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動物性食物(尤其是紅肉)攝入過多與慢性病相關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有些人便對肉類避而遠之。
實際上,有些動物性食品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較高,過量食用確實容易增加血脂異常、肥胖、心血管疾 病等的發生風險;但魚、禽、蛋和瘦肉等動物性食物可以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 A、B族維生素等,需要適量攝入。
食鹽、烹調油和動物脂肪攝入過多,確實不利於健 康;但若飲食過於清淡,只吃蔬菜、水果、白粥等,完全摒棄雞鴨魚肉、蛋、奶,則會造成脂肪和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
此外,中醫認為,飲食太過清淡,則氣血生 化的來源不足,會造成元氣不充,導致食慾下降,影響 營養素的正常補充。
注意這幾點,“慧”減肉、油、鹽
首先,在選擇動物性食物時,應首選魚、禽、蛋類。魚類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蛋類各種營養成分齊全。
吃畜肉應選擇瘦肉。食用煙燻和醃製肉類會增加腫瘤的發生風險,應儘量避免。
成人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宜控制在每週水產類 280 ~ 525 克,畜禽肉 280 ~ 525 克,蛋類 280 ~ 350 克。
其次,成人每天攝入食鹽應不超過 5 克,烹調油不超過 30 克。烹調時,選擇新鮮食材,以其天然風味激發食慾,就不需要加入過多調味品增加滋味。
改良烹飪方法也能在滿足口感的基礎上減少油、鹽用量。比如 :
放少許醋,可增加鮮香味;使用蔥、姜、蒜等天然調味料;
待快出鍋時再加鹽,既可以保持鹹度,又可以減少食鹽用量;
使用低鈉鹽;
避免用鹹菜等醃製食品做配料,或用其做配料前先用水沖洗或浸泡,以減少含鹽量;
雞精、味精含鈉量較高,須酌量新增;
此外,使用定量鹽勺、帶刻度油壺等工具,也有助於控制食鹽、油等調味品用量。
第三,在選擇預包裝食品時,應注意閱讀營養標籤,選擇脂肪含量、鈉含量相對較低的產品。
一些加工食品雖然吃起來沒有鹹味,但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了食鹽,如掛麵、麵包、餅乾等,應特別注意控制食用量。
— End —
編輯 | 馬博士健康團 馮琦
圖片 | 自攝圖網及網路
—
授權宣告 | 原創不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合作 |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