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年間紅25軍74師一部到如今的第12集團軍,12軍沿著歷史一路走來不斷建立卓越戰功的同時,亦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將領,其間便包括李德生將軍與曾紹山將軍。
李德生將軍與曾紹山將軍雖然有著不盡相同的革命經歷,卻曾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並肩作戰,率領志願軍12軍建立卓著功勳。
當年的二人分別是12軍軍長和副軍長,而在21年後軍長曾紹山成省委書記、副軍長李德生成正國級,他們各自的一生雖截然不同,但殊途同歸乃是為國奉獻的一生,正因如此回望來路崢嶸處處可見。
李德生
一、抗美援朝戰場上——並肩作戰
1950年12月1日,12軍奉命改編為志願軍準備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而11月剛剛抵達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的曾紹山將軍亦臨危受命出任12軍軍長。
與此同時,作為12軍下轄35師師長的李德生將軍同樣接到了作戰命令。
彼時的35師已經基本完成了在四川璧山地區肅清土匪的作戰任務,因而接到命令之後李德生將軍當即命令所部抵達江津地區集結,併火速率部奔赴河北深縣進行戰前動員訓練工作。
一番緊鑼密鼓的籌備之後,12軍在曾紹山軍長的統籌安排之下,雄赳赳氣昂昂地開赴朝鮮戰場,展開了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
曾紹山軍長
第五次戰役,曾紹山將軍率領十二軍隨兵團擔任中央突擊任務並先後殲敵3660人、擊毀坦克26輛、擊落擊傷敵機26架……
而在金城防禦戰之中,曾紹山將軍復又指揮部隊充分運用坑道防禦戰術,以及小部隊敵後縱深、陣地狙擊運動等種手段,皆取得了圓滿的成績。
如曾紹山將軍於1952年1月開始組織全軍上下開展的“冷槍冷炮狙擊敵人”,據統計7月下旬至10月底,十二軍的戰士們以5843發子彈狙擊殲敵2506人。
任何一顆子彈皆是正處於困難時期的國家與人民緊咬牙關一點一滴節省出來的,因而這一資料的難能可貴可想而知。
當然,僅就5843發子彈狙擊殲敵2506人這一戰績,在歷史上任何規模化戰爭當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透過其中,足以見得曾紹山將軍領軍治軍的卓越能力,正因如此時至1953年4月18日曾紹山將軍被調任為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
二、上甘嶺戰役中的李德生將軍
與此同時著眼於12軍下轄35師的李德生將軍,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升任12軍副軍長之後的他又打下了怎樣一番卓越戰績?
一如曾紹山將軍一般,李德生將軍的戰績在史冊之中歷歷在目,其間影響最為深遠者當屬那場震撼人心的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爆發之前,李德生將軍受命出任第12軍副軍長,不過仍在35師前線指揮所繼續指揮戰鬥。
10月14日隨著敵人調集美7師、南朝鮮軍2師等共計7個營的兵力,在飛機大炮的協助之下向五聖山前沿志願軍陣地發起攻擊,上甘嶺戰役由此打響。
戰役打響之後,12軍正駐防於五聖山以東金城地區承擔防禦作戰任務,其部與正在上甘嶺一帶苦戰的十五軍將士們相距較近。
因此3兵團首長曾先後下達命令,陸續調集12軍31師91團、92團、93團、34師106團等共計4個團的兵力奔赴上甘嶺地區執行作戰任務。
而在12軍所部即將投入上甘嶺戰役之初,曾紹山軍長便接到了3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的電話,要求李德生將軍立即趕往兵團接受任務。
抵達兵團之後,寥寥幾句寒暄王近山司令員便直奔主題,他向李德生將軍充分說明了上甘嶺的嚴峻狀況、戰役規模等基本情況,而後下達了堅決的作戰命令。
“12軍現已調為兵團的戰役預備隊,全軍即刻準備隨時投入戰鬥。這場戰鬥空前激烈,要做好像蘇聯衛國戰爭時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一個戰士,從開始打到結束時指揮一個連隊作戰!”
“我們正在上報準備成立五聖山戰鬥指揮所,由你來負責統一指揮上甘嶺前線作戰的15軍、12軍所屬部隊……”
接受命令離開3兵團司令部之後,李德生將軍當即要求作戰參謀張軍,快馬加鞭攔截正要轉移的12軍31師(金城換防後原命令向谷山地區轉移休整)。
而在當晚李德生將軍便抵達31師召集各師團領導展開了作戰會議,而這場會議針對上甘嶺戰役主要商議了五個問題:彈藥運輸、吃飯、野戰工事、通訊、如何用兵,其間參與者便包括91團團長李長生。
由此一番緊鑼密鼓的籌備之後,李德生將軍按照命令接管上甘嶺戰役指揮工作,並於10月30日將戰役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反擊作戰。
10月30日中午12時整,15軍調集133門大炮、30門重迫擊炮向597.9高地發起長達四個小時的炮擊,而後稍作停歇待敵人露頭修築工事之際再度開火,如此反覆將高地守軍殲滅過半。
22時,火箭炮團共計24門火箭炮對敵後方炮兵陣地、後續梯隊集結區域進行大面積覆蓋,幾乎完全壓制敵人炮火。
如此一番炮火洗地之後,15軍於當夜組織10個連隊向敵人發起反擊,戰至31日夜奪回11號陣地以外所有陣地。
11月1日12軍31師91團在李德生將軍的嚴密部署下接替陣地防禦工作,上陣之前李德生將軍更是對他們千叮嚀萬囑咐做出嚴格要求:
“要下最大的決心,千方百計地打擊敵人,守住陣地!”
