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進入了“服務規模化”的時代,企業能否順應這個時代潮流將決定未來的市場地位。
1.人類歷史的四次變革
在去年的科技特訓營直播課中,王煜全老師給我們剖析了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歷次大變革,概括起來分為四次:
(1)農業革命:主要實現了農作物的規模化種植,使人類擺脫了自然產出的束縛。
(2)工業革命:先後歷經四次變革,主要解決了實體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問題。
(3)資訊革命:也經歷了四次變革,主要核心是解決人類經驗的規模化問題。
(4)創造革命:解決的是創意的規模化問題。
回看自1771年工業革命以來人類200多年的歷史,科技深刻地影響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而且我們不難發現:
2.科技的本質就是要實現規模化
一項先進技術只有走出實驗室,透過研發轉化成滿足某種需求的產品,並且被低成本地大規模生產出來,最終推向市場送到消費者手上,才能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真正推動社會進步。
從這個意義上講,科技本身就具備這個內在屬性:就是要實現規模化使用,只有被規模化使用的科技才能最終造福於人,才能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人類正在經歷的此輪資訊革命就是要解決經驗的規模化輸出問題。
3.相對簡單的經驗已經被規模化提供
有了計算機、軟體、網際網路,一些相對簡單的經驗已經可以被數字化,固化在產品裡面,然後規模化複製為人們提供服務。
比如我們的管理經驗被固化在一些企業管理軟體裡,需要的時候直接呼叫軟體就可以了,你的經驗原來只是你的,但是現在可以為成千上萬的企業所使用。
比如有了網際網路之後,很多人遇到難題,習慣去百度經驗搜尋別人的經驗。
比如眾多知識付費平臺上五花八門的課程,個人的知識和經驗原來可能只能對著幾十個幾百個人講,現在變成了訂閱服務,網際網路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訂閱。
再比如企業微信、釘釘、石墨、飛書等等應用軟體可以高效地完成企業內部的很多協作,而這樣的能力正在被複制到越來越多的企業。
4.更多相對複雜和感性的經驗未來也能夠被規模化輸出
我們已經進入了資訊革命的展開期。
伴隨著雲計算、大資料、機器人、人工智慧這些新技術的興起和發展,就能幫助我們從大量的更加複雜和感性的經驗中去總結和發現以前難以發現的規律,透過數字化技術把它固化下來,變成服務,然後大規模輸出。
而且未來的服務也將會更加智慧化,還能透過大資料訓練提供更符合個人偏好的個性化服務。
這個潮流會廣泛地滲透到各個行業,發掘出各行各業的優秀經驗,將它產品化、服務化、規模化,使得以前大部分人難以享受到的服務,現在也可以透過相對簡單的方式享受到了。
我們也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5.蘋果公司還是原來那個賣手機、賣電腦的蘋果嗎?
蘋果目前的市值高達2.4萬億美金,在最近兩年內市值翻倍,而從下圖中可以看到這兩年蘋果的硬體收入佔比下降,服務營收的比例逐步上升。
Fitness+正在慢慢開啟蘋果公司未來新的巨大市場
蘋果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服務就是Fitness+,這是一項專為Apple Watch使用者量身打造的健身服務,各項健身資料可以跨硬體同步,還能個性化推薦課程,分享訓練成績到社交媒體,帶給使用者與眾不同的參與感、便利性、激勵性以及個性化體驗。
等Fitness+積累到一定量級的健身管理使用者,蘋果很大機率就會順勢推出健康管理服務。
健身管理和健康管理之間只隔了一層窗戶紙,習慣了健身管理的使用者大機率非常願意將自己的健康管理也管理起來,而健康管理領域未來一定會出萬億美金級別的公司。
蘋果手錶包括手機其實已經在每天收集你的健康資料了,包括心率、呼吸、睡眠、血氧等指標,未來整合進手錶的監測專案會越來越多,包括這種無創的血糖監測,少者三五年、多則十來年就會被整合進蘋果手錶,來對你的這些健康資料做長期監測。
這些健康資料一天一天單獨看沒什麼意義,但是長期監測的連續資料集就會有巨大的價值,手錶又是隨時聯網的,終端採集資料,連結雲平臺做資料分析,然後即時反饋結果給你,就能提供各種各樣的健康服務。
去年秋季的蘋果釋出會上,Tim Cook就請了當事人親自講述了蘋果手錶救命的故事:
呼吸驟停是一種罕見病,不發病很難檢測,一旦夜間發病,就可能因此在睡夢中喪生。
蘋果手錶成功地檢測到了當事人有呼吸驟停的風險,併發資訊到蘋果手錶上,提醒當事人去醫院檢測,醫院確診後給予治療,救了當事人一命。
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隱性的疾病風險,能夠透過長期的監測服務被發現,從而能夠救助到更多人。
6.特斯拉革了傳統車企的命,但它真的就只是賣賣電動車嗎?
