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也許在你心中,就有一個“理想自我”和“理想孩子”(如果你是父母),而它是一切“期待”的根源。
發生這麼個事兒。
朵朵在作業,認識拼音,結果有一個拼音怎麼想都想不出來,就開始有些著急和躁動。我看在眼裡,知道應該去幫一下她,但是沒有,我主要想看下她會不會主動尋求我的幫助。
結果她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還是不來找我!
那一刻,我有點不舒服,準確地說是生氣、責怪、還有心疼。我很快看到了這份感受背後的想法:“怎麼就不會學著尋求幫助呢!”
我深吸一口氣走上前,問道:怎麼啦!(語氣裡有一些不耐煩),她說:“這個拼音我怎麼想也想不出來”,我說:“那你為什麼不來問爸爸呢?”(語氣裡帶有一絲責備)!
這下,她終於憋不住了,眼淚嘩地下來,說:“我就想透過自己獨立思考,看能不能想出來”……聽完這一句,我心裡一下子只有心疼……
接著,我肯定了她的想法,安撫了一下她的情緒,然後一起聊“獨立”和“協作”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經歷!
就這麼個小事,但這不是我今天想說的重點。重點在於,我很想知道,那個當下,為什麼我的本能反應是很多的不舒服!?
於是,我繼續覺察,我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因為這樣的事情自己會有不悅?
很久,才把這個點打通。
我發現,其實在我心中,已經預設並一直潛藏著,一個想象出來的理想中的朵朵——她自信、陽光、勇敢、善整理、有效率……反正就是具備不少我認為好的品質和能力。
當她表現出這些特質的時候,恩,挺符合我意(但似乎沒有太多開心和驚喜,因為覺得理所當然),而如果沒有表現出來對應的好特質的時候,本能就會不滿意,就會不開心,或者生氣……
進一步我還發現,那個“理想孩子”的樣子,跟自己特別像,幾乎一模一樣,就是我是什麼樣,她就是什麼樣……也許,這是“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的直接體現(但自己可能毫無覺察)!
其實,光有理想的形象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問題在於慢慢的,無意識中,自己就把理想的“期待”變成了現實的“應該”,就覺得孩子長成那樣是理所當然,而且還不允許“無常”的出現……這才是很多不滿和生氣的根源,也是你不能有效做到“接納”的根源之一。
其實細想就知道:我們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你的理想是你自己的事,孩子也是一個獨立個體,他的成長是他自己的事,為什麼非要孩子跟你一樣?憑什麼跟你一樣?
“希望孩子跟自己一個樣”,對很多人來說,自己開始不會承認,也不願承認,但自己卻在無意識中這麼做,潛意識使然……
你需要去把它“看到”!
/ END /
文 | 一點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