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廣州塔為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亮燈”。廣東省人社廳 圖
作者 |熊志
隨著我國人口增長的放緩,人口之於地區發展的價值,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價值,正在日益凸顯。
那麼,對於青年人才,到底哪些城市更具吸引力?日前,有知名求職平臺和研究機構聯合推出《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顯示,在“95後”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強中,北京、深圳、上海居前三,廣州、杭州、南京、成都、蘇州、武漢、鄭州位列前十。
10月15日,首屆新金融青年論壇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也提到一個數據:海歸金融人才中有近30%選擇上海作為首選工作地,居全國第一。而國際金融中心正是上海的城市定位之一。
北深上廣一線城市領跑人才高地,杭州、南京、成都等重點二線城市緊隨其後,這樣的青年人才吸引力排名,應該和很多人的觀感相一致。當然,和經濟體量的排名,也比較吻合——GDP十強城市中,只有重慶沒有進入“95後”人才吸引力十強城市。
強大的經濟實力面前,逃離一線城市是偽命題
以上資料,很容易讓人想起,前幾年的討論中,逃離北上廣深的話題時而出現。一些人賣掉大城市的房子回小城市過安逸日子的故事,更是為不少人說道。但事實上,就整個人才的流動趨勢看,逃離一線城市其實是個偽命題。
哪怕是網際網路給中小城市帶來了一些發展機遇,比如直播、電商等。但總體上,人才乃至總體的人口向一二線重點城市流動,是一直在上演的趨勢。
這方面,一線城市深圳是典型的代表。眾所周知,深圳的高等教育並不算髮達,頂級高校數量不足,但深圳的人才虹吸能力不容低估,它是很多高校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意向城市。近段時間,深圳中學教師崗位招聘,吸引各路名校博士,就是一個直觀的縮影。
當然,深圳能夠吸引大量“95”後人才,寬鬆的戶籍政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同理,杭州等城市也是。這些城市不僅產業發達,就業機會繁多,還為大學生開出了優厚的補貼。如深圳本科畢業生,落戶的住房補貼就多達1.5萬元。
在此前的搶人大戰中,它們透過降低落戶門檻,發放補貼,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其實不只是青年人才,對全年齡段的人口,這些一二線城市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資料顯示,過去十年,深圳、廣州、成都的常住人口增長,都超過了500萬人,鄭州、杭州則超過300萬人。
至於像北京、上海,儘管因為疏解城市功能、破除大城市病的緣故,常住人口的增長進入了停滯的階段,但高學歷人才,還是處於持續流入狀態的。這從上述人才吸引力排名榜的位置就能夠看出來。
中國人有句俗語叫“人往高處走”,不管是基於就業機會還是工資水平,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自然會傾向於向更發達的地方流動。
而一二線重點城市,能夠具備一流的人才吸引力,除了經濟實力外,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產業結構——它們往往是新經濟的聚集地,是創業的高地,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這種開放時髦的產業特徵,符合年輕人的習慣和偏好。
新生代的年輕人,成長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下,他們在就業選擇上,可能更熱衷那些有挑戰的新興職業。《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就提到一個重要細節——從行業看,“95後”更多分佈在新興行業,年輕人選擇傳統行業傾向明顯降低,而對於網際網路、電子、通訊等新興行業更加青睞。
優質產業集聚,對青年人才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那麼,網際網路、電子、通訊等新興行業,包括薪資水平較高的金融等行業,到底集中在哪些地區呢?說白了,還是一二線重點城市。
比如,杭州網際網路產業快速發展,一躍成為數字經濟第一城,在各類人才流動或者就業趨勢報告中,杭州都是很多大學生的畢業首選。
另外,在一線城市中,廣州的網際網路產業屬於相對薄弱的。廣州和深圳的這一產業差距,可以為“95後人才從廣州淨流向深圳”的趨勢,提供一個觀察維度。
網際網路產業方面,一二線城市還可以掰掰手腕,像金融產業這種商品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的產物,它的集中度還要更高。內地的大型金融機構,基本就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少數幾個城市,相關的就業崗位和人才,幾乎要被這幾個城市包攬。
文章開頭提到的,海歸金融人才中有近30%選擇上海作為首選工作地,就是一個最現實的寫照。
總體而言,人才吸引力和經濟實力的高吻合度,既說明青年人才對城市發展的經濟價值,也說明城市要保持發展活力,就更應該善待青年人才。
這種善待,首先意味著要在經濟,尤其產業結構層面發力,做強新興產業,為青年人才提供匹配他們興趣偏好的就業崗位。但除此之外,在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配套,商業、文娛等基礎設施的打造上,同樣要持續努力,營造宜居的品質城市空間。
畢竟,在落戶門檻整體下降的前提下,人口遷移更加便利,安家的選擇也更多元化。對很多青年人才而言,選擇一座城市,不僅是因為就業的因素,更會考慮到配套水平,考慮到城市的開放性、包容性、舒適度等。
另外還要指出的是,人口流入帶動房價水漲船高的趨勢,也在各大城市上演。房價指標同樣是影響一個城市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而高房價對產業和人才的擠出效應,也可能會稀釋城市在人才競爭上的各種優待政策。
如果房價負擔太重,哪怕畢業生畢業時選擇這座城市,等到攢了幾年錢後,很可能還是會回到房價更低的地方。因此,要保證人才吸引力,透過加強調控、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應等手段來穩房價,也是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最近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研究和規劃,成了各大城市的一項“熱門”工作。
編輯|王磊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