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幸在接觸股市的時候,就接觸到了巴菲特,段永平,老唐三位價值投資大佬的投資之道,不到五分鐘,就深信不疑,皈依在價值投資門下。
在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費雪,段總平,老唐等各位大佬的書籍和問答中,找到屬於我自己的投資之道,在實踐中不斷整理,歸納總結,以此走向財富自由之路
整個體系分為十個部分,整理如下:
1 自我認知
所謂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更重要,人只能賺取自己認知內的財富。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211學校化學系的畢業生,沒有學過金融學和經濟學,並沒有發現自己有碾壓別人的智商,也沒有知道內幕訊息的身份地位。
2 合理預期
股市比較特殊的點,當你目標很大時,往往最後一塌糊塗,虧多贏少。當你目標很小時,往往最後出乎意料,有意外之喜。
縱觀整個A股市場,能盈利的人不到15%,跑贏通脹的人估計不到10%,跑贏滬深三百指數的人估計不到5%。我很難說服自己我是傳說中的天命之子,有年年翻倍的能力,甚至年化20%,我都不配做到。
所以我的目標就是年化11%,超出滬深三百年化一丟丟就好。
3 底層邏輯
股市千變萬化,投資的方法千差萬別,但是以上提到的價值投資大佬都長時間獲得成功,財富自由,那麼投資過程中一定有任何時候都正確的底層邏輯,那麼這個底層邏輯就是投資的基礎。
基於我的自我認知和投資預期,我沒有任何擇時的能力,也沒有在博弈中收割別人的能力,所以我是不配去參與投機的。
但是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價格最終一定會迴歸價值。那麼我找到能力圈內的優質公司,在價格明顯低估價值時買入,透過長期持有實現公司價值的成長,等待價格迴歸價值的那一天,我就獲得不錯的收益。
4 投資理念
長期做大機率贏的事情,最後一定贏。不做空,不加槓桿,不懂不做。
找消費領域細分領域的龍頭,找ROE長年高於15%的企業,找不斷增長的行業裡的公司,找擁有提價能力的公司,找長時間保持高毛利的公司,找PE不超過50的公司,找低槓桿和沒有槓桿的公司,找產品單一足夠聚焦的公司,找股東利益和管理層利益一致的公司。這些要求讓我大機率找到優質的公司。
5 擇股標準
緊緊拿著太陽,不停盯著月亮,偶爾嘗試星星。選擇最頂尖商業模式和最好企業文化的公司。
我15%的目標,所以並不需要我去挖掘出十倍股,我只需要重倉拿著商業模式最好的$貴州茅臺(SH600519)$ 和$騰訊控股(00700)$ ,在它倆特別高估時賣出,合理價格時買入,低估時重倉。
同時用一定倉位在月亮中找尋機會,比如長春高新,洋河股份,分眾傳媒,健帆生物。他們都是證明過自己的大白馬,期待它們的成長,給我帶來不錯的收益。
在自己能力圈內,有足夠信心,也可以小倉位去找星星。我化學專業出身,對煤炭,石油,化工等領域相對熟悉,所以自己發掘了$平煤股份(SH601666)$ ,期待它成長為月亮,給我帶來超越期待的收益。
6 買入標準
不停比較,考慮機會成本,在確定性和未來收益率之間,更看重確定性,確保本金不會永久性損失。
等到這些優質公司足夠低估的時候(估算出三年後淨利潤,乘以無風險收益率的倒數,打對摺),分步建倉,越跌越買。
7 賣出標準
公司過於高估,三年後PE超過30倍。企業基本面變壞,整個行業進入下行週期;能力圈內出現確定性更好和未來收益率更好的標的,否則絕不輕易賣出。
8 倉位控制
儘可能滿倉參與,當能力圈內所以資產的未來收益率低於8%,就持有現金,實現資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9 資金狀況
用三五年大機率用不到的錢,參與投資,並且保證努力工作,使得自己有充足的現金流,積累足夠的本金,在能力圈內的標的嚴重低估時,堅決的買買買。
10 形成複利
透過不斷學習進化,不斷實踐,使得自己的認知和財富指數型增長,實現十五年千萬的目標,從此辭職,專心理財,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