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想在書中閱盡人生百態,體會五味雜陳的感覺,那就不妨去讀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我們熟知的《項鍊》,就是他的一篇代表作。這篇小說講述了小職員的妻子瑪蒂爾德不甘平凡,用借來的一條項鍊換來了一夜的光鮮亮麗,卻賠上了十年光陰的故事。
長久以來,人們都把目光投在瑪蒂爾德身上,圍繞著她展開爭論。有讀者認為,她為自己的愛慕虛榮付出了應有的代價,不值得同情。也有讀者覺得她只是想過得更好,卻遭受了命運的無情捉弄。但幾乎所有人都認可她誠實守信的人性閃光點。
莫泊桑是把瑪蒂爾德作為主人公來寫的,所以我們在打量瑪蒂爾德的時候,常常會忘了她背後的那個男人盧瓦瑟爾。在《項鍊》的結構中,他好像只是一個零件,被莫泊桑用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果我們換一種思路重讀《項鍊》,把目光聚焦在盧瓦瑟爾身上,就會發現這個故事有了不同的意味。
他雖然只是一個小職員,但也不算太窮,有一份固定收入,還有一份繼承來的遺產。儘管不算富裕,但他很知足,一頓燉肉就能讓他感嘆這是最好吃的食物。他還有自己的樂子,可以攢錢買獵槍去打獵。
可她的太太瑪蒂爾德卻不像他一樣“窮開心”,而是整日幻想進入上流社會,最終因為一條項鍊而負債累累,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盧瓦瑟爾本來滿足的燉肉吃不上了,打獵的興趣愛好更是成了泡影。他不光白天要去上班,晚上還要去替人抄抄寫寫,抄一張掙五個子。
這樣去讀《項鍊》,我們才發現盧瓦瑟爾比瑪蒂爾德還要不幸,簡直可以說是悲慘。作為教育部的職員,怎麼說他也是個體面人,卻因為妻子淪落到了如此境地。
儘管我們為盧瓦瑟爾唏噓不已,但他自己卻沒有絲毫怨言。如果我們仔細去看小說中的這個男人,會發現他堪稱完美丈夫。
他對妻子瑪蒂爾德的愛是發自內心的,關懷與呵護是無微不至的。面對瑪蒂爾德不切實際的渴望與幻想,他沒有感到厭惡,而是為她著想,努力地為她創造機會。部裡要辦晚會,請柬有限,就連發給本部人員的都很少,但他不惜費九牛二虎之力,弄來了請柬。
當妻子提出要四百法郎買一件參加晚會時穿的衣服,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本來打算買獵槍的錢拿了出來。當晚會結束,他怕妻子著涼,拿出帶來的外套給她披上,可見他是多麼的有心。
他對瑪蒂爾德可以說是百依百順,絕不說半個不字。面對瑪蒂爾德的抱怨,他沒有發過一次火,而是為她想辦法,溫和地說:“來,瑪蒂爾德,我們來商量一下。”
他有罕見的好脾氣和靈活的頭腦。他辛辛苦苦弄到一張請柬,妻子卻因為沒有像樣的衣服而感到傷心和憤怒,不耐煩地對他嚷道:“你要我穿什麼衣服去丟人現眼?”他便和她商量,說可以買一件在各種場合都能穿的像樣的衣服。當妻子又為沒有首飾而苦惱時,他又建議她去找朋友借。瑪蒂爾德抱怨的一切難題,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從盧瓦瑟爾身上,我們還能夠看到他的沉著和冷靜。遇到問題時,他不像瑪蒂爾德那樣,不是抱怨,就是驚慌失措,而是馬上冷靜下來,去想怎麼應對和解決。
發現項鍊丟失後,他也大吃一驚,不敢相信,但很快就冷靜下來。他先問妻子能否確定項鍊在離開舞會時還在,然後去路上尋找。而瑪蒂爾德卻已經失魂落魄,萬念俱灰,無力地倒在椅子上。一日尋找未果,他便讓妻子先給朋友寫信,說項鍊斷了,送去修了,過幾天再還。好多天都找不到項鍊,他就決定買一條相似的還回去。儘管價格不菲,他也沒有怨言。
這樣讀下來,我們竟然發現了一個如此完美的好丈夫,他甚至完美得不太真實。在現實中,盧瓦瑟爾這樣的男人恐怕不多見,女人遇見了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