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譽醫藥採用的腫瘤精準治療在2020年佔全球腫瘤藥物市場的最大份額,按收入計佔總市場份額的60.4%。
來源 | 融中財經 作者 | 潘蕾伊
癌症作為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對生命有時候可以直接造成不可逆轉的威脅,人們常常也把癌症與“絕症”、“死亡”等詞彙畫上等號,因此攻克它可以說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景。
近日,專注開發小分子腫瘤藥物的創新藥企和譽生物已經結束為期7天的招股期,原計劃於10月13日正式登陸聯交所,但受颱風天氣影響,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今日暫停交易。
創立5年 年虧7億
成立於2016年,和譽生物是一家研發驅動、臨床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重點聚焦小分子腫瘤靶向和腫瘤免疫藥物研發,開發新穎及高潛力藥物靶點的FIRST-IN-CLASS 或 BEST-IN-CLASS創新藥物。
創立五年以來,和譽生物已建立14種專注於精確腫瘤學和腫瘤免疫治療綜合組成的研發管線,包含9項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5項全面的小分子免疫腫瘤治療。
目前,該公司在全球三個國家及地區已取得7項IND批准。其中10種處於臨床前研究,4種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分別是CXCR4拮抗劑、FGFR1/2/3抑制劑、FGFR4抑制劑、CSF-1R抑制劑。
具體來看,招股書顯示,和譽生物2019年、2020以及物2021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分別為1270.5萬元、1883萬元、198萬元。
2019年、2020年和譽生物的虧損分別為1.34億元、7.06億元;和譽生物2021年第一季度淨虧損為1.23億元,2020年同期的淨虧損為5648.9萬元,同期淨虧損增幅接近117%。
和譽生物解釋稱,2020年虧損之所以擴大,主要是計入了5.71億元其他開支,其中研發開支為1.33億元。2020年由於和譽生物更多的候選藥物進入臨床前及臨床階段研究,增加了研發投入。
和譽生物的小分子腫瘤免疫候選藥物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因此也無法成功開發或商業化有關產品,其業務及財務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臨床階段及臨床前階段候選藥物能否成功,亦無自產品銷售產生的任何收益,虧損主要來自研發投入、行政開銷以及公司的公允價值變動。
根據據Frost&Sullivan的資料,全球小分子腫瘤免疫市場仍處於初步開發階段。截至目前,全球有三種獲批准的泛FGFR抑制劑(Incyte的培米替尼、Janssen的厄達替尼及QEDTherapeutics的英菲格拉替尼)及合共16種泛FGFR抑制劑候選藥物處於不同臨床開發階段,包括ABSK091 (AZD4547);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就FGFR4及通路而言,並無任何已上市的FGFR4抑制劑,全球僅有九種候選藥物處於不同臨床開發階段,包括ABSK011。考慮到選擇性FGFR抑制劑已在市場上開發數年,且僅有為數不多的產品獲得批准,開發選擇性FGFR抑制劑可能對和譽生物構成重大挑戰及障礙。
創始人經驗豐富 股東陣容豪華
雖然財務方面的表現談不上亮眼,但是和譽生物的創始人以及股東陣容上可以扳回一局。
三位聯合創始人徐耀昌博士、喻紅平博士及陳椎博士均有著分豐富的新藥研發專案經驗,這無疑是這家公司最為亮眼的光環。在三人的合作下已經成功實現了阿美替尼、度洛西汀、厄達替尼、拉米替坦、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瑞博西尼、氟馬替尼及維奈托克等藥物的商業化。
和譽生物研發團隊目前約有90名成員,逾80%成員獲得研究生學位,逾30%成員擁有博士學位。已於16個國家及地區,擁有65項專利(包括具有全球權利的許可專利)及108項專利申請。
董事長兼創始人徐耀昌博士擁有超過25年的新藥研發和管理經驗,曾在2012年至2016年期任職於上海翰森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豪森醫藥集團上海新藥研發中心的總經理,這家公司是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任職期間,徐博士亦擔任恆瑞-豪森醫藥研發委員會主席。不僅如此,徐耀昌博士還參與過約50個專案的藥物發現過程,並促使其中6種藥物成功實現商業化。
天眼查公開資訊顯示,IPO前,徐耀昌博士家族基金持股為12.51%,喻紅平博士持股為1.76%,員工持股平臺持股為14.88%。
三位聯合創始人對創新藥物研發全流程的熟練掌握,以及所擁有的豐富的藥物研發經驗和團隊間形成的極高的默契,這也相應的吸引了眾多資金爭相入場投資和譽生物。
天眼查公開資訊,截止2021年1月8日,和譽生物已經完成了1.23億美元的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本華平投資、凱雷投資集團、奧博資本、清池資本與某波士頓知名投資機構共同領投。D輪融資完成後,和譽醫藥累計融資金額達到2.63億美元。公司表示,本次所募集資金將用於加速公司四個臨床專案以及多個臨床前專案的開發與快速推進。
