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博士後 梁捷
2018年,哥倫比亞大學經濟思想史教授亞當·圖茲所著的《崩盤:全球金融危機如何重塑世界》(以下簡稱《崩盤》)出版。當時距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恰好10年。圖茲認為,此時的世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特朗普出人意料地當選為美國總統,而英國對是否脫歐舉行全民公投,結果竟是支援脫歐。全世界的秩序都在朝向一個不可預測的方向演變。
圖茲未必預料到,在接下去的數年裡,全世界的秩序將變得更為混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很快蔓延到全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受到阻礙;特朗普在大選中下臺,給美國政治留下巨大的創傷;英國最終還是脫離了歐盟。直到今天,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仍未明朗。《崩盤》中譯本就在這個背景下與讀者見面了。
在圖茲看來,在過去十多年裡,全世界遭遇如此多衝擊和挑戰,它們並非一次又一次相互獨立的危機,而是一場總體性危機。每一次的政治、經濟危機,看似發生在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動搖原有的秩序,但仔細推敲,危機背後都存在聯絡。因此,我們必須把視野放寬,把視線拉長,對這些事件總體加以判斷。
學界始終存在一種觀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非兩次獨立的大戰,它們本質上就是一場大戰,喧囂騷動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只是兩次大戰間的中場休息。但在當時,很少有人能看穿這一點,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就是其中一個異數。
凱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參與了談判,但他的觀點並未被採納。談判後,他撰寫了《凡爾賽和約的經濟後果》,對未來局勢作出悲觀預測。二十多年後,他又參與了規劃戰後經濟秩序的佈雷頓森林會議,可他的觀點再度被否定。以美元為中心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成為戰後世界經濟秩序的基石,在20世紀70年代再一次崩盤。
圖茲運用同樣的方法來看待當下。2008年,全世界幾乎沒有什麼經濟學家預測到即將到來的金融危機。這一年的9月14日,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在無法得到資金援助後宣佈破產。同一天,美林證券宣佈被美國銀行收購。以這兩個事件為標誌,全球股市迅速暴跌,一場金融危機正式到來。次貸危機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幾乎把整個美國金融界都捲了進去。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緊急出手,允許政府從金融機構購買問題資產。美國政府進一步撥出7000億美元購買不動產擔保證券,增加市場上的流動性。這些不同尋常的舉措,竟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使得美國金融市場在短期的巨大震動後逐漸恢復平靜。
圖茲認為,這場危機遠遠沒有結束。首先,次貸危機並非憑空而來。自從2000年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一直沒有找到新的創新動力。次級貸款的出現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性要求。次貸危機之後,美國仍需尋求創新點。其次,次貸危機並非就此結束。2000年以後,美元早已不僅是美國一國的貨幣,而是一種全球性貨幣。歐元在1999年開始施行,但歐元從誕生伊始就與美元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美國採用量化寬鬆政策,釋放大量的流動性來挽救市場,歐元也同等膨脹起來。但歐元並非世界貨幣,它的膨脹最終要轉變成歐盟各國的債務,由各國的實體經濟逐步加以消化。歐盟各國的經濟實力並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相去懸殊,那些經濟薄弱國家的債務迅速膨脹,國債危機已經在暗中孕育。
圖茲寫作《崩盤》之際,距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不過10年。但10年之內,世界格局、全球經濟和我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動。距離太近,我們甚至都搞不清楚這些變動從何而來,只覺得不由自主被歷史車輪不斷向前推動,奔向未知。而今天,我們有能力和信心去應對下一場全球危機嗎?
《崩盤:全球金融危機如何重塑世界》[英]亞當·圖茲 著 伍秋玉 譯 上海三聯書店
欄目主編:顧學文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