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說)神頭嶺伏擊戰,就倆字——經典。
建國後,不光被列入了咱軍事院校,作為模範戰例,載入到咱家教材裡頭去了,還被美國的西點軍校給弄到他們的教課當中進行研究。
當然,咱不是說得到了美國人的認可就高興,而是說美國人對咱的重視,重視到了追根溯源的程度。重視就是害怕嗎?
畢竟解放軍的前身就是八路軍和新四軍,解放軍的強悍美國人不是不知道,而解放軍的各種戰法戰術何嘗不是從八路軍新四軍,一步步的檢驗和錘鍊過來的。
所以從這方面講的話,神頭嶺伏擊戰絕對是八路軍中的經典戰例,畢竟別的不說,光敵我戰損比就達到了6:1的程度,而且這種戰例,還是處於日本侵華初期發生的。
日本侵華初期,那頭硬的厲害,他們不論是裝備還是兵員素質那都是優中選優的。
侵華初期的時候日本人徵兵,那是把他們合適的兵員分成了甲乙丙丁四個等級,而他們只招甲等兵員。
而咱呢?入伍之前,俗話說都是泥腿子,槍不槍的摸都沒有摸過,鋤頭到是經常性的摸。
尤其是八路軍的裝備,人手一支槍都做不到,作為補充武器還得拿著梭鏢這些個冷兵器來作戰。
所以能有神頭嶺伏擊戰這樣的成果,那意義絕對重大,意義堪比平型關大捷。
說了這麼多,咱就把話掐到這裡,這就進入主題。
那麼小編覺得,咱要是單單說神頭嶺伏擊戰的話,這嚼咕著沒勁,畢竟咱不是美國人研究戰法的,而是重溫那段歷史,所以前邊咱最好介紹一下,當時的一個局勢,作為背景,這歷史聊的就有有頭有尾了。
背景
1937年七月七號,日本人發動了七七事變,日本人這就進入到全面的侵華戰爭了。
那麼到了1938年的十月份武漢會戰結束,十五個月多一點的時間裡頭,是日本人侵華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而神頭嶺伏擊戰是發生在1938年的三月份,處於武漢會戰之前,徐州會戰的發生階段。
那麼小編為嘛會著重還囉嗦地提到這麼個時間段呢?這就是神頭嶺伏擊戰的意義。
咱想把這個神頭嶺伏擊戰的意義整明白了,咱還得來看一下,處於戰略進攻狀態下的日本人,他們是咋樣的。
這就得提到日本的一個《用兵綱領》了,這個東西是在1936年六月份,日本上報給他們家天皇,讓他們家天皇進行所謂的御覽。
這個東西通過了天皇的認可之後,這就成為了日本對咱中國軍事佔領的基本思想。
這個思想簡單的說,就是速勝論,用咱大白話講,日本人想要在三個月內滅亡大華夏的一個理論依據。
啥內容呢?
一、要透過海陸軍的協同“利用初戰的銳氣”;二、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 “速戰速決”;三、要“迅速擊破敵野戰主力並實現對敵戰略要地的佔領”。
他的大概執行方法就是,先一步佔領華北的一些個重要地方,再加上海及周邊地區,為嘛呢?保護他們的僑民。
接著呢?把華北咱的主力(主要是國民黨,因為這個計劃出來的時候,八路軍還沒有整編呢?)給予殲滅,從而佔領京津地區。
在這個過程中呢?陸海軍也不要閒著,這就要配合著日本陸軍,佔領青島,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
那麼這套方案一旦做完,日本人就感覺他們把中國打服了。那麼在實際操作中,日本人也就是這麼幹的。
您都不知道,當時的日本人有多麼狂妄,狂妄到他們叫囂,只要日本開始了戰爭動員,扛著比他們還高的三八大蓋,從山海關一露頭,國民黨政府一準就的屈服。
所以日軍的主題戰略思路就是,透過戰略華北華東戰略要地,逼迫國民黨政府投降。
當然事實證明,日本人的心大了,一口下去好懸沒把那口牙給咬崩了。
平津戰役,南口戰役,淞滬會戰,江陰保衛戰,南京保衛戰這一場場大戰下來,日本人有點懵,這和他們想的不一樣,日本人的傷亡由開頭的幾千,到後來的幾萬,甚至是幾十萬。
日本人希望的逼迫投降,壓根就沒有見到。
於是大傢伙就看到了,南京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死在了日本人的刀下,而日本人還極力宣傳,南京大屠殺中什麼百人斬的東西。
其意義所在就是,對中國人的恐嚇,對國民政府的恐嚇,對綿延上下五千年歷史中華民族的恐嚇。
“再不投降,統統的殺掉!”
