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鏡:一生必做的檢查
——訪海南省腫瘤醫院消化內鏡主任趙心愷
今年50歲的翁先生,6月中旬在海南省腫瘤醫院成功進行了腸癌外科手術,但由於發現較晚,癌細胞擴散,不得不切除大腸,在體外做一個“糞袋”解決排洩問題。
5年前,因為家裡親人患腸癌,翁先生認識了現任海南省腫瘤醫院消化與內鏡中心主任趙心愷。
翁先生已有2位直系親人不幸罹患腸癌。趙心愷瞭解情況後,當即建議他做胃腸鏡檢查。“當時一是覺得自己身體很好,沒有任何毛病,不在意;二是對腫瘤認識不足,害怕,不敢查。”翁先生一直沒有做檢查。
一個月前,翁先生出現便血、腹脹等症狀,預感不妙的他趕緊到海南省腫瘤醫院找趙心愷檢查,很快被確診為腸癌晚期。
趙心愷介紹,消化道惡性腫瘤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現有檢查和治療手段非常先進,在未惡變之前或癌變早期,治療非常容易。腸癌與其他惡性腫瘤一樣,早期幾乎沒有症狀,一旦身體感覺到不適,就為之晚矣。
趙心愷介紹,“我為什麼極力推薦做胃腸鏡檢查?因為90%的消化道惡性腫瘤,都是由胃腸道息肉、潰瘍等良性疾病引發的,只有10%左右與家族遺傳相關。換言之,消化道惡性腫瘤90%是可防可控的。”趙心愷從事消化疾病診療30多年。他說,翁先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在5年前就做檢查,即便是家族遺傳的,發現得早,依現有治療技術,他的疾病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甚至不會影響健康。
趙心愷是海南非常知名的消化道疾病診療專家,有著5萬多例胃腸鏡檢查和治療經驗。
在我國死亡率排前5的癌症裡面,就有4個屬於消化道癌症。趙心愷認為,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不僅呈上升趨勢,還呈現年輕化特點,主要原因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飲酒。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適量飲酒可能對身體健康影響不大,但長期大量酗酒,酒精會促進致癌物進入消化道,導致消化道黏膜損傷,從而為癌症的發生創造條件。趙心愷提醒,特別一些年輕人,喜歡吃燒烤、喝啤酒,危害更大。因為食物在燒烤的時候,會產生多環芳香烴,增加胃癌的發生率。
抽菸。香菸中含有多種致癌物,科學研究表明,吸菸不僅引起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多種癌症發生,也是胃癌、食道癌、肝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等消化道癌症的“罪魁禍首”。不少人更是“菸酒不分家”,兩種一類致癌物加一起,患癌風險更高。
不良飲食習慣。鹹魚、醃肉、內臟等高鹽、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食物和酸菜、鹹菜等高亞硝酸鹽類食物,不僅腐蝕胃黏膜,破壞胃黏膜屏障功能,增加胃癌的風險,還能刺激膽汁酸及膽固醇的分泌和排洩,促進大腸癌的發病。
同時,熬夜遊玩、高強度工作也是誘發癌症的眾多因素之一。
趙心愷建議,一是儘量少飲酒,不抽菸;二是合理膳食,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全穀物和豆類食物,減少進食紅肉(牛肉、豬肉、羊肉等),避免食用加工的肉類,限制食用高鹽的食物;三是養成良好生活和工作習慣,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多運動。特別是40歲以上或有消化道慢性疾病和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進行消化內鏡檢查。
“現在內鏡檢查技術非常先進,比如我們省腫瘤醫院,引進了當前國際最前沿的裝置,包括膠囊胃鏡,清晰度高,舒適度好。”趙心愷說:“真的沒必要談‘鏡’色變,特別是無痛胃腸鏡,睡一覺就好了,沒有任何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