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倡導“人人如龍”的鐳師兄,每天一個觀點和話題,今天我們聊一下“警告的力量”。
警告,一種最高效的管理方法
對付家中的熊孩子,很多家長都各有各的技巧,其中警告是價效比最高的,有效而簡單:
- “不要將玩具放嘴裡,否則中午不許吃雞腿。”
- “我下班回來時如果作業沒寫完,週末就不去遊樂場了。”
- “不許欺負妹妹,如果妹妹告你的狀,我回來揍你。”
對於第三條,妹妹會威脅哥哥將他的私藏起來的巧克力拿出來,否則等媽媽回來就告狀,做小哥哥的,往往只能就範。
在工作和生活中,警告的應用非常多。
- 假如你家靠近路邊的玉米地經常被偷,所以你在玉米地邊上掛個牌子:“玉米已打農藥”,別人就大機率會放棄偷玉米這個行為。
- 工作中,上游環節交付給你的任務總是有資料問題,你對他說:“你的資料總是出問題,下次再有問題我就告訴領導了。”除非他是領導的小舅子好,否則他會考慮修改錯誤的。
- 領導開會說:“有些人上班炒股,再讓我發現,就回家炒股去吧。”大家會收斂一下。
警告,或者說是威脅,無處不在,只要有效果,就是一個好方法。
為什麼警告這麼流行?
成本低,效果明顯:只要動動嘴皮子,用對方在意的事情發出威脅,對方就會權衡一下,決定是否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事實上,即使對方不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你也沒有損失,因為你發出了威脅,就意味著你掌握了主動權,你可以採取其他行動來強制對方就範,只不過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成本。
核武器最大的威懾力是在發射架上,這個時候,你發出的警告是最有效的。如果核武器已經發射出去了,你的警告力量就失效了:對方要麼等著捱打,要麼拼死反抗,這個成本就高多了。
北美大國這麼多年的海外行動很多,但是它的訛詐和威脅行為更多,每天新聞上都有它的威脅和警告內容,而且它的這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要求在很多小國身上有奇效。
例如它要求東亞兩國增加駐軍的軍費,否則就撤軍云云,兩國稍微抗議一下就屈服了。
例如最近它要求各個半導體企業交出核心資料,否則就“有的是讓你們就範的招”,這些半導體企業大機率會屈服。
所以警告有前提的,就是你能夠實施你警告的動作,你需要經常秀一下肌肉,才能讓別人記得你確實會說到做到。
為什麼有的人沒有威懾力也會發出警告?
因為資訊不對稱,你可能不清楚對方最近的情況如何,所以他發出的警告你將信將疑,決定還是觀望一下,這時他已經達到了目的:讓你住手。
即使是最弱小的角色,都可以在遇到衝突時考慮使用“警告”方法,你可以虛構出一個強大的背景出來,形成震懾效果,反正對方無法當場驗證這個資訊的真實性。
例如你因為沒有給幾個學渣傳遞考試的答案,在回家路上被他們堵住了,你可以這樣說:“我表哥是警察,你們如果動手打人,就等著吧。”
對方本來就在做一件心虛的事情,聽到這個警告資訊後,大機率會放兩句狠話離開,不會傷害你。
不對稱資訊,可以營造出出乎意料的效果
你的語言能力就是管理危機的最好工具,只要合理創造出一個讓對方顧忌的情景,對方就會按照你的想法行動。
什麼情況下警告會失效?
當以下三種情況發生時,你的警告就大機率會失效:
1、你和對方的力量懸殊極大,對方不顧忌你的警告資訊。
例如當非洲小國甘比亞威脅北美大國時,北美大國就不會在意這個威脅資訊,因為一隻獅子不會在意一隻螞蟻的威脅的,甚至連碾死這隻螞蟻的意願都不會產生。
2、當你沒有能力實施警告內容的懲罰時,你的警告就失去了力量。
總是發出警告的人,也最容易失去警告的效果。
這也是北美大國總是喜歡到處挑事的原因,彰顯自己的力量,讓所有人都清楚這一點,可以有效增強話語權和說服力。
3、你的警告內容過於敷衍和寬泛,不能讓對方感受到威脅。
所謂警告,就是能讓對方切身感受到危機和壓力,從而不得不認真考慮你的建議。
例如你對熊孩子說:“晚上起點前要完成所有作業,否則我就揍扁你。”
你覺得熊孩子會認為你會真的揍扁他嗎?不會,他只是覺得你對他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再例如你對下屬說:“今天不完成這項任務,否則都不許回家。”
結果大家都完成了,然後就下班回家了。你檢查任務時可能會氣爆了:
很多人都很敷衍地做完就交付了,有的是資料對不上;有的直接就是將去年的案例原封不動地拿過來發給你,毫無價值。
所以你的警告資訊中要加上具體的要求,效果可能就不一樣了,例如“今天大家將所有的資料按照模板填好,要給出今年最新的案例和經驗總結,不要敷衍,否則季度獎就沒了。”
總結
作為語言的力量之一,警告是一件高性價比的選擇。
1、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再弱小的人都可以虛構出一個強大背景來發出警告。
2、警告與實際行動交替進行,可以長期保證警告的有效性。
3、不要頻繁使用警告,要用在關鍵時刻。
(“人人如龍”,我是聚焦個人優勢的鐳師兄,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