而我們的回答是,打死你這個卑微了幾千年的傢伙。
於是大傢伙在歷史上就看到了,日本人在攻佔南京之後,他們所謂的大本營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日本參謀次長多田駿為代表的,拿下南京,戰爭終止,然後在短時間內鞏固淪陷區,最後依靠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
第二種,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這個看起來面容憨厚,被日本人戲稱為傻瓜元的傢伙為核心,提出的繼續作戰,給予咱致命一擊,然後再結束戰事。
您都不知道,雙方都到了指著鼻子對罵的程度。
當然作為歷史的看客,我們都知道,多田駿的意見被掀翻了,畢竟在日本天皇鼓動下的日本,到處都是軍國主義氾濫。
日本人早就皮癢的厲害,怎麼能說不打就不打了呢?最終多田駿在1938年的時候,被踢到了日本的陸軍大學當起了校長,給晾了起來。
在南京保衛戰結束之後,日本人又發動了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
好了,大體的背景就是這樣的。
那麼接下來,咱再來看看,神頭嶺伏擊戰所在的第二戰區,大概又是一個什麼情況。
咋說呢?第二戰區在整個抗日階段有三次調整,咱就說1938年的時候,這個戰區的情況。
當時日本人在華北的擴張速度很快,日本人在佔領上海之後,就切斷了咱在華北的運輸線。
整個戰區包括了山西和陝西北部。
最高的司令長官是閻錫山,南路前敵總司令是衛立煌,北路前敵總司令是傅作義,八路軍後來被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的總司令是朱德。
整個戰區有二十七個步兵師,三個步兵旅,以及三個騎兵師。
在第二戰區當中,裝備最好那不用說衛立煌統領國民黨嫡系部隊——中央軍,跟著就是閻錫山的晉綏軍,最差的就是朱德領導的八路軍了。
當然這要是打起來的話,情況就反過來了,中央軍那是跑的最快最猛的,當然是向後的,那傢伙兩條腿都比日本人的先頭部隊的四個汽車輪子多快。
那麼當時,日本人的想法是啥樣的呢?
他們準備沿著蒲線和平綏線,向著太原方向發動進攻,從而一舉殲滅整個第二戰區中國守軍的主力部隊。
不過最後太原被日本人拿下了,而日本人的戰略目標是一點都沒有實現。
因為戰鬥從1937年九月份打到十一月份,日本人就卡在了山西忻口,打不動了。
最後以咱的部隊撤退為結束,日本人也沒有完成他們所謂的消滅第二戰區中國軍隊的主力的戰略設想。
而我們要說的神頭嶺伏擊戰,就是在日本人戰略構想落空之後,發生的。
所以這個意義很重大,一棒子敲下去,讓日本人知道,侵華戰爭不是輕鬆的武裝遊行,肥沃的華北大地,有的是要日本人命的戰士。
這就迫使,日本人開始意識到他所謂的大後方,其實壓根就不安全,稍有不慎日本人的部隊被大規模的劫滅也不是不可能的。
當日本人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日本人大本營在1938年末,開始了著手解決他們認為的治安惡化問題。
進入1939年之後,日本華北方面軍,就有了為期三期的所謂治安肅正行動,並且向華北指派了第五師團,第十師團,第二十七師團來幫忙。
目的就是在一年內,將華北的抗日武裝進行全方位的肅清。
於是在1939年的二月到1940年的二月份,出現了什麼冀中作戰啦,魯西作戰啦,S行動啦等等打擊目標大部分都是八路軍。
當然至於所謂的改善,壓根沒有,日本人的大後方已經成了篩子了,這從而減少了日本人在正面戰場上對國民黨部隊的壓力。
舉幾個八路軍打的例子,您就明白了,日本人當時有多慌亂。
雁門關伏擊戰,日本人死傷三百多;馮家溝伏擊戰又掛了一個板垣師團第二運輸大隊,還是全軍覆沒;七亙村三天打了兩次伏擊,第二師團被擊斃四百多;廣陽伏擊戰,日本人又被打死一千多等等。
就在日本人扣著腦門想:“這可咋整呀?”
