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從開始抱團取暖以後,由於大自然中生物基因裡天然的排他性和利己性,就開始出現了戰爭。隨著人類社會的繁衍生息和不斷壯大,戰爭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一直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
發展到近代,隨著科技的發展,戰爭的屠殺功能更是呈幾何級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給了人類一個最慘痛的教訓,但人類似乎並沒有因此而警醒。就在二戰的硝煙剛剛散去還沒多久,易北河會師握手的餘溫都還沒消失。冷戰又開始了。而此時,隨著核武器的出現,一柄巨大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已經開始在人類頭上高高懸起。
就在這短短四十多年的全球最大的兩個武裝集團的全面對抗過程中,人類再次經歷了無數巨大的危機。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隨時都可能爆發。如人們至今都還心有餘悸的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當年衝突最高峰的時候,當時美軍戰略轟戰機全部已經攜帶核彈二十四小時待命,雙方領導人的手指一直在核發射按鈕旁邊徘徊。毀滅人類的全面核戰爭的爆發隨時可能一觸即發,其過程中甚至當時蘇軍突破封鎖的B-59號潛艇在美軍艦隻的逼迫下差一點搶先發射了帶核彈頭的魚雷。
那一刻,全世界都在為之窒息!都在為命運祈禱!
幸運的是,最終事件以蘇聯的讓步而結束。整個過程雖然僅僅13天,但這起事件至今仍被認為是人類最危險的時刻。雖然看事件結果是美國在這場較量中取得了勝利。不過個人一直認為,雖然蘇聯最後做出了妥協,在全世界大大丟了一回面子。但從此次事件上的表現看,這個極度喜歡強勢的國家對待人類命運的態度反倒看上去比美國更要負責一些。
當年的冷戰,在雙方緊張對抗的局勢下,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彷彿隨時都可能點燃。其實早在一年前,人類也曾面臨過這樣的核毀滅危機。當時因為雙方在德國柏林就發生了一起衝突,過程中甚至美國四膄核動力潛艇已經浮出海面,數十枚帶有核彈頭的飛彈已經隨時處於待發位置。毀滅人類的全面核戰爭一觸即發。這就是查理檢查站事件。
查理檢查站,英文名字是Checkpoint Charlie,這個名字來自北約的拼音字母Alpha、Bravo、Charlie,位於柏林市中心的腓特烈大街,是美蘇冷戰時期,柏林牆建立後東德與西德之間進出的幾個檢查點之一。
不過該檢查站主要是雙方軍方人員和外交人員所使用。後來東西德統一後柏林牆消失,這個檢查站也被拆除,後來因為這起重要事件所代表的歷史意義又被重建。今天這裡已經成為德國柏林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
回到當年的故事裡。1961年8月14日,柏林牆建立,西方表達了強烈的抗議,不過也只是一些口頭上的譴責,沒有以實際行動來阻止。而柏林牆的建立,也標誌著美蘇的冷戰對峙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其後有關這堵牆發生的小摩擦一直不斷。
當年有位著名的時事觀察家就預言,這面牆隔絕不了衝突,這只是另一種衝突的開始。果然,兩個月後,就發生了這起令世界無數人後來想起就後怕的事件。
