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發展到後期引起的腎功能部分或者全部喪失的一種病理狀態。腎衰竭可分為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其病因,急性腎衰竭通常是因腎臟血流供應不足如外傷或燒傷,腎臟因某種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損或是受到毒物的傷害;慢性腎衰竭因為長期的腎臟病變,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行,腎臟的功能逐漸下降。
繼發性腎臟疾病指全身系統疾病導致腎臟損害的一組疾病,包括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肝源性腎損害、原發性小血管炎性腎損害、類風溼性關節炎腎損害、急性風溼熱腎損害、痛風腎損害、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害、惡性腫瘤腎損害等。其中以腎小球損害或以腎小球損害為主的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更多見。不少繼發性腎病發病率高、危害大。
據報道,一位患者在半個月間從脖子變粗,沒重視,一次酒後噁心嘔吐,被查出腎衰竭,病因是甲狀腺瘤。
男子酒後突然噁心嘔吐,查出腎衰竭,病因是甲狀腺瘤
患者xxx,男,xx歲,浙江人。2021年8月初單位體檢時,被查出血鈣偏高,有2.875mmol/l(正常值上限為2.5mmol/L),並沒有重視,也未去醫院就醫。
8月中下旬,突然發現自己右邊脖子開始變粗,到醫院檢查,發現存在多年的甲狀腺結節,最大徑由2.5cm長到了5cm。當時甲狀腺功能、腎功能均正常,白細胞稍高。醫生囑咐患者要密切觀察,考慮結節性甲狀腺腫囊性變可能。
8月下旬的一天,大約半斤白酒下肚,突然開始噁心嘔吐。原以為是高溫影響,可到了夜間尿量明顯增多,總覺得口渴想喝水。在附近找了家醫院進行治療,但是症狀並沒有完全改善。於是,患者來到某醫院消化內科求醫。門診檢查發現:白細胞計數高達15.8x10^9/L,中性粒百分數89.3%,超敏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70.4mg/L,血鈣為4.95mmol/L,達危急值,甲狀旁腺素(PTH)飆升至1963ng/L,腎功能不全,肌酐 254μmol/L。
患者逐漸出現了神志淡漠、胸悶不適的情況。結合檢查結果和患者表現,醫生考慮存在高鈣危象,於是趕緊送到了急診室。情況緊急,立即做甲狀旁腺B超,頭顱CT,胸部CT,腹部CT,心電圖。醫生一邊完善檢查,一邊進行擴容、降鈣、抗炎等對症支援治療,並透過血液透析維持患者生命。結合高鈣危象及PTH水平,首先考慮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核素檢查發現右側甲狀旁腺顯示高亮,提示存在甲狀旁腺本身的病變。醫生認為只有把引起患者高鈣危象的甲狀旁腺病變找到並切除,才能解除危象、改善腎功能、挽救患者生命。經過治療血鈣逐漸下降,但仍有神志淡漠、電解質紊亂、心電圖高度異常,且腎功能衰竭難以改善。在危重情況下,圍手術期血鈣驟然下降導致的惡性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驟停風險、腎功能持續惡化致尿毒症、肺部感染加重、全身多系統功能障礙等風險極高,患者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經過多學科疑難病的多位專家聯合會診,高度懷疑核素顯像上變亮的甲狀旁腺病變,被認為是導致患者右側脖子變粗的“甲狀腺腫物”,結合甲狀旁腺B超,考慮病變部位為右側下位甲狀旁腺。手術進行很順利。“甲狀腺腫物”經切除及化驗,確認為良性的甲狀旁腺腺瘤。術後抽血化驗,PTH已降至200ng/L左右。在ICU進行了觀察及補鈣治療,術後第3天PTH已降至正常,心電紊亂也完全好轉,浮腫消失,整個人也精神了起來。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術後2周左右複查,趙先生的腎功能完全恢復了正常。
