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養生好時光
作者 | 駢邑散人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 。
“天涼好個秋”。掐著指頭,看著藍天,眼瞅著秋天過去一半了。從立秋到秋分,寒露過了就是霜降。秋色漸濃,天氣變幻;秋雨綿綿,秋風趨緊。晝夜溫差大,體表感覺迥異。自古中醫就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法道,秋天這個季節調養身體極其關鍵,對於保持一年四季的健康均衡尤為重要。
養生之道,不外“陰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遵循“天人合一”理論,恪守自然之道,隨季節轉換細心調理身體,保證臟腑功能的協調,才能維護機體正常的可持續生命力,延年益壽。
《內徑》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從秋天的氣候特點、人的睡眠飲食、運動起居、心理情緒調劑,以及秋養的著重臟器—肺,一一闡述,為歷代醫家所推崇,成為千年來人們在秋季治病、療養的法則。翻譯成白話,就是說秋天到了,風開始急燥,氣開始下降。秋分,是開地門的節氣。人們應該改變生活方式,像雞那樣早睡早起;保持平和心態,對抗秋天的肅殺淒涼,以免影響自己的情緒。
秋天陰氣漸生,要注意維護,適當地收藏收斂,一是養護夏天消耗的陰津,二是保護肺氣,衛固營斂,安康過冬。秋天這三個月,萬山紅遍,碩果飽滿,豐收成熟,滿眼喜人景色,但天氣清肅,草木開始凋零,萬物進入收藏的時節。“秋收斂,身足以休食”,對於人來說,要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逐步順應秋氣並達到相互平衡。如果傷害了肺氣,肺與大腸相表裡,冬天就會衍生完谷不化的洩瀉,這是由於身體的收斂機能在秋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冬天的閉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緣由。
先說起居。起居要有節,中秋過後,晝夜溫差大,人的肌膚腠理,要隨氣溫不斷開合調節,這種急劇的變化,很容易影響到內臟的功能。素體不適者,最容易在這種情勢下,波及臟腑,引發舊疾。早晚要適當添衣,可以穿秋褲了!秋季陰氣漸生,早睡早起,護養陰氣。秋季運動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但運動量不宜過大,不宜大汗淋漓,“氣隨汗洩”,出汗過多容易造成陽氣耗損。選擇輕鬆平緩、運動量不大的專案,比如散步、太極拳、慢跑、登高等,運動量和時間要循序漸進,周身微熱,略微出汗即止,做到精氣內斂,陽氣不外散耗。
再說膳食。膳食要科學,秋屬燥,燥氣通於肺,最易傷肺,秋天要養肺潤肺,少食辛辣。養肺的蔬菜如蓮藕、百合、銀耳、木耳、豆腐等;水果如秋梨、山楂、蘋果、橘子、香蕉、獼猴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地瓜、白菜、芹菜、豆芽、香菇、海帶、紫菜、捲心菜等應季蔬菜;堅果類食物可潤腸通便,可以常食用五仁(杏仁、芝麻仁、核桃仁、松子仁、麻子仁)、蜂蜜等。天氣轉涼後,有些涼性食物要適量食用,如瓜類、水果等。“秋瓜壞肚”,過食涼性食物會傷脾胃。夏季剛過,曾經過度接受寒涼食物的脾胃功能較弱,還未完全恢復,入秋養好脾胃特別重要,脾胃素虛之人更要少食為好,老人和孩子更要注意。
後說情緒。情緒要管控,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掃落葉,萬物漸凋謝,盛放下逐漸呈現出衰敗景象,人的情緒很容易受感染,這也是秋天心理疾病多發的原因。“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注意調養情志,學會調適自己,保持樂觀情緒,內心的寧靜,多做些修心養性的活動,到公園散步,看看電影、電視,侍弄花草、垂釣湖畔,陶冶情操。
秋天是粥養的好時節。金燦燦的小米,在鍋裡文火熬煮,咕嘟咕嘟地冒著香氣,端起碗來,嘴唇沿著碗邊哧溜喝上一口,口齒留香,通透五臟六腑,有營養又養胃。核桃粥:核桃肉、粳米,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胡蘿蔔粥:胡蘿蔔、米,健胃補脾,助消化;紅棗糯米粥:山藥、苡仁、大棗、糯米,健脾胃、益氣血、利溼止瀉、生津止渴;銀耳粥:銀耳、粳米,潤肺止咳;百合杏仁粥:百合、杏仁、米,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適量的代茶飲,也可以起到調節機體功能的作用。比如,菊花茶,銀耳茶,桂花茶,百合茶等,都可以起到保健養生、調理陰陽的作用,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症狀辯證料理。
注:健康科普,部分資料選自文獻,特此宣告
駢邑散人,筆名健康有約,男,供職於臨朐某醫院,中醫,主任醫師,健康管理師,健康山東首屆健康大使,致力於大眾健康事業,為和諧社會、幸福生活盡綿薄之力。懸壺之餘,有感而發,舞文弄墨,僅入愛好之流,唯情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