扁平足,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足內側縱弓變低或消失,腳心扁平。平足易疲勞,少數病人出現行走或站立時足部疼痛,則稱為“平足症”。
圖1:平足 足內側弓消失及正常足
(圖片來源於網路)
//
什麼是足弓?其作用是什麼?
//
單足有26塊骨骼,50多條肌肉韌帶,骨骼、肌肉、韌帶共同構成足弓,包括2個縱弓(內側縱弓,外側縱弓)1個橫弓,足弓是人類腳的重要結構。使足富有彈性,起到減重緩衝作用,又可鎖定中足關節,使腳變得堅硬,更好地推動人體活動,同時可以保護足底神經血管免受壓迫。
圖2:足部的內、外側縱弓,橫弓
//
平足有哪些影響?
//
平足孩子站立位從後面看,可以明顯出現足跟外翻,內踝突出的表現,行走內/外八字步態,有的引起足的內側疼痛、外側疼痛,足部逐漸從柔軟變僵硬,導致行走受限,易疲勞、易扭傷,困擾孩子的日常生活。此時則為平足症,需要到醫院檢查。
//
足弓是如何發育的?
//
剛出生的嬰兒是沒有足弓的(圖3),隨著生長髮育,足弓逐漸出現,有研究發現18個月嬰幼兒97%是平足,3歲兒童中平足為54%,6歲降為26%, 成人中平足佔15-23%,一般認為正常足弓形成於8歲左右(6-10歲之間)。男孩發病多於女孩,肥胖兒童發病率高於正常兒童。
圖3:a 4個月嬰兒足弓未發育 /b 2歲孩子足弓尚無發育
//
平足的病因是什麼?
//
平足大致可以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
先天性平足病因不明,可有遺傳因素,疾病包括:先天性垂直距骨,跗骨融合,副舟骨等。
後天性平足病因包括:外傷性、神經肌肉性,代謝性骨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等),功能性(如肥胖)等。
//
如何區分生理性平足和病理性平足?
//
生理性平足:兒童平足大多數為柔軟性(可復性)平足,活動正常,沒有疼痛,畸形不嚴重。
病理性平足:畸形進行性進展,僵硬(距下關節活動僵硬)、疼痛,畸形嚴重(跟骨外翻>20)。
//
平足需要做哪些檢查?
//
體格檢查可以看出孩子足部的健康情況。孩子站立位,從前方和後方視診檢查前足和後足整體的力線關係,觀察負重狀態下足內側縱弓的形態。
足部結構可能在非負重時表現為正常,但在負重受力後足弓消失,這常見於關節鬆弛的孩子,柔軟性平足的孩子。從後方檢查,可見受累的足跟呈外翻狀,因前足外展而出現的“多趾症”。(如圖4)
圖4:a示孩子站立位從後面視診,足內側縱弓消失,足跟外翻,內踝突出,“多址症”;b示 孩子踮足後足弓出現,足跟內翻,內踝突出消失,為柔軟性平足;c示 非負重狀態有足弓;d示負重位足弓消失
足印法也可以用於檢查平足。足底浸溼或蘸印泥後踩在白紙上留下的足印,測量足底內側空白部分與足印的比例,可以判斷平足的嚴重程度(如圖5)。
圖5:足印法(圖片來源於網路)
另外,可以拍站立位足部x片,CT檢查多用於跗骨融合或副舟骨骨性結構異常的判斷;MRI則用於考慮平足由於韌帶肌肉損傷引起時。步態分析對平足的判斷也有一定的幫助。
//
平足症如何治療?
//
6-8歲以下孩子由於足弓尚在發育階段,無症狀的柔軟性平足不建議做任何治療。如果有疼痛、易疲勞、易扭傷等症狀時,雖然對支具治療扁平足的作用尚無定論,但還是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穿足弓墊等矯正支具、牽拉跟腱、減少體育活動等。
圖6:距下關節置入距下制動器後足弓出現
保守治療6月後仍無好轉,或平足畸形進一步加重時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軟組織手術(如跟腱延長術),骨骼手術(跟骨截骨術、Evan截骨,三關節融合術等),距下關節制動術(用於青少年柔軟性平足)。
//
平足症的預後如何?
//
大多數扁平足的孩子沒有症狀,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
當平足出現疼痛進展為平足症時,不同病因引起的平足症的以及平足症的嚴重程度影響預後,多數平足症的孩子經過保守治療可以緩解,即使需要手術的患兒行走和活動功能也可獲得改善。
//
平足孩子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項?
//
注意控制體重,勞逸結合,在醫生指導下做足踝部的康復鍛鍊;
選擇一雙合適的鞋硬底硬幫帶有足弓支撐的鞋;
可以做踮足、屈曲足趾等運動,避免長距離行走,活動後及時休息。
科普結束
醫生介紹
醫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