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許多國家進入秋季,需要更多能源滿足照明、取暖、復工復產等需求,全球能源危機的警報被再次拉響。
“能源千金難求。”美國《華盛頓郵報》寫道。
在波及全球的能源緊缺問題面前,歐洲人為液化天然氣支付天價;英國數十家公共事業公司破產;印度的煤炭發電廠靠邊角料勉強維持運轉;美國每加侖(約合3.8升)汽油價格升至3.25美元,遠高於4月的1.72美元……
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數專家認同,“能源緊缺的核心驅動力是疫情後各國大規模復工復產”。
“根本原因在於,過去一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緊縮,而眼下各國迫切要復工復產。”《華盛頓郵報》寫道,“其他因素包括:歐洲異常寒冷的冬天耗盡能源儲備;一系列颶風迫使海灣煉油廠關閉;歐洲風力發電的樞紐北海曠日持久的風平浪靜……”
“這就像一輛車停在路邊,有好一陣子沒開了,想啟動它需要時間。”英國卡迪夫大學能源基礎設施研究專家吳建中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各國領導人正在為將於11月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做準備。在這場被英國首相約翰遜形容為“人類命運轉折點”的大會上,全球領導人將討論加速向清潔能源過渡的相關議題。如今,能源危機讓情況變得複雜。
“(能源緊缺)正在從一個市場輻射到另一個市場。”《新地圖:能源、氣候和國家衝突》一書作者丹尼爾·耶金告訴《華盛頓郵報》,“天氣是無法控制的,人們普遍擔心今年冬天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情況。”
英國工業城市格拉斯哥是本屆全球氣候變化大會舉辦地,將成為各方就能源問題交鋒的戰場。可再生能源的倡導者認為,當前的能源危機表明,人類需要進一步遠離煤炭、天然氣和石油;批評者認為,風能和太陽能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證明,人類不能只靠“一條腿走路”。分析人士擔心,全球能源緊缺和價格飛漲將嚴重阻礙各國經濟復甦。
“許多決策者感到了某種恐慌。”歐洲氣候變化智庫E3G的專案負責人麗莎·舍費爾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能源危機迫使人們在兩種相互矛盾的解決方法中選擇其一:世界要麼“加速”向可再生能源努力,要麼乾脆放慢速度,繼續依賴化石燃料。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能源價格全球飆高給各國政府和行業帶來壓力。一些機構警告,高成本將導致停產和失業,最終由客戶和消費者埋單。CNN報道稱,各國政府竭力降低能源緊缺對消費者的影響,但不得不承認,“這些舉措可能無法阻止賬單上的數字飆升”。
歐洲一些領導人對推進清潔能源產生了動搖,暗示“化石燃料難以戒除”。據CNN報道,英國在9月啟動了一座舊煤電廠,以滿足電力需求。歐盟一些國家也在考慮開放燃煤和石油工廠,以避免冬季停電。
2020年,歐洲38%的電力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由化石燃料提供的為37%,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化石燃料。NBC稱,如今這些舉措對好不容易取得的進步造成了巨大打擊。
“是否使用化石燃料的問題,在歐盟中製造了裂痕。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計劃阻止消費者能源賬單上的數字上漲,歐盟的綠色協議將失去支援。”CNN寫道。
“俄羅斯擁有龐大的能源儲備,還能將之作為槓桿,度過經濟緊張時期。”《華盛頓郵報》稱,俄羅斯或許是少數能從此次危機中獲得機會的國家之一。不久前,普京建議歐洲客戶更多地採購俄羅斯天然氣,這樣“他們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然而,在歐美政壇,是否大量使用俄羅斯天然氣不是需求問題,也不是價格問題,而是徹頭徹尾的意識形態問題。
“減緩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是錯誤的決策。正確做法是保持勢頭,尋找增加勢頭的機會。”歐盟氣候事務負責人蒂默曼斯坦言,全球“綠色轉型”異常艱難。
*凡本網註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影片資料,版權屬於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