得咧,八路軍129師,蹲在長生口,照著日本人又是一擊猛拳,一個圍點打援下去,一百三十多日本人又交代了。
您也別說,就這段時間內,八路軍的收穫頗豐,往往繳獲的彈藥都比打出去的多。
翻過這段時間,日本人對咱八路軍重視起來,這種吃肥肉的事就少了,彈藥的繳獲比消耗的就多了起來。
不管怎麼說吧,這一系列的操作下來,日本人被氣瘋了,他要報復,他要報仇,他要集中兵力對八路軍的根據地發起進攻。
“亞格洗洗!”日本人可就來了。
129師瞅著日本人氣急敗壞的樣子,樂了:“小子等你好久了!”
神頭嶺伏擊戰這就開始了。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當時日本人的佈局。
這麼說吧,日本入侵山西之後,他分成了兩路進攻,一路攻佔晉東南的城鎮,一路沿著邯長公路,向著臨汾進攻。
咱來看邯長公路,這條公路從河北邯鄲起了個頭,終點在山西長治,中間呢?他穿過了太行山。
咋說呢?當時的邯長公路特別的忙,都是日本人開的那車,拉的那驢搞運輸,一會運點人啦,一會弄點物資啦,這基本上就是晉南東日本人的一條生命線。
那麼在這條線上的縣城裡頭都駐紮著日本人的部隊,所以日本人那是特別的放肆,做起事來也是肆無忌憚的。
當時八路軍琢磨著,咋也的掐斷他才好,不能讓日本人這麼大搖大擺的搞運輸不是?
當時129師,就看上了這條公路中間的一塊肥肉,這塊肥肉上有三個縣城,涉縣日本人駐軍四百人,黎城駐軍一千人,而潞城駐軍最多達到了三千人。
吧嗒吧嗒嘴,這得吃呀,當然強攻是不成的,這得來個圍點打援才成。
那麼三個縣城裡頭,打誰最合適呢?肯定是潞城,屬他的駐兵最多。
所以當時的想法就是用一部分兵力對黎城進行佯攻,黎城這塊撐不住了,必然就要向潞城求援,那麼潞城把兵派出來,咱就在路上把這股子援軍給嘎嘣吃掉。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那麼咱為嘛挑黎城去打呢?這裡可有一千人?”
咋說呢?日本當時要對根據地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圍攻,他裡頭的部隊被調走了一部分,這個點上就只有三百來人,相對來說好打。
戰術就是這麼個戰術,那麼用誰上去呢?
最後挑子落到了戴著眼鏡,總喜歡呵呵笑的陳賡帶領的三八六旅身上了。
於是在1938年的三月三號,三八六旅就召開了團以上的幹部會議,研究怎麼打這個伏擊。
這裡有一個重點,咱必須得提一下,當時開會研究的時候,使用的是國民黨軍隊下發的地圖。
在這張地圖上,大傢伙研究之後,確定神頭嶺是一個非常好的絕佳的伏擊地點。
為什麼呢?從地圖上顯示,神頭嶺是在潞城東北方向十五公里的地方,而邯長公路在這塊被夾在了一條山谷中間了。
一說這,您就明白了,咱只要在兩側的山頭上搞好埋伏,等著敵人上鉤就成了。
好了,方案研究好了,陳賡卻提出一個要求,讓開會的幹部,一塊到實地在考察考察,做好一個心裡有數。
結果到了地一看,所有人都傻眼了,實地和地圖上完全是兩回事。
實地中邯長公路,人家就不在谷底,而是在山樑上。
伏擊,搞那門子伏擊嗎?一向樂呵呵的陳賡都有點惱了,搞這麼大紕漏,幸虧來實地勘察了一下。
那麼這地圖和實地咋就不一樣呢?
這原因是地圖上標識的是,早年間老古人修建的邯鄲古道,而目前的邯長公路,是在1930年修的,當時修的時候,就把公路給架到了山樑上了,而地圖呢?他沒改!這不就出紕漏了。
事情到這裡了,按照一般人的思路,伏擊地點必須馬上改才成。
陳賡那是大將,他能夠從一般人看不到的角度看問題。
在他看來,神頭嶺這塊確實不適合打伏擊,但也正因為是這樣,日本人才會麻痺大意。
那麼山樑上咱不容易展開兵力,那日本人他也不容易啊!
