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中醫大師幹祖望,是南京的中醫耳鼻喉科大師,我非常崇拜。幹老22歲就開始掛牌行醫,一生嘔心瀝血,筆耕不輟,貢獻出自己多年研究出來的驗方。80多歲時,他能大氣不喘地爬16層樓去病房查房。老先生是2015年7月去世的,享年103歲,是真正的長壽之人。
幹老有一本書《童心龜欲蟻食猴行》,這就是老先生長壽的四個要訣:童心就是就保持兒童那樣的單純,看什麼都很好奇,很開心;龜欲,擁有像烏龜那樣的慾望,無論是性慾還是物質的慾望等等,各種各樣的虛榮心,都儘可能減少,像個烏龜一樣靜靜地待在那;蟻食,就是像螞蟻一樣吃東西,小而少;猴行,行動起來要像猴一樣,靈活運動,該做事做事。
幹祖望老先生養生特別好玩,我給大家講個真事。出去開學術會議的時候,幹祖望老先生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出來。比如說我們晚上聚餐,問幹老您去嗎?不去不去,對不起,我待在房間裡,不用找我,你們去吧。每次會餐他都不出來,待在房間裡,大家都很好奇,老先生在房間裡做什麼呢?結果進去一看,老先生沒事就嚼乾果,各種各樣的乾果,像螞蟻一樣,一會兒吃一點,吃得很少,但是總吃這些東西。他認為這些種子都是植物的精華,是非常好的,品質很高的食品,也不要吃多,沒事往嘴裡塞那麼一點點吃就行了。
其實對於長壽來說,吃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幹老一直強調養心重於養身,他最重要的養生秘訣就是保持一個孩子的狀態,就是“赤子之心”。慾望簡單、心思單純,但是卻保持精氣充足,這樣的人就會長壽。
這種思想在老子 的《道德經》裡也有體現。五十五章有一句話:“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小孩子的精氣沒有消耗,特別充足。這也說明老子對生活觀察很仔細,觀察過小朋友、小嬰兒的這種現象。老子在這裡並不是講小孩子的身體狀態,在“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 這句話前面還有一句“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老子用這句話來比喻那種修德之人精氣特別充足,不是身體的精氣,而是指做事的人實力特別強 ,可以把事情做得非常好,但是外在卻表現得特別純真,沒有那種像成人一樣的慾望,對那些外在的虛幻的東西不在意。這裡講的是做事的一種態度、一種狀態。
如果我們用它來指導養生,可不可以呢?當然也可以了。如果說我們能保持一種嬰兒的狀態,降低慾望,然後把自己的精氣儲存好,讓精氣充足,那您一定健康。這也是幹祖望老先生長壽的秘訣啊。
有人在沙漠裡走,天氣特別熱,口渴不已,有兩個人發現了一口井。其中一個人是富人,拿出了金碗去舀水喝,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榮耀;旁邊的窮人是沒有錢的,拿出個陶土做的碗盛水,看富人拿的是金碗啊,很自卑,躲在一邊偷著喝,心中很羨慕,生出了很多煩惱,我怎麼就沒有這金碗呢?
在沙漠裡,這兩個口渴的人,最需要的金碗還是泥碗呢?都不是,需要的只是水啊!這個碗是金的、泥的、陶的都不重要,碗只是盛水的工具而已,喝到嘴裡的水是一樣的啊。可是人們卻忘記了這個,結果徒生煩惱,一個生了無端的傲慢之心,一個生了羨慕的那種煩惱。所以兩個人喝完水,解了渴,卻增添了新的虛幻的煩惱。
這個故事就體現了道家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常聽我講《道德經》的人也都知道,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我們做事應該專注於事情本身,這個事情所帶來的虛幻的外在並不重要,我們儘量忘記它,所以道家總講“無為”。“無為”是真的什麼都不做嗎?不是的,老子《道德經》最後幾個字講了什麼?“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說的是為還是不為?要為,“為”做事本身,為誰去“為”呢?儘量為大家去“為”。這叫“為”,要去做事,絕對不是什麼都不做。“為而不爭”,“不爭”是不爭事情所帶來的那個虛幻的外表,不為誰去爭這個虛幻的外表呢?不為自己爭虛幻的外表,這就是道家的核心。道家講得“無為而治,這個“治”還是要治的,去辦理、去辦事、去做事。“無為”是不要為虛幻的外表去做事,“無為而治”是這麼一個含義。
明白道家的思想以後,再看這個故事您就懂了,其實真正明白“道”的人,無論做什麼,專注在所做的事情上,不會為外在其他因素所影響。需要喝水的時候,這個水很重要,即使富人拿著金碗,視若無有,沒有關注金碗所帶來的任何其它的光鮮的外表,專注於喝水;拿一個泥碗的人,他也沒覺得自卑,因為他只是要喝水而已,碗作為一個取水的工具,他沒有注意到這個工具有什麼不妥。這種狀態就是忘記外在而專注於做事本身,這就是道家一直強調的思想。
當你進入到這個境界的時候,你的世界就寬廣了,因為首先你的心裡已經沒有界限了,可以用任何東西來盛這個水,無論給你什麼光鮮的工具或外在,你都不在意,這個時候你的天地很寬,你可以用各種方式去運作它,而且運作過程中沒有任何負面的情緒。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保持赤子之心,像小孩子一樣單純,儲存好自己的精氣、實力,這是一種看清事物本質的做法,是長壽的要訣,更是治療我們塵世煩惱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