當時的柏林牆,由於倉促建立,很多地方都還只有鐵絲網而不是後來的高牆。而查理檢查站,當時作為柏林牆中為數不多的雙方通行的路口之一。美方也只是漫不經心地修建了一個跟小賣部差不多大小的米色木板棚。並且相對於其他的檢查站,這裡由於主要是外交人員的通行口,所以鐵絲網不高和警衛也不多,同時建築設計得也很簡陋。這讓它吸引了許多希望逃到西德的東德人利用了這個空子。
建立後不久,一位住在西德的名叫海因茨·梅克斯納的奧地利人就利用改裝的一輛汽車並在當時檢查站其他車輛的遮擋下,偷偷將他的東德女友和其母親接了過來。後來不久,另一名男子在鋼筋水泥牆建立之前也使用這個方法成功逃到西德。
而1961年9月,一名名叫霍斯特·拜爾的東德攝影師假裝站在汽車上給查理檢查站前的鐵絲網拍照,隨後在眾目睽睽之下縱身一躍,跳過了鐵絲網。而一般對於這類情況,對面駐守的美方士兵不是虛張聲勢一通,就是假裝視而不見,有的還會利用條件提供一些幫助。
鑑於逃跑的事件頻繁發生,東德方面越來越憤怒,在蘇方的強烈抗議下,迫於壓力,駐守柏林的美軍高層正式下令,美方駐紮的軍事人員禁止再幫助東德人翻越鐵絲網,同時禁止向這些逃亡者提供任何援助,不過命令中也僅僅是不得幫助,並沒要求這些士兵去抓捕這些人。
隨著逃跑事件越來越多,而美方的不合作態度。讓東德和蘇方的怒火也越來越烈。終於他們找了一個機會來報復,而這次報復後來就成為了查理檢查站事件的導火索。
當時柏林牆雖然已經建立,但為了雙方佔領軍交流的方便,在東德內政部長的建議下,查理檢查站被指定為盟軍武裝部隊成員的唯一過境點,也就是說,查理檢查站是雙方唯一的自由出入口,美方所有的外交官和軍人都只能經過這裡進入東柏林。
事件發生的這天,美方的一名外交官艾倫·萊特納帶著美麗的女伴正在透過查理檢查站,準備前往東柏林觀看一場歌劇。當時東德的駐守人員忽然要求檢視萊特納的證件,但被他拒絕了,理由是規定作為佔領區和戰勝國,只有蘇方人員才有權檢查他的證件。
不料東德警察本來就是來找茬的,,也是寸步不讓,爭吵越來越激烈,最後盛怒之下的萊特納開車強行闖關,這樣的行為更是勾起了東德人的怒火,於是通報了蘇方,在蘇方的授意下,迅速調集軍車將萊特納與女伴團團圍了起來,隨後被抓到警衛室扣押起來。事件迅速升級。
其實,當時的蘇方最初的意圖是希望藉此建立一個"下不為例"的警告,同時也是想試探一下西方會對此作出什麼樣的反應。結果答案很快就出現了。
美國當時駐守柏林最高長官是盧修斯·克萊將軍,這位將軍素以強硬著稱,是美軍中典型的鷹派,被譽為“冷戰中的巴頓”,其當年就曾在1948年的柏林空運事件中大出風頭。他接到訊息後,當即下令,命令一隊美軍武裝士兵乘坐軍用吉普車衝入東德警衛室強行把萊特納搶了出來。晚上九點時分萊特納回到西德,此時距離扣押整整三個小時。
同時白宮也強硬地公開表示:如果再遇到美國官員進入東德被要求出示證件,可以動用坦克等武器強行闖關。這份宣告更是讓蘇聯人的怒火越燒越旺,蘇方領導人赫魯曉夫宣稱,這是西方帝國主義做出的無恥的挑釁行為。我們絕對不會妥協。
在這樣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的表態下,2天后,緊張局勢便再次升級,又一名美方外交官員透過查理檢查站的時候再次因為拒絕出示證件被拒絕進入。這次已經手握尚方寶劍的克萊將軍徹底展示了自己的強硬作風,立即下令派出10 輛 M-48 坦克開到查理檢查站前。
10 輛坦克停在距離檢查站只有十米左右的地方,兩輛坦克前面還加裝了專門推倒建築的鏟子。柴油發動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坦克尾部的黑煙瀰漫在空中。所有的炮口直接指向東德一方,只等一聲令下就要強行闖關。
蘇方原本本沒想到把事態擴大,但面對這樣的挑釁,蘇聯人實在無法再忍了,上次的萊特納事件本就讓蘇聯人憋了一肚子火,現在更是坦克都打到門口來了。赫魯曉夫知道這個訊息後,大為光火,立即打電話要求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以武力回擊。當時來自克里姆林宮的命令是:"不要為挑釁製造機會"。
