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字,我想送讀者朋友一張小方子。在我看來,這是一張可以順氣的小方子。它只有三味藥——佛手,陳皮,生薑,僅此而已。
這個配伍,你別看簡單,實際背後有故事。
我之前跟老師學習的時候,有一回,碰上一個老太太。她當時是60多歲。
這個人,在當地有名。為啥有名?一來是勤快,終年勞作,家裡經營得很好。二來是脾氣急躁,愛跟人家鬥嘴,所以大傢伙都怕他,稱之為“劉大炮(號稱一點就爆)。
有一回,他愁眉苦臉地來找老師。什麼問題呢?就是胃疼。
當時,我老師看,發現脈弦而有力,舌淡苔薄白。再結合他一進屋之後的表情和神態,立刻就知道個七八分了。原來,此人前天晚上和二兒媳婦生氣。當晚,就覺得胃痛,而且兩肋部位脹悶。晚上吃不下飯了。
一夜之後,症狀沒有減輕,早上還是吃不下飯,胃中感到脹,痛感有所減輕。他也是為了出來散心,所以順便想問個究竟。
當時我老師就說,你這個情況屬於肝胃氣痛,就是生氣氣的。他口授患者一個小方子,就是佛手,陳皮,生薑,水煎服。回去用一下,看看好不好。如果好了,就是好了。如果沒好,就得更復雜的湯藥。
結果呢,當天下午,他嘗試了一劑,結果晚上的時候,忽然開始排氣。與此同時,胃裡頭開始覺得舒服,脹痛之感漸漸減輕。
當天晚上,他睡了一覺。早晨再起來,諸證悉平。
此人樂壞了,說實在想不到,這三味藥的小方子,這麼有效果,一劑藥就給解決了。
後來,我老師和我談起這小配伍。我這才知道,這個配伍絕不是信手拈來,而是出於大家手筆。
其創制者,乃是早年河南中醫研究所的趙國岑老師。老早年,河南省衛生廳,組織人力物力,集中當地中醫界臨床經驗,編寫了《河南省秘驗單方集錦》這部書。趙師的配伍,就收錄其中。我老師早就看到了,所以記錄下來,隨手應用。
其實,像上文中這個患者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即肝鬱氣滯導致的胃痛。肝鬱氣滯導致胃痛,在諸多胃痛的病因裡頭,是最常見的。
它的由來非常簡單——肝屬木,脾胃屬土。情志不遂,肝鬱氣滯,則肝氣不平,克犯脾胃,於是脾胃氣機升降失常,出現胃脹、胃痛、噯氣、食慾不振等現象。由於肝膽經走兩脅,所以這類胃痛,常常伴隨脅肋脹滿、脹痛等因素。而且,有的時候,脹痛部位會改變,竄著疼。此類人的脈象,常常是弦而有力。發病常常和情緒波動、惱怒焦躁有關係。
這個時候怎麼辦?就得順肝氣,再順胃氣。肝氣順了,胃氣才能順。
具體操作上,其實中醫有不少成型的方藥,比如說柴胡疏肝散加減,沉香降氣散加減等等。佛手、陳皮、生薑的辦法,其實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小方子。
這裡的佛手,主入肝經,能行肝氣,疏肝解鬱,同時又入胃經,可以暢胃氣。陳皮,入脾肺經,善於行胃氣。生薑,溫胃散寒,理中行氣。這個三味藥配合,既能調肝氣,還能調胃氣,使得肝胃氣順,這樣就解決問題了。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小方子,適用範圍還是比較窄的。
比如說,一旦患者的舌苔發黃發燥了,舌紅了,用此類辦法就不行。因為三味藥都偏辛溫,容易傷陰。舌紅苔黃的人,不該用。
另外, 如果有的人夾雜傷食不化,或者口苦反酸,或者胃熱口苦燒心等等,單獨用佛手、陳皮、生薑,都不適合。
總之,你記住,這個配伍,就是應對情緒不好以後,胃脹略痛、吃不下飯的人,症狀不重,舌象沒有嚴重異常。這是初級方,簡單的方。
當然了,用藥,永遠都是亡羊補牢。真正好的做法,是調節心態,避免肝鬱氣滯,引發胃痛胃脹。胃病,說到底,有時候也是心病啊。心態好的人,不容易有胃病。心態糟糕的人,胃腸往往也比較糟糕。所以說,心情好一點,肝氣跟著就順一點,我們的胃,當然也就舒服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