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會,估計現在我們只能從有關古代史的書籍或者文章中看到了,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已經消失了幾千年。其實,遠古時期,母系社會也有過一段時間的輝煌,甚至到現在雲南一些地方的習俗都可以找到一些母系社會的影子。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出現母系社會,後續又為什麼會被父系社會替代呢?今天我們從以下幾點來聊聊
一,什麼是母系社會
母系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早期的一種以母系血緣關係為紐帶的社會形態。在遠古的時候,人類生產力各方面都比較低下,想要在殘酷的大自然的環境下生存,必須以群居的方式存在。而群居最牢固的就是有統一血緣關係形成的組織,也就是後面慢慢發展為遠古時期的氏族。為了活下去,在遠古的時候,人們無比看重氏族,會想方設法地保留氏族的有生力量以及擴大氏族。所以在繁衍後代這件事情上,實行的是族外群婚制,一方面人類對於自身生理現象還沒有足夠的瞭解,沒有把兩性關係與繁衍後代聯絡起來,只知道子女與母親有血緣關聯;另外一方面是為了氏族的長久發展;所以生下來的孩子,都是跟隨母親,留在母親所在的氏族,孩子的父親也不會像現代一樣入贅過來,還是留在自己原來的氏族。所以當時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形成了無父無夫的國度。
二,母系社會形成的根源
除了在繁衍後代這件事上女性承擔著重要角色,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女性在生產活動中佔據了主要的地位。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誰能夠帶來更大的利益,經濟價值,誰就更加有話語權。
在原始社會的分工中,青壯年男子主要從事的是狩獵、捕魚、防禦野獸等任務,女子主要擔任採集食物、製作食物、衣物、養育老幼等任務,老人以及小孩主要從事輔助性勞動。採集活動比起狩獵等任務,收穫穩定,可能更好供氏族成員餬口。婦女在長期的採集活動中,發現了植物生長的一些規律,反覆的實踐,終於發現了農業,從狗尾草中培育了麥子,從野生水稻中培育出了稻子。因為農業的發展,使得人們在養活自己的前提下,開始了部分的食物盈餘,可以用來餵養動物,於是慢慢馴服了牛、羊、馬、狗等動物,慢慢出現了畜牧業。而這些活動主要還是由婦女從事,男子絕大程度上還是從事著漁獵活動中。古老的採集活動加上慢慢發展出來的農業以及畜牧業,相比漁獵活動,既穩定又涉獵廣泛,這就使得婦女成為了氏族中生產資料的主要提供者和加工者,這也就奠定了婦女在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主導作用。這是母系社會形成的基礎以及根源。
三,為什麼會被父系社會替代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母系社會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人類生產力水平低下,因此不難得出,母系社會的消亡,父系社會的出現,主要是後期生產力水平的提升。隨著人類的生活經驗積累越來越豐富,農業慢慢擴大,畜牧業也在快速發展,製陶器、銅器的等的技術出現,女性生理的先天侷限性日益凸顯,而男性在體力等角度的先天優勢也慢慢展現,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逐步地改變,男子開始慢慢佔據主導地位,形成了最原始的父系社會。
——歡迎關注 ,一起學習交流——
中國古代封建?不,其實秦朝以後咱們就不算真正的封建了
【蕭城古史】有條有理談歷史,通俗易懂說故事,用心寫好每一篇文章,願你的每一次閱讀都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