只要這場伏擊,打的夠快夠猛夠突然,所有的不利條件,將變成有利條件。
接著陳賡就給其他人進行了具體的講解。
整個山樑上的公路周圍是沒有遮蔽物,但好在兩側有國民黨部隊之前修建的工事,當然已經殘破了,但藏部隊是沒多大問題的。
而且這些工事離公路最近的有二十米,最遠的也才一百米而已,不管是衝鋒還是開槍都很合適。
當然部隊在工事裡頭藏的不算多,但也可以讓772團主力給隱藏起來,而772團的二營作為預備部隊,藏在了神頭村西邊,保證在戰鬥打響之後,半個小時內衝上公路。
而771團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埋伏在張莊和王家莊兩側的公路上,正面狙擊敵人;特務連跑到黎城方向上當然警戒,這要一開打,通往潞城的木橋就給炸斷了;而771團的主力作為整支部隊的預備隊,配在了申家山。
至於補充團被強烈要求,772團和771團完全參加了戰鬥,他們才能進行衝鋒,沒法子補充團的裝備比較差,大刀長矛這些冷兵器多一些。
再加上772團和771團那都是紅軍時期的老底子部隊,補充團是新組建的,戰場經驗就少,更多的目的是讓他歷練歷練。
好了,任務是有了,於是在歷史上,1938年的三月十五號晚上,我們就看到了,部隊摸黑就進入了戰場。
為了達到完美隱蔽,連塵土都不能踩,小草被踩到了,還得按照順風的方向把這草給扶起來。
等一切就緒了,在對面山上的指揮所拿著望遠鏡這麼一瞅,哎,您還別說,看不出來啊,和原來一模一樣。
好了,口袋算是紮好了,這就得等著下了餌,讓敵人鑽了。
於是在十六號凌晨的時候,黎城上空就冒出了一顆訊號彈。
訊號一發出,攻城部隊就上來了。槍聲,爆炸聲,那是不絕於耳啊!
沒多大功夫,兩個連的部隊,就攻入了黎城,這就開始修理日本人的駐地。
這次進攻消滅了日本人一百多個。
日本人也怕,這就龜縮在原來的縣政府,開始了對峙。
對峙好,咱原來就沒打算打這波日本人。
不管怎麼說吧,黎城這裡打的是熱鬧,這就把黎城的日本人嚇的夠嗆,就給潞城和涉縣的日本人報告要救援。
這好事可就來了。
涉縣這塊就來了幾百日本人,他不是咱今天的菜,所以讓769團進行了伏擊,這幫傢伙扔了一地屍體,跑回了涉縣。
這一下子就調動了潞城一半的兵力,一千五百多個日本人可就出來了。
您還別說,這出來的日本人心可夠大的,他們不僅想給黎城進行增援,還想著給黎城運輸點物資啥的,所以中間還有大車隊。
這好,這一仗不僅能打伏擊,還順帶能賺點物資回去。
首先咱強調一點,這一千五百日本人可是第十六師團的精銳部隊。
這行進中,前頭隔開的還有一支搜尋小隊,就這支搜尋小隊,那馬蹄子都能踩到隱藏八路軍的腦袋上了,日本人楞是沒發現。
這主要得益於,日本人之前在這段路上就沒發過任何的突發事情,而且這裡一眼看過去,光禿禿的,也不好藏人的。
等到日本搜尋小隊發出可以安全透過的訊號,日本這大隊人馬就開始搖搖晃晃的過來了。
日本人完全進入口袋裡頭之後,首先一堆接著一堆的手榴彈可就上來了。
咚噶!咚噶!跟過年放二踢腳一眼,整個公路上可就熱鬧透了。
那可是幾千顆手榴彈啊,在幾分鐘之內就丟了出去,就這麼一下,日本人傷亡慘重,剩下的縮到汽車下邊,死馬旁邊進行反擊。
這光禿禿的啥都沒有,日本人基本上就完了,最後幾十名日軍跑到了神頭村裡頭,打算來個固守待援。
咱還能讓他們得逞?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幾十個日本人後來也被殲滅了。
這一戰繳獲的武器彈藥就不說了,打死一千五百個,還撈到二十個日本俘虜。
您要知道抗戰初期,日本俘虜還真不好抓。
所以神頭嶺也日本人的傷心嶺,後來日本人氣的發瘋,還專門在他們的專家車上,寫標語——專打386旅!
瞧瞧給日本人的心理陰影有多大?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關注,順手點個贊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