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丹
過去40餘年,中國經濟創造了高速增長的奇蹟。當前,中國更加重視高質量發展,經濟進入調速換擋期。
環顧全球,其他率先完成工業化的經濟體,長期處於低速增長狀態。在接下來的40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能否再創奇蹟?特別是“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將要跨過大家共同關心的“中等收入陷阱”。面對這些富有挑戰性的議題,我們如何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專訪了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階顧問陶冬,他對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駛入未來中長期的陽光大道持有信心,認為這取決於三個戰略的實施。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階顧問陶冬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中國經濟進入第三個轉型期
陶冬側重對中國經濟的研究,但同時兼顧亞洲區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曾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作出過前瞻性分析和預警。
NBD:中國經濟已處於“十四五”規劃期,在此期間順利邁過大家關心的“中等收入陷阱”非常重要。對於當前經濟發展態勢,請問您有哪些看法?
陶冬:我們看到,中國經濟正處於非常重要的轉型期。這種轉型期,曾在上世紀90年代初出現過一次,我們打造出了一系列經濟特區,吸引外資,為中國最終成為世界加工廠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大概是在21世紀最初幾年,中國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使得房地產大放異彩,期間中國人均收入連升幾個臺階。
如果說第一個轉型期,我們吃的是人口紅利,那麼第二個轉型期,可以說我們吃的是水泥紅利。
現在,中國來到了第三個轉型期。如果按照我們過去的走法,再靠財政幹基建,一方面上升動力不足,另一方面風險聚集。不過,從當前的發展總體來看,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機率很大。
三大戰略助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NBD:在這樣一個新的轉型期,您認為中國如何能夠順利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並繼續保持亮眼的增速?
陶冬:這取決於三個戰略的實施,事實上,在“十四五”規劃中也有體現。
第一個戰略叫做以內迴圈為主體的雙迴圈。我的理解,是儘量利用國內需求培育國內品牌,打通國內在生產、流通、分配各領域間的掣肘,提高經濟效益。
短期之內,外迴圈不能忽視,畢竟是中國經濟的組成部分,但是外迴圈對中國經濟帶來的提升,在全球弱復甦的環境下已經乏力,尤其是在我們的經濟體量大了很多的背景下。
而我們的內迴圈,還有許許多多的文章可做。我們有龐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整個經濟社會進入轉型階段,也在不斷產生全新的需求,從而出現全新的業態。這是一個重大的視窗期。
我們要想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內迴圈至關重要。
第二個戰略是智慧工業化。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數據時代,這一次,我們要吃的是資料紅利。
當5G、區塊鏈、人工智慧成為一個全新時代的基礎設施底蘊時,許許多多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工業生產不再是大批次生產。生產的出發點,將從工廠決定如何設計、製造、用料、定價、銷售等等,轉變為當消費者需要時,按照其自身喜好來啟動,根據消費者個人的需求量身定做。
這就是C2M(使用者對廠商)Model,它從根本上帶來了工業的顛覆性革命。誰能夠佔據這一個制高點,誰就佔領了未來四五十年全球經濟的制高點。
而中國在這些方面有自身的先發優勢,因為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市場。未來,5G時代是一個C2M的時代。智慧工業,是中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並駛入下一個增長賽道的另一個重要支撐。
第三個戰略就是自主的科技研發。過去的“拿來主義”讓我們實現了一次快速的經濟起飛,但也逐漸流露出了一些短板。當地緣政治環境改變的時候,這些短板就成為制約我們發展甚至是“卡脖子”的問題。因此,自主科技和自主創新刻不容緩。當然自主創新並不是說閉門造車,而且必須和商業相結合。自主科技、自主創新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全方位地實現,但不得不做。
能否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走上未來中長期陽光大道,取決於這三個戰略。我個人是有信心的。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