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病從口入,從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注意飲食衛生。致病菌闖進人體正是鑽了人們進食的空子,除了我們熟悉的沙門氏菌,人體腸道傳播疾病的微生物還有許多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幾種致病菌都是怎麼回事?在生活中如何儘量避免致病菌威脅我們的健康?
警惕生活中常見的“致病菌”!
一、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是一種常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細菌,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寄居在人和動物體內,最容易汙染肉、蛋、奶及其製品。因沙門氏菌不分解蛋白質,食物被它汙染後,表面看起來是沒有特殊變化的,因此特別不容易察覺。
夏秋兩季是沙門氏菌最活躍的季節,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沙門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疾病,症狀是嘔吐、腹瀉、腹痛與發燒等;沙門菌的特殊的型別,如傷寒沙門菌及副傷寒甲乙丙桿菌可引起傷寒及副傷寒;嚴重的會出現脫水、休克,甚至引發敗血症。
二、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大量存在於人體和哺乳動物的腸道內,伴隨著我們度過一生,大多數大腸桿菌無害,但有一部分能引起人類腹瀉,這些大腸桿菌被稱為致瀉性大腸桿菌。致瀉性大腸桿菌常汙染肉蛋奶及其製品、水果、飲料和冷葷冷盤等。
如果感染危害較大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常有突發性的腹部痙攣,病情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三、單增李斯特氏菌
李斯特菌共有10種兄弟菌株,其中只有1種是致病性的,叫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或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簡稱單增李斯特菌。它常汙染肉、奶及其製品、水產品等,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汙染率最高。
單增李斯特氏菌的生命力頑強,在冰箱冷藏室仍可以生長繁殖。它一般會導致腸道感染,病人會出現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
四、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金葡菌,它廣泛分佈於空氣、土壤、水、以及人的咽喉鼻、面板和頭髮等地方。常汙染蛋白質或澱粉含量豐富的食品,如奶和奶製品、肉和肉製品、糕點等。
如果它們接觸到破損的面板,會引發感染,導致面板炎、毛囊炎等;金葡菌本身的殺傷力有限,但如果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就可產生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它耐熱性很強,人吃了含有金葡菌腸毒素的食物後,會出現噁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
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
避免“吃”出感染~
1.保持清潔
時刻保持雙手乾淨,準備食材前以及製作食物期間都要洗手,製作過程中用到的餐具等也都要做好清洗和消毒。
2.保證食品安全
儘量到正規超市購買所需食材,選擇新鮮安全、品質衛生有保障的食品。真空包裝物品注意看保質期,不吃過保質期的食物。
3.生熟食材分開處理
至少要準備兩套砧板,分開處理生熟食品,避免交叉汙染。處理完生食後也要記得把手洗乾淨再處理熟食。
4.食物做熟
不管任何食物都要確保熟透再吃,特別是肉類、禽類、蛋類和海產品等,並且儘快吃掉。如果沒吃完放入冰箱冷藏,再拿出來時一定要充分加熱。儘量避免吃生食。
其實,生活中可致病的微生物無處不在,正常情況下都能和人們保持和平相處,雖然不至於過於擔憂,但一定要做好預防!主要是加強食物、水源的環境衛生,切斷傳播途徑。希望大家都能吃的安全、吃得放心!關注我,瞭解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