同樣,當時駐守東德的蘇聯最高長官科涅夫元帥也是一個典型的強硬派。這位歷經二戰無數慘烈戰鬥的鐵血將軍接到命令後,大手一揮,立即下令一支坦克部隊開往查理檢查站。
晚上六點時分,正在查理檢查站門口等待命令的美軍士兵忽然聽到對面傳來一陣巨大的轟鳴聲,定睛一看,對面街道轟隆隆開來十輛巨大的蘇軍T-55坦克,迅速開到美軍坦克對面停下,炮口一齊轉向,齊齊指向美軍。
只是,對等原則從來都不是戰鬥民族的風格,俄羅斯人一向都是殺雞就要用牛刀,就是喜歡實力碾壓。隨後又從遠處傳來更巨大的轟鳴聲,美國人目瞪口呆地發現,又有二十三輛蘇軍坦克陸續在夜幕中出現,並從兩邊迂迴開始遠遠包圍美軍坦克。
美軍指揮官頓時感到緊張萬分,這支準備闖關的美軍部隊是第6步兵團第2裝甲戰鬥群E連,連長名叫約翰·柯克,當時他還只是一名上尉。整個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是一位名叫湯姆·泰瑞的少校。
對於這些聽聞過二戰腥風血雨的老兵,蘇聯人的武勇和彪悍他們一直非常熟悉,眼見形勢極度不妙,湯姆·泰瑞一面趕緊向上級報告,一面緊張地構築坦克防衛陣地。同時命令所有的火箭筒全部開啟保險,所有的坦克炮塔也炮彈上膛。
同時,他依然感到以目前美軍這些火力還無法對抗對面的蘇聯坦克,又讓部下去民居收集瓶子、汽油和酒精,由於二戰剛剛結束,民間汽油還很短缺。當地居民於是一共為美軍提供了50多瓶烈酒,美軍用這些材料現場製作了數十枚土製燃燒瓶。
事件發展到這一步,誰也已經無法後退,因為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關乎國家顏面的問題,而更是誰退讓就意味著在盟友面前的威信全失,造成一種整體崩潰的可怕政治後果。此時,雙方都已經騎虎難下,在巨大的政治壓力已經註定了只能繼續對峙。
這一刻,全世界都已經摒住了呼吸,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柏林這條大街的這個小小檢查站前,在這裡,雙方數十輛坦克已經排成戰鬥陣形,炮口都已經瞄準對方,虎視眈眈,只等上面一聲令下,大戰一觸即發。
客觀地說,挑起事端的美方確實也沒有想到蘇方的反應會如此強烈,以致很多準備工作都不足。正當美方高層正在緊急磋商要不要派出增援,但又擔心事態擴大的時候,夜幕已經完全降臨,蘇聯人又玩了一個陰招,蘇方陣地上忽然一片雪白,早已準備好的數十個探照燈齊刷刷照向美軍陣地。
美軍士兵被照得睜不開眼睛,暴露無遺,一片混亂,但美軍由於準備不足,根本沒有帶探照燈這類裝置,面對這樣的示威舉動,湯姆·泰瑞也不甘示弱,立即命令部下去民房尋找大瓦數的直射燈進行回擊,但這類東西怎麼能和軍用探照燈相比,並且蘇聯人也缺德,誰冒頭就照誰,在探照燈刺目的強光下,很多美軍士兵根本不敢抬頭觀察。相形之下,美軍在較量中又輸了一次。
隨後,更讓美軍士兵開始緊張的是,蘇軍方面忽然響起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這是當年柴可夫斯基為紀念1812年俄羅斯擊退拿破崙大軍入侵而譜寫的名曲,該作品鏗鏘有力、慷慨激越,曲中更是有隆隆的炮火聲,極度振奮人心。在二戰中,所以經常被蘇軍作為進攻前的戰鬥歌曲。
有經驗的美軍二戰老兵非常熟悉蘇軍的這個特點,很多人都以為對面進攻即將開始,緊張萬分。約翰·柯克立即下達了戰鬥準備命令,當時的坦克炮手注意力已經全部放在發射按鈕上,士兵們的手指也已經扣緊火箭筒的扳機。後來,參與了這起事件計程車兵在事後調查中都承認,他們都已經做好了所有的開火準備,只等連長一聲令下或者對面炮口的一個閃光。
