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劉清偉熟悉的召喚聲,獼猴們從樹上蜂擁下來吃玉米粒。南方日報記者 肖雄 攝 |
茫茫海域上,珠海淇澳擔杆島孤獨矗立。從這裡坐船到離它最近的珠海市區,路程約47海里。島上,羅漢松和黃楊蔥鬱,野生獼猴在林木間跳竄。
32年前,退役軍人劉清偉來到這裡,成為孤島上的首位護林員。在他數十年的悉心呵護下,島上的獼猴從300只增至近3000只,如今已是我國南端最大的獼猴群落。
近日,劉清偉入選2021年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為廣東唯一獲獎者。他說,今後會繼續把本職工作做好,讓擔杆島更加美麗,也要把島上的生態保護得更加好。
以猴為伴,以島為家
1989年,廣東省政府批准成立擔杆島獼猴自然保護區。那年,剛從部隊退役的劉清偉被派上島守護山林,保護野生獼猴。
32年來,劉清偉身邊的隊友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一直堅守著。當年服役期滿時,部隊領導詢問他是否願意去艱苦的海島護林,劉清偉答得很堅決:“部隊安排我去哪裡都行,我不怕辛苦。”
位於萬山群島最外沿的擔杆島,人跡罕至,資訊閉塞。最初上島時,劉清偉住的是石頭房,喝的是有泥味的山溝水,吃的是油鹽炒飯。
“房子沒有窗戶,就鑿壁開窗;沒有蔬菜,就開荒種菜;沒有長明電,就點煤油燈;沒有潔淨水,那就沉澱再喝。”憶起往事,劉清偉不覺得苦,唯獨說到親人,他沉思了一下,“沒有通訊,只能把思念留在心裡了。”
荒涼閉塞的孤島上,劉清偉以島為家、以苦為樂。島上的獼猴分散在深山密林裡,為摸清獼猴的數量和分佈情況,他和隊友常常日夜在山裡搜尋,困了就睡在山上,下雨就穿件雨衣或躲進石洞。
剛到島上時,他因不瞭解獼猴的習性常被咬傷。最嚴重的一次,他的手腕被咬去了一塊肉,至今還留有疤痕。
1996年的一天,劉清偉和隊友上山尋找猴群。當時剛下過雨,山路泥濘。在一片密林裡,他們發現一隊正在遷徙的猴群。跟隨猴群走到懸崖邊時,劉清偉不小心踩到一塊鬆動的石頭,沿著崖壁滾落到30多米的山下,渾身上下被海膽刺、石頭片和樹枝扎得血肉模糊。
這樣的危險不少,但劉清偉清楚的是,無論遇到什麼危險,都必須堅守崗位,“這是職責擔當和初心使命所在”。
“這麼多年朝夕相處,獼猴們早已成為我的‘弟兄’了。”劉清偉笑著說。孤島上,獼猴們每天都很期盼屬於自己的“豐盛大餐”,“阿山,吃飯咯!喔嗬……”伴隨著劉清偉的召喚聲,獼猴們會從樹上蜂擁下來吃食。
不畏艱險,防盜護林
除了餵養獼猴,劉清偉還保護著島上的羅漢松、黃楊等名貴資源。
一天傍晚,他巡海時發現一夥不法分子正往船上搬運盜挖的羅漢松。當時,對方開著500匹馬力的大船,而他開著40匹馬力的小快艇。雖然力量懸殊,但劉清偉仍不顧一切地去追堵。
他差點被大船的螺旋槳打中。危急之下,他迅速聯絡周邊漁船請求支援。看到其他支援的漁民來了,盜挖人員把羅漢松拋掉慌忙逃跑。
不法分子作案不成,對劉清偉恨之入骨,揚言要活埋他。“我一點都不怕,他們又想用金錢來誘惑我。”劉清偉回憶,他不為所動,“羅漢松是國家的,我會拼命盡責保護。”
在劉清偉和隊友的共同努力下,保護區與部隊、居民共建聯防機制,有效地遏制了盜挖羅漢松和黃楊的現象。島上還建立了栽培基地,海島植物資源得到更多保護。劉清偉與隊友還會挨家挨戶派發宣傳資料,呼籲大家共同守護海島。
因長期被鹹溼海風侵蝕,劉清偉患上了嚴重的痛風,發作時常痛得喘不過氣來。此前,在組織的再三要求下,他依依不捨地離島回到市區治病。但幾個月後,他又按捺不住對獼猴的想念,重返擔杆島。
“這些猴子就是我的孩子,海島就是我的家,我捨不得離開啊!”他溼著眼眶說。
“老劉是擔杆島上的一面旗幟,一面共產黨人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幟!”曾一起守護擔杆島的老戰友羅家福這樣說。
多年來,一茬茬護林員上島不久就離開了,只有劉清偉默默堅守。劉清偉說,他會堅持把青春和生命燃燒在黨最需要的地方。在他看來,奉獻沒有盡頭,只要生命不息,守護海島就不會停止。
南方日報記者 陳伊純
通訊員 劉雅玲 葉婷婷 邱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