此外,招股資料顯示,和譽生物本次赴港IPO共引入11名基石,包括LAV實體(禮來亞洲基金)、Aranda(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BlackRock、AIHC、JanchorPartners、Lake Bleu Prime、OrbiMed等,其中7家均為老股東。
股權方面,國藥實體持股為5.07%,啟明持股為8.65%,GIC旗下Tetrad持股為5.64%,淡馬錫旗下Elbrus持股為8.28%,其他投資者持股為30.29%。LAV實體(禮來亞洲基金)持股11.16%。
對於此次和譽醫藥登陸港股,華平投資合夥人、中國醫療健康投資負責人方敏對融中財經表示:“今天和譽醫藥的成功上市是公司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一方面彰顯了中國及全球腫瘤治療藥物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強化了公司自身的領先優勢。華平投資高度認可和譽醫藥在腫瘤小分子領域的研發能力,並堅信公司的產品管線擁有成為全球重磅藥物的潛力。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援和譽醫藥的未來發展,力爭用創新與突破造福更多患者。”
華平投資是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最大、最活躍的投資機構之一,持續深耕產業近20年,投資了諸多標杆企業和創新公司。目前,華平投資已累計在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超過130億人民幣,被投企業總市值超過6000億人民幣,覆蓋創新藥、醫療器械、腫瘤治療、輔助生殖、母嬰、醫美、流通分銷等多個細分領域。
行業首創 增速可期
據Frost&Sullivan資料顯示,全球腫瘤藥物市場規模於2020年達到1503億美元,並預計2025年將達到304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5.2%,其進而預計2030年將達到4825億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9.6%。
值得注意的是,和譽醫藥採用的腫瘤精準治療在2020年佔全球腫瘤藥物市場的最大份額,按收入計佔總市場份額的60.4%。預計從2020年至2030年,每種治療的市場規模將以絕對數額增長,預計到2030年,腫瘤精準治療和腫瘤免疫治療將合共佔全球腫瘤市場約90%。
據悉,顛覆性的腫瘤精準治療和腫瘤免疫治療腫瘤精準治療和腫瘤免疫治療顛覆了癌症治療方法,預計將進一步帶動全球腫瘤藥物市場的增長。透過靶向特定致癌通路並且選擇性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腫瘤精準治療一般具有較少的副作用及更好的安全性。腫瘤免疫治療旨在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以產生或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由於腫瘤免疫治療透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起作用,因此產生的副作用低於傳統腫瘤治療,如化療及放射。
值得一提的是,據Frost&Sullivan資料顯示,和譽生物還擁有全球最大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管線組合之一,其中就包括公司核心產品FGFR4抑制劑ABSK011和泛FGFR抑制劑ABSK091。
ABSK011是一種高效的選擇性FGFR4(纖維原細胞生長因子受體4)抑制劑,透過與FGFR4的激酶結合域結合抑制其催化活性,阻斷下游通路啟用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截止目前全球還沒有一款FGFR4抑制劑上市。
目前全球還沒有已上市的FGFR4選擇性抑制劑,約有8種處於不同臨床開發階段的候選藥物,包括ABSK011。進度相對靠前的有云頂新耀從諾華引進的FGF401,以及基石藥業從Blueprint Medicines引進的Fisogatinib(BLU554)。與ABSK011一樣,它們均被設計開發為治療肝細胞癌的藥物。
據瞭解,公司已在中國臺灣啟動晚期實體瘤的Ib期臨床試驗,並已提交ABSK011聯合羅氏的抗PD-L1抗體阿特珠單抗,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II期臨床申請。
作為世界上最致命的癌症之一,2020年中國新發肝細胞癌病例數達到37.86萬例,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47.34萬例,其中FGFR4過表達的患者數量約佔總數的30%,且治療需求未被滿足。所以說FGFR4訊號通路是肝細胞癌分子靶向治療開發的一個很有前景的方向。ABSK011已在國內啟動Ib期臨床試驗。
Frost&Sullivan預測,2025年到2030年全球FGFR4抑制劑市場將會由2.32億美元達到24.35億美元,年複合增速高達60.1%,全球FGFR4抑制劑市場會迅速擴張。
ABSK091A是FGFR亞型1、2及3的高效及選擇性抑制劑。ABSK091(AZD4547)具有化學結構不同於其他具有類似抗腫瘤活性的FGFR抑制劑。試驗結果表明ABSK091在各種實體瘤中具有初步的抗腫瘤活性,包括尿路上皮癌、胃癌及膽管癌。
根據Frost&Sullivan的預測,FGFR的變異及異常啟用與多種癌症的發展有關,約7.1%的實體瘤(包括膽管癌、乳腺癌、肺癌、頭頸癌、胃癌及尿路上皮癌)中發現FGFR異常。2020年全球FGFR相關實體瘤的總體年發病率達到120萬,預計到2035年將增長至180萬。中國方面在2020年達到45.84萬,預計到2035年達到約65.2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