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食堂用餐,常見一5歲女孩,來桌邊與客人交談,女孩眼神澄澈動人,跟著店主阿嬤生活。
因為是用餐時間,女孩最常問阿嬤,飯可以不吃了嗎?
我去了食堂三次,三次都見此情景。
我問阿嬤常如此嗎?吃飯不專注?而且吃得很慢?
阿嬤說正是如此。
孩子吃飯不專注,吃飯很慢或不吃,通常有幾個原因,我分享給阿嬤聽。
阿嬤頗以為然。
我邀請女孩上桌,將她的食物拿過來,跟我一起用餐,讓我陪她吃一頓。
我簡單與女孩對話,女孩很專注的完食,我的菜還沒上齊呢,女孩展示空空的碗,拿玩具跟我說故事……。
我跟阿嬤分享,如何帶孩子吃飯?事前要先對話,讓孩子有覺知,再進行吃飯。
幫助孩子覺知之前,大人亦需有覺知。
去年帶侄兒吃飯,侄兒侄女吃飯挺慢,我出口的語言都是:吃快一點兒、要專注一些……。
這些言語是慣性,孩子吃飯慢亦是慣性。應對需先有覺知,語言所帶來的效果,亦是讓對方有覺知,因此我僅說了幾次,覺察了我的慣性,無助於現實的狀態。
我思索並更動慣性,讓侄兒侄女覺知提升,吃飯就顯得專注了。
已經有了先前的經驗,看到食堂小女孩,我幾個對話再引導,孩子就能覺知當下。
食畢離開食堂前,跟阿嬤聊天一會兒,聊了些彼此的故事,交流彼此生命經驗,乃覺祖孫真不易,也真是天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