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雲南昆明召開,此次大會最重要成果之一是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引領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程序,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
在雌鳥封閉育雛期間,包括幼鳥出殼後的吃喝都要靠雄鳥負責。一天下來,雄鳥投餵食物有時多達十餘次。黃嵩和攝。
雄鳥把覓到的大量食物從嗉囊吐出來投餵給洞內的妻兒。黃嵩和攝。
廣西多樣的地貌和氣候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白頭葉猴、中華白海豚、白鷺等早已為世人所熟知,而冠斑犀鳥,則少有耳聞。
第一隻犀鳥寶寶在雌鳥離巢不到半小時,便迫不及待地往外擠。黃嵩和攝。
犀鳥是大型熱帶鳥類,在中國有五種,廣西僅有冠斑犀鳥一種。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在廣西西南部,冠斑犀鳥是常見的鳥類。由於棲息地不斷被蠶食,冠斑犀鳥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到2010年,數量下降到100只以下,保護等級也由原來的國家二級升級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年來,隨著廣西對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冠斑犀鳥陸續被人發現。
第二隻犀鳥寶寶在洞口猶豫了4個小時之後,開啟了第一次飛行。黃嵩和攝。
在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冠斑犀鳥已連續多年被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到。野生動物攝影師黃嵩和歷時60天蹲守,拍到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崖壁上的繁育全過程,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該組圖片剛剛入選第2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是廣西入展的四件作品之一,南國早報客戶端特此推出以給網友愉悅的視覺享受。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