7月30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佈,特斯拉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價格下調1.5萬人民幣,調整後價格為23.59萬人民幣,有網友直呼:意料之中,還會再降,似乎網友們已經習慣了特斯拉的“一降再降”。
特斯拉講的資本故事是每年替代2000萬輛傳統燃油車,目前市值6800億美金,而通用加福特年產1300萬輛,市值加起來一共1400億美金。
對比你會發現明顯不成比例,而且特斯拉還在頻繁降價,讓利給消費者,所以特斯拉一定有一個電動車以外的巨大市場空間,否則撐不起這麼高的估值。
電動車行業是三位一體的革命
整個電動車行業其實是電動車、自動駕駛、車聯網三位一體的產業革命。
與傳統燃油車不同,電動車其實是一個電子產品,更像是一個大電池加上一個大Pad,電子產品有一個特點是符合摩爾定律,只要效能提升成本降低,就可以降價銷售。
既然特斯拉沒打算在賣車上賺多少錢,那特斯拉未來的巨大利潤空間在哪裡呢?
其實,電子產品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可以不斷升級迭代,對於汽車產業來講,上一個時代是賣汽車,下一個時代則是賣服務,未來是“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
整車OTA(遠端無線升級技術)全方位碾壓競爭對手
特斯拉是最早具備整車OTA能力的車企,可同時實現韌體升級和軟體升級。
FOTA(韌體線上升級):
比如特斯拉Model 3在OTA升級之後制動剎車距離縮短了6米,
比如透過OTA升級的方式將 Model S的最大功率提升50匹馬力。
SOTA(軟體線上升級):
例如升級多媒體系統,
例如修改“充電以及熱管理”設定以降低起火風險,
例如為Model 3高效能版車型更新“賽道模式2.0”,使其效能上限進一步提升。
除了OTA,特斯拉還提供自動駕駛選裝包,提供自動駕駛能力的服務與升級,還有充電服務,未來還會提供更多車聯網相關的服務。
未來如果實現了完全自動駕駛,如果有一天特斯拉推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和流媒體內容平臺,請不要感到驚訝,畢竟上了車總要乾點啥,利用通勤時間購購物、看看電影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所以這些增值服務才是特斯拉未來利潤來源的大頭,寧可得罪客戶也要不斷降價也就不難理解了,就是要憑藉量產的先發優勢,迅速佔領市場,市場規模越大,未來增值服務的市場空間就越大。
7.未來大量的服務會被固化在智慧機器人上來提供
現在大家在外出差、旅行住酒店應該就會發現:酒店越來越多地引入了機器人為客人提供服務,我們海銀資本就投資了這樣一家商用機器人公司。
其中的一個應用場景就是:機器人服務生系統,由“服務機器人+線上商城+無人貨櫃”構建而成的全程無人化購物系統。
在酒店場景中客人透過掃描二維碼發起購物操作,機器人接到指令後從智慧貨櫃接受物品,自主乘坐電梯,自主撥打電話,將物品送至客戶手中,全過程無需人工輔助。
除此之外智慧機器人還可以擔負起引領、送物、幫客人接收和送達外部送來的快遞、外賣等職能,可以很大程度上節約酒店人力成本。
上面是 to B端的商用機器人,未來 to C端的家用產品也會越來越多。
比如現在已經很常見掃地機器人。
比如將來你肯定不反對給家裡配一臺炒菜機器人,在繁忙的時候也能把自己從做飯這些家務中解放出來,同時又不耽誤享受美食。