高鈣血癥出現危象死亡率高,應及時治療
專家表示,血鈣主要指人體記憶體在於血液中的鈣離子的濃度,血清鈣濃度超過正常值範圍就被稱為高鈣血癥。其原因可能是骨質吸收加速、胃腸道過度吸收鈣或腎臟鈣排洩減少。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惡性腫瘤是高鈣血癥最常見的病因,佔所有病例的90%以上。
高鈣血癥會引起精神神經、心血管、消化、泌尿、骨骼肌肉等多個系統紊亂,具體表現取決於高鈣血癥的程度以及血清鈣濃度升高的速度。血鈣過高可能引起高鈣危象,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厭食、無力、脫水、多尿、酸鹼平衡失調、心律失常乃至意識模糊、木僵及昏迷等表現,病死率高達50%以上。
過高的血鈣引起了神經系統的改變,出現神志淡漠、嗜睡乃至昏迷;腎臟鈣質沉積引起急性腎功能不全乃至於衰竭;血鈣過高引起心電紊亂進而導致胸悶;患者血裡炎症指標較高,經胸部CT檢查判斷可能是由肺部感染導致。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患者,需要明確甲狀旁腺本身是否存在增生、腺瘤乃至癌的病變。人體的甲狀旁腺一般有4顆,多為上下兩對,分別位於左右甲狀腺葉後方。常規檢查方法包括B超及核素顯像。但是,由於甲狀旁腺病變不是常見病,也不屬於體檢的常規專案,輕度高鈣血癥及甲狀旁腺異常常常容易被忽視。
甲狀腺瘤術後如何進行中醫調理預防復發?
專家表示,甲狀腺瘤發病,與情志關係密切,尤其是甲狀腺、乳腺及肺部的腫瘤。患者平素工作緊張,肝氣鬱結,肝氣鬱結則木不疏土,脾失健運,不能化生氣血,反聚溼生痰,致痰濁內阻,日久化熱,痰熱上擾心神則心煩不寐。氣機鬱滯,津凝成痰,痰氣交阻,日久則血行不暢,血脈瘀滯而成腫瘤,此乃因鬱成病。術後因病致鬱,肝失疏洩,氣機鬱滯不通,故胸悶不適。此肝氣鬱結,溼熱內阻之證。
中醫認為,腫瘤術後或放、化療後,邪毒去之八九,元氣已傷,治療宜扶正為先,扶正重點以氣為先,部分耗傷真陰者配合育陰。脾為後天之本,特別是放、化療之後,其間胃腸道反應極大,防禦功能嚴重受影響,此時將補脾益氣放在首位。多選用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陰虛者加養陰之品或合六味。祛邪僅選用一、二味,或清熱解毒、或活血化瘀、或化痰散結。總的原則是辨邪正虛實而施治,糾正腑腑陰陽氣血之盛衰。如果氣機鬱滯,溼熱內蘊之表現,用半夏瀉心湯合酸棗仁湯攻補兼施。在治療過程中,以養或疏洩進行調整,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腫瘤的治療,現代醫學的手術、放、化療有著其積極的臨床意義,而中藥在其發展及治療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也十分重要,特別在術後或放、化療後。扶正為主,兼去餘毒,是一般原則,旨在恢復患者之陰陽平衡,減少腫瘤的復發、轉移,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中醫認為,健脾益氣尤為重要,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改善營養吸收,同時健脾補氣法對提升白細胞,調整人體免疫系統有十分顯著的療效。而扶正的方法,除中藥補氣、養血、溫陽、滋陰等外,祛邪以令正安,寓補於瀉,是扶正內涵的延伸,也是“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的方法之一。
扶正還包括體育鍛煉、精神調攝、飲食營養,應重視精神調攝的重要性,只有情志舒暢,方可氣血調和,百病不生。臨床表現為抑鬱、焦慮者,除在中藥中加入疏肝解鬱之品外,可酌情加上西醫抗焦慮抑鬱治療,使中西結合,增強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