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聚焦房產中介生活的電視劇《安家》熱播,收視奪冠。從《蝸居》到《安家》,兩部熱播劇相隔11年,以房為媒,講述著中國的房屋故事,也描寫了中國人居住觀念的變遷。
房屋不僅是有形資產,更是家之所在和心靈的歸宿。時隔一年,繼《安家》之後,《心居》針對房子這樣的熱點話題,從一個特定視角開啟生活橫切面。劇中有逼真的上海家庭故事、細膩的真實生活細節,買房難、麻煩的姑嫂關係、外來人口和本地人矛盾等一系列難以啟齒的現實問題,藉著“房事”被一一撬開。
從預告片可以看出,在劇情之外,《心居》的另一個討論點,落到了馮曉琴和顧清俞兩個不同生活處境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值得一提的是,展翔和施源兩個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對比也使得都市人的自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都格外凸顯。
https://v.qq.com/x/page/f33029pmtbn.html
外地媳婦遇上本地大姑姐,上演城市煙火中的生活哲學
去年夏天,《三十而已》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在當中飾演主要角色顧佳的童瑤被廣泛關注,並榮獲了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如今,童瑤再次挑大樑出演了《心居》中自信獨立的顧清俞。相比人美情商高的顧佳,顧清俞更加強勢和執著。在工作上,她雷厲風行是跨國金融公司的高管。感情中,她有些精神潔癖,眼中揉不下沙子,她疼愛自己的弟弟顧磊,與弟弟的媳婦馮曉琴態度微妙。
值得一提的是,在《心居》中,馮曉琴的扮演者是海清。海清在多部現實主義題材劇中都塑造了經典角色,憑藉《媳婦的美好時代》《心術》《小別離》等作品,她獲得了這個行業幾乎所有的獎項:金鷹電視藝術節最具人氣女演員、金鷹獎觀眾最喜愛電視劇女演員、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
多年以來,海清樸實自然的表演風格深入人心,在《蝸居》中,由她飾演的海萍,是個中產階級坐著春秋大夢外強中乾的女性,觀眾稱她的買房夢是整個悲劇的開端,她的遭遇讓不少觀眾心有慼慼。在《心居》中,她再次飾演“望夫成龍”“望子成龍”的家庭婦女。不同的是,作為一個外地媳婦,她不僅要討好顧家的長輩,還要討好大姑子顧清俞。海清和童瑤兩位實力派演員首次搭檔姑嫂,十分引人矚目。
在《心居》裡匯聚了各種不同層次的人物,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背景和各自的性格特點。一心想在上海立足的馮曉琴對擁有自己的房子充滿執念;事業有成的顧清俞有著勇敢追尋內心所愛的果敢;坐擁十幾套房產的展翔不再為生活奔波,卻在情感的場域中求而不得;家境落魄的施源難以掙脫自我束縛,反覆在過去、理想、現實中糾葛......這些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畫過程和命運安排,無一不對應著當代都市人努力生活的樣子。《心居》作為一部群像戲,透過展現不同人物的形象和價值追求,向觀眾弘揚真善美的精神和生活的溫暖底色。
最接地氣的“滬上味道” 打造現實向家庭情感劇的標杆
近年來,現實向家庭情感劇逐漸形成“霸屏”的態勢,《心居》圍繞真實家庭生活、新時代下的房屋需求現狀等方向展開深度解讀。與其它同題材電視劇相比,《心居》選擇了以小人物“買房”和“姑嫂矛盾”為獨特切入點,聚焦“房子”這一概念背後大都市人真實而繁複的生活細節和對心靈安穩的無限追求,其中不乏對於中國式大家庭的描繪和不同身份地位人們的處境等。簡而言之,在接地氣這件事兒,《心居》做到了極致。《心居》除了有海清、童瑤、張頌文、馮紹峰等實力演員添磚加瓦,同樣配備了紮實和適配的製作班底。首先,該劇改編自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滕肖瀾的同名小說《心居》,並由她擔任編劇。滕肖瀾作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她著有長篇小說《城裡的月光》《海上明珠》《乘風》《城中之城》等。