要知道這些機器人可是具備了某知名星級大廚的做菜手藝的哦,比如具備了米其林三星級廚師煎牛排手藝的機器人。
所以,未來機器人也將無處不在。
這些機器人可不只是簡單幫我們掃個地、疊個衣服這麼簡單,而是將各行各業的優秀從業者的優秀經驗數字化之後,轉化成服務固化到機器人上,大規模為企業、家庭、個人提供豐富多彩的高質量、高水平服務。
而且機器人的智慧化水平也會越來越高,還能實現不同程度的個性化服務,針對的你的特殊需求(比如飯菜我希望少鹽或者少油),機器人也能迅速做出相應調整。
也就是說未來可以實現個性化服務的規模化提供,這樣的場景離我們也已經不遠了。
8.從“產品規模化”到“服務規模化”——訂閱制興起
從這些科技企業的例子我們不難理解,人類社會經歷的上一次工業革命,更多的是解決了實體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問題,比如富士康為蘋果手機做批次生產,人們相對簡單的需求被固化在這些實體產品上,買了產品就能滿足需求。
而人類正在經歷的這一次資訊革命,則是要將各行各業的優秀經驗透過數字化轉化成產品和服務,然後規模化地提供出來,讓更過的人能夠享受到這些優質的服務。
我們買蘋果手機在乎的早已經不是電話被髮明出來時能和親人朋友打電話那個需求了。
我們在乎的是它能夠隨時接入網際網路,能隨時看到我朋友的動態,能讓我和地球另一半的朋友聯機打遊戲,能幫我做好健康管理,能讓我和團隊高效協作......
這一切都是什麼?是服務,這是又一個巨大而精彩的世界。
我們想象一下:
當各行各業複雜的優秀經驗和能力都能夠透過科技的力量,被大規模複製和輸出,為人們提供豐富多彩的優秀產品和服務,而這些產品和服務在過去可能只是為高階人群提供的,或者侷限於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沒辦法被大規模批次化提供給所有人。
當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等這些新科技又使得這些服務更加智慧化,獲取更加便利化,還能根據你的偏好為你提供符合你的喜好的個性化服務。
可以想象這會拓展出多麼巨大的市場空間?
所以,未來單純的硬體不重要,硬體搭載了什麼服務才重要,因為硬體容易被取代,而服務很難被取代,未來是“服務規模化”的時代,而這個未來正在加速到來。
從“產品規模化”轉變到“服務規模化”,隨之而來的,業務形態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以前是賣產品,一錘子買賣,客戶把產品帶回家使用就行了,頂多再加個售後服務。
現在是賣服務,是要持續輸出服務,幫客戶持續獲取能力,所以訂閱制(Subscription)越來越有市場。
比如蘋果App商店裡的應用,很多都是含有訂閱式的內部功能外掛的,今年你訂了這個功能就能呼叫,明年你沒續費就沒法使用這個功能了。
比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選裝包,今年你訂閱了,你的車就具備自動駕駛能力,明年你沒訂閱,那就只能人工駕駛了。
當你已經習慣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的時候,大機率你還會持續訂閱下去。所以,訂閱制會使得和客戶的粘性增強,就等於是提前鎖定了未來的市場。
總之,“服務規模化”的未來已經清晰可見,所以現在你就應該思考:我有什麼能力、什麼經驗是我能做別人做不了的?這個能力可以藉助先進科技轉化成什麼服務,而這些服務又是大量被需要的?
如果有,立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