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全球正面臨高溫、暴雨、乾旱等自然災難,嚴重威脅全球的糧食供給、民眾出行。世界性自然災害事關所有人類,也正是這樣,聯合國正式發出一則預警,希望各國能夠提高警惕。
全球糧食緊缺
因全球多地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發,導致全球食量嚴重緊缺。聯合國呼籲全球各國團結一致,共同解決自然災害帶來的問題,自然災害關乎到全人類,各國理應共同幫助、共同應對。近十年來,全球頻繁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直接導致部分國家土地乾旱、嚴重阻礙糧食等作物的生長。至於災害為何頻發,主要原因便是全球氣候變化。所以首當其衝應該解決氣候變化等問題,從而緩解自然災害的發生。
近年來氣候變化不僅引發了全球變暖,南北極冰川融化,並且各國部分地區嚴重水澇、暴雨、火山爆發、乾旱。直接阻礙了農作物的生長,全球糧食緊缺,越來越多地區人口陷入饑荒。據資料顯示,今年全球減少近30億噸穀物。例如,巴西因乾旱氣候,直接導致該國大量農作物旱在田裡,巴西饑荒狀態極其嚴重。
除了乾旱,美國等地也遭受了暴雨天氣,當地水澇嚴重影響到了居民出行、工作,全國境內瞬間成為一片汪洋。高溫、乾旱、暴雨都將影響著農作物的生長。近幾年,美國多發暴雨等極端天氣,美國產量也大幅下降,嚴重影響該國的經濟發展。
農作物在極端天氣的影響下,不僅會影響收成,糧食也將遭受病變,不僅數量減少,質量也會隨之減少。直接影響出口貿易,國際市場的糧食質量也將遭受到劇烈的衝擊。因此,全球部分國家也會因低質量的糧食,影響食慾與身體健康。
這一切都與近幾年的氣候有關,要防止極端天氣頻發,首先要調整氣候的變化,那麼氣候變化如何改善呢?
改善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加上新冠疫情,全球當下正面臨重重考驗,所以必須從根處解決問題、禍端。應對氣候變化、改善氣候變化也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鍵議題之一。關於如何改善氣候變化,首先是需要穩定氣候,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抵禦全球變暖,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實現綠色環保,低碳生活。
所以向低碳經濟過度成為改善氣候變化,防止全球變暖的最佳方式。目前來看實現低碳生活,首先需要制定低價碳位,採取適當的碳過渡措施,來幫助全球低收入水平家庭。碳定價首先需徵收碳稅,其次是碳排放的交易制度。碳排放的交易制度目前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國家地區廣泛推行、開展。為推動碳的排放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逐步實行低碳技術的運用與創新,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
只有實現了低碳排放,改善氣候變化,才可減少極端自然災害天氣。
聯合國出一預計
據資料顯示,全球因乾旱等極端天氣造成的饑荒已經遍佈全球。目前全球範圍內亞洲4.18億人、拉美6000萬人、非洲2.82億人處於饑荒狀。並且非洲地區二成人數嚴重營養不良。聯合國表示,如若讓極端天氣繼續肆虐下去,全球將於十年後面臨6.6億人處於飢餓狀態。
據悉,聯合國呼籲改造國際社會的糧食系統,加速其可持續發展。並且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已經嚴重偏離,全球的收入不均衡、貧困、物價高升等問題都是導致各項極端天氣、自然災害的主要因素。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積極採取行動,早日解決全球饑荒等不良問題,這也正是全球首當其衝要應對並解決的問題。
還好我國準備充分
然而在全球為極端天氣導致的糧食緊缺一籌莫展時,我國早有準備。據悉,我國科研團隊已試種了水稻的新品種,並且可改善極端天氣造成的糧食減產等問題,並且極大程度的保障了農作物的食品安全、食品質量。該新型水稻無論從質量、產量到口感、抗病性、抗壓力,都表現極其出色,完全可以應對任何自然災害天氣。
中國科研團隊劉君,不辭辛勞轉戰多地試驗水稻品種,並且積累大量經驗,其研製的“豐碩3號”“302”等型號的水稻品種,均吸引了不少的關注度,並且其終止了上百公頃的新品種,可見對新型水稻的研究格外用心。
所以在災難來臨時,能夠及時保衛防禦的都是那些有準備的人。中國再一次向世界證實了,自然災害不在怕的,中國也不用擔心饑荒帶來的困難。近年來無論是國際綜合實力還是新冠疫情的防禦與優異的防疫成績,都一次次向國際社會證實了中國的實力。中國之所以逐漸強大,都是腳踏實地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