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糾結”
先喝湯還是後喝湯?早起先刷牙還是先吃早飯……這些小糾結有些完全是個人喜好,無傷大雅。但有些則涉及一些知識誤區,做不對可能會為健康“埋雷”。今天,我們就來打包解決這些“糾結時刻”。
1
刷牙:橫著刷還是豎著刷?
正解:斜45度顫動刷。
橫著刷太用力容易造成牙齒楔形缺損,豎著刷用力過度可能損傷牙齦。推薦的刷牙方法應將刷毛斜45度放在牙齒和牙齦交界處水平顫動5次左右,再轉動刷柄拂刷牙面。以此方式刷完每一顆牙的每一面。
2
牙膏:沾水還是不沾水?
正解:沾不沾水都行,特殊用途牙膏建議不沾。
沾不沾水對於刷牙效果沒有實質影響,沾水後泡沫更豐富,如果這感覺能讓你刷牙時間更久(2至3分鐘),那就沾水。
注意了,一些脫敏、美白牙膏建議不沾水,否則特殊成分會過快釋放,降低脫敏、美白的作用。
3
洗澡:先洗頭還是先洗臉?
正解:差別真不大!
有人說先洗臉是因為溫度高毛孔張開,洗臉晚的話髒東西容易堵塞毛孔。但這個理由換成先洗頭似乎也成立。其實洗澡時間不要太久,10至15分鐘就行,這點時間裡先洗哪兒都差別不大!
4
早餐:先吃早飯還是先刷牙?
正解:先問問自己頭一天晚上有沒有好好刷牙。
如果頭一天晚上好好刷牙了,第二天起床後可以先漱個口,吃完早餐再刷牙。不過若是吃了酸性食物(比如醋、檸檬汁等),建議先不忙著立即刷牙,漱漱口把口腔的pH值調回中性再刷。如果頭一天晚上沒有好好刷牙,甚至沒刷牙,建議刷完牙再吃飯,飯後認真漱口(提倡大力漱口)。
提倡早晚各刷一次牙。刷牙是為了清除牙菌斑和軟垢,牙菌斑是嘴巴里細菌為了生存分泌出來的一種物質,這東西的形成速度很快,剛清潔過的牙面上,數分鐘內就可形成新的一波。一般來說,12小時菌斑初步發育成熟(所以一天要刷兩次),10至30天達到高峰。軟垢是食物殘渣和細菌的混合物,鬆軟地沉積在牙縫、牙頸等各種犄角旮旯的地方,刷牙或漱口即可去除(所以提倡勤漱口、大力漱口)。
5
用餐順序:先吃飯還是先喝湯?
正解:餐前少量喝點湯。
餐前喝幾口湯,可以溼潤口腔、食道,同時“喚醒”我們的胃,令腸胃積極投入到消化吸收食物的工作之中。民間也有“飯前先喝湯,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諺語。如果“幹”吃,胃裡滿滿的都是乾貨、硬貨,會加重胃腸道負擔;但如果餐前喝太多的湯,則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和吸收。此外,餐後也不宜喝太多的湯,本來已經吃飽了,又灌很多湯進去,胃被撐得很大,蠕動減弱,負擔加重,久而久之也會帶來健康風險。
6
扭傷了:冷敷還是熱敷?
正解:先冷後熱。
剛扭傷或崴腳如果腫脹疼痛嚴重,要先冷敷,可以消腫止痛,同時可把患肢抬高並繃帶包紮。48小時後,可換成熱敷,能起到活血散瘀的效果。
7
起床:疊被子還是不疊被子?
正解:先平鋪被子。
人睡著時會排汗,被子或多或少會有些潮氣。如果起床馬上疊被,部分水分難以蒸發,蟎蟲在潮溼環境中會快速繁殖引起面板過敏等。
正確做法是把被子平鋪在床上,開窗通風晾半小時後,時間允許再疊被子。
8
剩飯剩菜:趁熱放冰箱還是涼涼放冰箱?
正解:趁熱放冰箱!
當食物溫度低於60℃的時候,就容易滋生細菌,而且溫暖的環境必然加速細菌的生長速度。熱菜涼涼必然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在這段等待的時間裡其實已經有大量的細菌了,再次食用就會有健康風險。所以應趁熱將多餘的菜放進冰箱。
當然最好是根據人數和食量做飯,不要圖省事一次做出幾餐的量,下次加熱再吃。食物還是新鮮烹製、現做現吃更有利於健康。不存在熱菜放冰箱“更容易變壞”這種說法。這麼做也不會損壞冰箱,冰箱沒那麼脆弱!
9
擦屁屁:從前往後還是從後往前?
正解:女士從前往後擦!
如果從後往前擦,衛生紙容易將肛門的細菌帶到女性的尿道、陰道從而引起感染。男士就無所謂了,擦乾淨就行。
10
上廁所:蹲便好還是坐便好?
正解:把腳墊高的坐便最好!
坐便時如果身體直立,一條叫恥骨直腸肌的肌肉會“勒住”直腸,不便於大便順利排下。而蹲便的姿勢可以使直腸解放出來,使得排便變得順暢一些,但蹲便對於年長、腿腳不好的人來說有些難度。
所以平時在家坐便時腳下放一個墊腳的小凳子,也可以起到類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