按照此前與李德生將軍等人共同商議的作戰計劃,李長生團長率部來到上甘嶺戰場之後,令91團下轄9個連逐一上場進行車輪戰,以此避免多建制引起混亂,同時也極大程度保持了各連的作戰能力。
11月2日7點鐘前後敵人便向597.9高地發起攻擊,屆時進行防禦作戰的乃是8連。
面對敵人高達40餘次多方向、多梯次的進攻,8連的戰士們在炮火支援下與敵激戰長達7個多小時,且僅以犧牲36人、負傷59人的代價,擊斃擊傷敵人高達上千人!
之所以有此戰果,一方面是因李德生將軍透過卓越的指揮能力打出了出色的步炮協同,另一方面也在於我軍戰士們善於依託有利地形以抵禦敵人進攻。
其間9號陣地上的8連4班戰士們,便是對彈坑、巖縫、殘餘工事加以改造,如此以輕傷3人的代價殲敵高達400多名。
當然這一結果更離不開那些捨身成仁的戰士們,8連1班戰士王萬成、朱有光在支援1號陣地的過程中,面對成群上湧的敵人以衝鋒槍開路強行衝上陣地。
然而衝上陣地之後敵人亦蜂擁而至,值此陣地艱險之際兩人竟是各自拉響兩根捆在一起的爆破筒,衝向了敵群……
在李德生將軍的指揮下,上甘嶺戰役最終取得了勝利,其間我志願軍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是敵人所付出的代價更在我軍之上。
與此同時最為意義深遠的則是,這場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直接在全世界範圍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志願軍的實力再次以鐵與血得到世界的認同與驚懼。
三、皆為國家之中流砥柱
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告一段落,曾紹山將軍、李德生將軍陸續返回國內,而回國之後的曾紹山將軍擔任起了旅大警備區司令員,而李德生將軍則在1954年4月成為了12軍的軍長。
1955年授銜之際曾紹山將軍被授予中將軍銜,而李德生將軍則被授予少將軍銜。
回顧朝鮮戰場上的那段歲月,在曾紹山將軍、李德生將軍的共同努力之下,鑄就了朝鮮戰場上12軍的戰功卓著。
其間如兩人共同研究後針對35軍原有“三角部署”(兩個團在前、一個團在後)做出調整,令三個團形成直線同時處於前沿,此乃根據實際戰場情況作出的客觀調整,直接結果便是基本杜絕了前沿陣地的丟失。
總而言之,在朝鮮戰場上曾紹山將軍與李德生將軍之間有著一份效果顯著的配合。
然而實質上,朝鮮戰場並非兩人的第一次交集,縱觀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兩人皆有同屬一部的經歷,其間曾紹山將軍擔任太行軍區第二軍分割槽司令員之際,李德生將軍便是其下轄第30團團長。
與此同時,兩人亦曾有過數度並肩作戰的戰鬥經歷,其間便包括那場著名的“夜襲陽明堡”。
1937年10月18日黃昏,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在團長陳錫聯的帶領之下,展開了一場突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的作戰。
屆時在當地老鄉的引路下,769團向陽明堡機場發動突然襲擊,在陸續炸燬敵機24架的同時,更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擊斃日軍100餘人,創造了“步兵打飛機”的神奇戰例。
關於“夜襲陽明堡”所造成的影響,透過八路軍總司令朱老總在接到捷報之後的反應便可窺見。
屆時他面向群眾宣佈了這個好訊息,更是邀請群眾和他一起算賬,一架飛機值多少錢?這些錢可以買多少小米?這些小米夠多少人吃一年?由此與群眾們共慶這一勝利。
而劉伯承元帥更是對此稱讚不已,他不吝其詞的誇讚本次勝利“偵察清楚、部署周密、動作突然乾脆”。
“夜襲陽明堡”發生之時,曾紹山將軍時任769團參謀,而李德生將軍則作為通訊排戰士在陳錫聯團長身邊負責通訊聯絡。
這次戰鬥勝利兩人不僅是其中的親歷者、創造者,更是最為直接的受益者,彼時的他們在陳錫聯團長身邊親眼目睹了這次戰鬥的一應指揮工作,因此不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極大程度提高了他們的軍事指揮能力。
毋庸置疑“突襲陽明堡”對於兩位將軍而言皆是一場不可多得的成長經歷,而正是因為如這般一段段經歷的積累,方才鑄就了上述朝鮮戰場上兩位將軍的卓越戰績。
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這是一道時間線,亦是兩個共同的成長線,貫穿這條線的核心乃是兩人相同的愛國主義精神。
正因如此兩位將軍的一生乃是為國家鞠躬盡瘁的一生,不僅僅上述戰場上的為國而戰,在離開戰場之後他們依舊作為國家之中流砥柱,為中國之發展而奉獻著。
1952年的朝鮮戰場上,曾紹山將軍、李德生將軍分別為12軍的正副軍長,而在21年後的1973年兩人依舊活躍在政治舞臺當中為國家建設致力,其間作為軍長的曾紹山將軍已然是省委書記,而李德生將軍則達到了正國級。
曾紹山將軍自1959年出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之後,長期在瀋陽軍區承擔領導工作,而在1971年更出任遼寧省委第二書記,此後於1975年成為遼寧省委第一書記,其間為了遼寧地區的發展鞠躬盡瘁。
李德生將軍於1968年4月至1973年曆任安徽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職務。
而在1973年8月黨的十屆一中全會上,李德生將軍更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論級別已是正國級。
無論是戰場上又或是國家建設與發展這座看不到硝煙的戰場,曾紹山將軍、李德生將軍皆是其間為國而戰的忠誠戰士,他們那一代人用自己的一生扛起了一個國家的希望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