雖然從場面上看,蘇軍已經佔盡優勢,但美國人到這個地步也是已經無法退讓,不僅是因為此次武裝衝突是他們挑起的,作為西方陣營裡的老大,他們丟不起這個人,如果一旦退讓,那麼美國在世界的形象絕對會徹底崩塌。柯克上尉和泰瑞少校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直咬牙苦撐。
而作為陸軍力量,當時的蘇聯無疑是全世界最強大的,當時蘇軍僅坦克就有五萬多輛,並且這些坦克的效能在當時世界都是領先的。面對這樣龐大的常規軍事力量。當時就有人說,如果蘇聯人要想進攻的話,這股裝甲洪流一個星期就能佔領整個西歐。所以,毫無疑問,美國在這方面的對抗是完全處於下風的。
形勢緊急之下,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下了一個令全世界至今都心悸的命令:美軍全體一級戰備,位於白令海峽的數膄北極星核潛艇開始上浮,艇上的數十枚核彈頭開始鎖定蘇聯的各大城市。不惜以全面爆發核戰爭來威脅蘇聯。
當時,兩個國家的核武器已經足以毀滅人類幾次。那一刻,如果有任何一位士兵因為高度緊張而打出第一顆子彈或炮彈,那麼整個人類的歷史可能就會改寫。所幸的是,雙方指揮官和士兵抗壓能力出色,都比較理性,都明白一旦開火的嚴重性,因為不但事件爆發的後續是誰也無法預料的,也因為其後果的嚴重性導致的責任也是誰也無法承擔得起的。完全可以這麼說,誰稍一不個小心,就將成為人類的千秋罪人。
就這樣,在對峙中,雙方都緊張等待著對方開第一槍或上級的命令。在這高強度的神經繃緊的過程中,一直也緊張注視著這起事件的科涅夫元帥在電話中向赫魯曉夫報告,內容是:雙方坦克發動機都已經高速運轉幾個小時了。在緊張的對抗和巨大的噪聲中,兩方坦克乘員的神經都一定非常緊張,這個時候,如果任何一方出現一個衝動或者操作失誤,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赫魯曉夫接到電話後,沉默半晌。終於首先撥通了肯尼迪的直通電話,這也是這條所謂的"紅色電話線"建立以來讓人類經歷的首次最大考驗,也首次挽救了人類的命運,第二次則應該是古巴導彈危機,居功至偉。
聯絡到後來古巴導彈危機中赫魯曉夫的表現。個人一直這麼認為,在這兩起事件中,赫魯曉夫確實表現得比肯尼迪對這個世界更要負責一些。
其實,作為肯尼迪,從內心來說,常規軍事力量不是對方的對手,叫嚷核打擊威懾主要還是為了那個丟不起的面子,他也是騎虎難下,但也不希望讓這次軍事對峙發展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畢竟,一旦核戰爭爆發,美國也會成為一片廢墟,他也會成為千夫所指。
在電話中,肯尼迪向對方保證了美國對東柏林沒有任何企圖,隨後肯尼迪問赫魯曉夫:蘇軍能否將坦克後撤一點,如果可以的話,他會下令美軍坦克也後撤一些,這樣雙方都不會沒有面子。赫魯曉夫的回答是:完全同意。同時為了釋放善意,也默認了以後盟軍方面的官員和軍方人員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東柏林,不需要再檢查證件。
於是,人類命運終於在這兩位大人物的巨手操作下遠離了一場危機,先是蘇軍坦克,然後是美軍坦克,它們都向後撤了大約10來米的距離,然後停下。此刻,雖然它們的炮口依然都還在瞄準著對方,但人類最大的一場危機卻終於解除了。
只是,在這起事件中,不論是波恩的西德政府,還是柏林的東德政府,作為這片土地的主人,他們卻都沒有資格參與這一事件,事件過程中所有的決策都是由美蘇這兩個大國一手決定的。充分體現了被佔領國的悲哀。
不知道曾經堅定無比地認為德意志是全世界最優等的民族,窮兵黷武卻給這個國家帶來深重災難的希特勒如果知道了,不知道會作何感想,這不僅是一個狂人給一個民族帶來的恥辱和悲哀,而更是今天我們這些熱愛和平的人們需要牢記和警醒的!