《心居》是滕肖瀾的長篇小說新作,深潛於生活,道盡普通人對“小日子”不懈持有的熱望和紛雜日常中的極力爭取,作者不疾不徐、細膩軟糯的行文風格,正是“滬上味道”最地道的註腳。此外,電視劇《心居》還與《1921》《人世間》共同組成了騰訊影業、閱文影視聯合推出的“時代旋律三部曲”。 其次,《心居》由滕華濤執導,從2007年的《雙面膠》到2012年的《浮沉》,滕華濤作品涉及到“房奴”“反腐”“裸婚”“婆媳關係”“職場潛規則”“國企改革”等一系列熱門話題,社會反響強烈。同時,劇中也留下了數位極具特色的都市女性形象,諸如《雙面膠》裡面精明獨立的胡麗鵑、《王貴與安娜》裡聰慧美麗的安娜、《裸婚時代》裡勇敢純粹的童佳倩等。熱衷展示社會各個橫斷面的滕華濤勢必會將《心居》中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
據悉,電視劇《心居》是由龔宇、程武、黃暉任出品人,程武、王曉暉、侯曉楠任總監製,馬好、熊曉玲為總製片人,由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佳和暉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廈門逆對映文化傳媒公司、上海閱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景星道創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是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市重大文藝創作資助專案。洞悉使用者資料與圈層文化的平臺出品人,可以透過對大資料對受眾進行精準的觸達,使用者定位準確後,運用傳統的經驗服務於精準的人群。
讓人驚喜的是,從目前《心居》所釋放的物料來看,呈現出了高階的質感。預告透過遠景來展現上海灘的城市風貌,隨後鏡頭轉到為柴米油鹽奔波,嘴裡念著買房的馮曉琴身上,緊接著將鏡頭轉向不願借錢給弟媳的顧清俞身上。導演僅僅通過幾個畫面便向觀眾交代了故事發生地點以及主要人物的出場方式,偌大的上海和為生活奔波、為房而苦惱的主角形成強烈的對比。
圍繞房子探討人生價值觀,《心居》展現積極向上的人文清懷
“這房非買不可,天塌下來都要買,世界末日都要買。”在預告片中,海清飾演的馮曉琴高呼著買房,渴望搬出去住的她,對於房有著深深的執念。
劇中圍繞上海媳婦馮曉琴的買房困境,呈現出一部分在大城市打拼的外地人的心聲。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是越來越高,很多人離開自己的家鄉選擇來到大城市打拼,希望獲得更高的收入。但是,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安家實屬不易,房價高、物價高是很多來到這個城市的人們正在經歷的狀況。劇中,除馮曉琴外還聚焦了三個型別的人群:想要換房的顧清俞,坐擁房產的展翔和無房無車的施源,《心居》圍繞房子展開的婚姻、教育、養老等問題,讓人們讀懂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房屋是沒有溫度的不動產,但與房子相關的人有著冷暖悲歡。在預告片中,事業成功的顧清俞談及自己的擇偶觀,高呼,“人家結婚是要找有車有房的,我呢,要找沒房的。”她獨立的婚戀觀,引發觀眾思索。
除此之外,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外地媳婦馮曉琴對於大姑子顧清俞有著唯唯諾諾的一面,生活狀態的差異會給她們帶來思想的碰撞,她們又該如何化解矛盾?當越來越多人被房屋“錨定”日子、捆綁生活時,《心居》傳遞出新的價值觀,認識生活的真諦不在於一房一居的得失,而是安居背後的樂業、樂業背後的拼搏、拼搏背後的追求,追求過後的心安。安居樂業其實是對生活的經營、親情的珍惜,而不是對鋼筋混凝土的執念。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家庭都會圍繞著房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的心酸更是難以言喻。透過《心居》,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各個階層老百姓的生存狀態,觀眾在觀劇之餘將會多一份對現實的思考。作為凸顯現實向的家庭情感劇,《心居》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