這起事件過去多年後,當年的危險仍讓人們久久無法忘卻,在後來德國電視臺製作的一部紀錄片中,採訪了當年蘇方的現場指揮官格里波科夫將軍,老人回憶說,當時蘇軍最高指揮部將當時的情況危險等級定為的是"一級",蘇軍也對此開始準備啟動全面戰備,當時形勢的危險可想而知。
我們值得慶幸的是,事件終於結束了,既沒發展得不可收拾,美國人也沒丟了面子。美軍高層對現場士兵的表現非常滿意,美軍那位連長約翰·柯克,因為此次的優異表現,一路火箭上升,後來以准將身份退役。而那位湯姆·泰瑞少校,更是升到了中將的高位。而克萊將軍的聲譽更是到達了頂點,光環耀眼,只是不久他就因為年齡到了而被規定退休。
而作為這個見證了這場人類重要命運轉折點的小小的查理檢查站,又存在了二十多年,在漫漫的歲月中依舊還持續忠實記錄著那段冷戰歷史。
1962 年 2 月,查理檢查站就在冷戰時期最著名的一次囚犯交換中就扮演了主角。在這裡,被俘的美軍 U-2 偵察機飛行員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與在紐約被捕並被判間諜罪的蘇聯人魯道夫·阿貝爾進行了交換。
那一天,天氣晴朗,當鮑爾斯和阿貝爾擦肩而過時,陽光下的兩人面帶微笑,伸出手互握了一下,隨後還友好地和對方擁抱了一下。想來,那一刻,獲得自由的喜悅已經讓他們忘記了國家,忘記了仇恨,心中只有著一份人類本就應該擁有的善意。
查理檢查站後來由於常常被用於一些雙方囚犯的交換,也因此而成為西方很多間諜小說和電影中的喜歡用的場景。其中最著名的是1965年約翰·勒卡雷的電影《從寒冷中來的間諜》電影中的畫面。
1989 年 11 月 9 日,隨著柏林牆的拆除,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查理檢查站一直還在運作,直到七個月後,在法、英、美、德和前蘇聯各國政要集體出席的一個隆重的儀式上移走了那座標誌性的建築:米色的警衛室。自此,查理檢查站終於壽終正寢,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當時,政要們在講話中說道:“29 年來,查理檢查站記錄了冷戰很多重要時刻,我們今天在這裡拆除它是希望也埋葬掉衝突”。但後來,由於其意義太過重大,在無數人的紛紛要求下,又建立了這個警衛室的複製版本,作為旅遊景點靜靜矗立在這條大街上,今天這裡已經成為柏林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
而已經顯得破敗老舊的警衛室原件現在正默默地躺在柏林的博物館供人參觀。無聲地向後人述說著那段讓人久久不能平靜的歷史!或許,它其實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人類,你們實在太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