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預警,本文8000字,閱讀時間大約20分鐘。
我們講一個歷史故事,說說美元的發家史,對比之下我們就能明白人民幣想要國際化到底有多難。
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當然是令人羨慕的,可以對外輸出通脹,收割財富。但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中間也當過二傻子被別人坑過。其實中國現在的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也不少被坑的,有些對外的債務都收不回來了。都一樣。
美國建國的時候是沒有美元的,這很正常,它這個建國是很倉促的。一開始是反抗英國的暴政,倒個茶葉啥的,打著打著就尋思,咱建個國吧,所以不光是貨幣,好多東西都沒有在考慮之內。
美國1776年就建國了。九年之後也就是1785年,美國才宣佈統一國家貨幣,新貨幣叫美元。又過了一年1786年,第一家鑄幣廠才建立。也就是建國已經十年了,美元才出來。
那美元出來之前,美國用什麼貨幣交易呢?亂得很。
有用貝殼的,聽著想笑是吧,怎麼回到三千年前了?確實有用貝殼的,因為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有的用貝殼,殖民者要和原住民交易啊,用貝殼,後來殖民者之間也就用貝殼,六個白色貝殼加三個紫色貝殼串成一串,相當於一便士。
有用糧食的,馬薩諸塞州玉米是法定的貨幣,康涅狄格州小麥是法定貨幣,這還好一點,糧食這東西,大家都接受。
弗吉尼亞比較猛,用菸草當貨幣,所以很多人都跑去種菸草,一下搞得通貨膨脹了。而且菸草這東西,質量差別很大,分等級的。有用差菸草冒充好菸草的,有埋怨菸草價格過低的,最後還打起來了,殖民當局出動了民兵才鎮壓下去。
當然不可能都是這種貨幣,更多的還是英鎊法郎西班牙元在流通,但是這些貨幣也不夠,那時候美洲大陸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出口,就靠誰來了美洲帶點錢過來,哪能有多少?所以還有一種錢在流通,就是欠條。
剛開始是英國人在美洲殖民地發的戰爭公債,也被當做貨幣使用。後來美國的殖民者起義鬧獨立戰爭,我們知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的機構叫大陸會議,華盛頓發起的嘛。你打仗需要錢吶,大陸會議就授權發行戰爭公債,他們起了個好聽點的名字叫大陸票據,也被當做貨幣使用,簡稱大陸幣。
不光大陸會議發,各個殖民當局也就是後來的州也發自己的票據,都當貨幣用,反正是很亂。人類歷史上你要找一個貨幣最亂的國家,那就是建國前後的美國。再沒有比它更亂的了。
這樣亂下去肯定不是個辦法,美國人自己也覺得不是個事兒,九年之後美國國會準備發行美元。現在我們知道發行貨幣是中央銀行是職責,但那時候全世界都沒有一箇中央銀行的概念,當時全世界能起到一箇中央銀行部分作用的只有一個英格蘭銀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是1909年才建立的。
但是沒有中央銀行其實也是不妨礙你發行貨幣的,只要你的貨幣本身有價值就行,它就不會濫發。美國開始實行的是銀本位制,貨幣是用銀子做的,跟我們的明清兩代是一樣的。美國參照的是西班牙元,西班牙元是銀元,美元也照著西班牙元的含銀量發行,一美元含有371.25格令白銀。
格令是個很老的質量單位了,是英國人規定的,一個大麥粒的重量就是一格令。371.35格令大概就是24克,不到半兩。
統一了貨幣,美國經濟也就開始正常發展了,雖說中間打了一場內戰,但也是發展很快的,用了一百年的時間,到了1896年,美國的GDP就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雖說經濟實力世界第一,但是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地位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一點存在感都沒有。當時世界貨幣肯定是英鎊,主流貨幣是法郎,德國馬克,荷蘭盾,瑞士法郎等等,就是沒有美元,連瑞典克朗奧地利先令義大利里拉都比美元牛逼。
世界第一經濟體的貨幣如此沒有存在感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美元沒有國際地位的原因。
當時的世界貨幣肯定是英鎊,我們用英鎊和美元對比著來講。
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首先是英國人打出來的,遍佈世界的殖民地,日不落帝國的名號不是充話費送的。殖民地廣泛地使用英鎊是個重要的基礎,另外就是當時的倫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對於金融中心來說,股票期貨肯定都有,我們就不說了。我們說一說把英鎊推上世界貨幣寶座的一個重要的推手,商業承兌匯票。
商業承兌匯票,做生意的都不陌生,這玩意兒幾百年的歷史了。國際間的交易一般額度都比較大,拿著現金交割肯定不方便,透過銀行走賬也不現實,它不像現在,手機上一點,轉給你了啊。那時候一個月你也別想到賬。那怎麼辦呢?見到貨之後再等一個月?不現實。所以商業承兌匯票用得很廣泛。
我買你東西,給你開一張匯票,比如說90天以後承兌,你拿著匯票去找擔保匯票的銀行拿錢就行了,或者你直接賣給銀行也行。對於你來說也無所謂,大家都這樣,你買東西也是給別人開匯票嘛。但是匯票以什麼貨幣結算是個大問題,它決定了那種貨幣的國際地位。
當時的匯票主要是以英鎊為結算貨幣的,也有法郎和德國馬克,就是沒有美元。當然美國國內的匯票肯定是美元結算,不過我們主要說美元的國際化,國際間的匯票是沒有美元的。也就是說國際貿易不使用美元,美元當然也就沒有存在感。
為什麼呢?匯票是需要銀行當中間人的,銀行肯定要對買家和賣家的信用有了解。誰不誰的我都給你擔保開張匯票?肯定不可能。
作為英國的銀行來講,這個問題不大,英國的銀行遍佈全世界,分理處開的到處都是。比如說英國商人找美國商人買棉花,要給美國商人開匯票。英國銀行了解這個英國商人,信用不錯。英國銀行在美國的分理處一調查,這個美國商人信用也挺好,賣的貨沒問題。銀行就願意給你開。這一套流程你看著很簡單,對於美國銀行就難了。
美國銀行開不出國際間的匯票的,為啥呢?對於美國的商人沒問題,美國銀行了解。但是交易的另一方是外國人,美國銀行就不瞭解,美國銀行在國外沒有分支機構,沒法調查。有人就說了,這還不簡單嗎?去國外開分支機構不就行了,擴大業務嘛。沒這麼簡單,美國法律不允許,你沒有聽錯啊。美國的法律不允許美國銀行在國外開設分支機構。
可能很多人會感到意外,還有這種事?確實曾經有這樣的法律,把美國銀行限制得很死,別說出國了,跨州都不行。不過也不奇怪,20世紀之前,美國是一個很願意保持孤立的國家,要不然怎麼會有一個門羅主義呢?
對於商業匯票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流動性要好,也就是我能隨時變現。你給我開張匯票,比如說90天后承兌。那我90天以後才能拿到錢。這中間我需要錢了怎麼辦呢?我拿著匯票直接賣給銀行。當然拿不到全款,100塊錢的匯票銀行可能95塊錢收了。差這5塊錢叫貼現,這個好理解,這中間有個利息嘛,銀行也要掙錢。
銀行要是缺錢了怎麼辦?拿著這張匯票也能賣給別人,有些個人投資者97塊錢收了,到期能得100塊。我也可以直接賣給個人投資者。這就需要一個成熟的匯票交易市場,這個市場越大越成熟,匯票就越被人接受,匯票的結算貨幣就越穩固,但是,這個市場在倫敦,美國沒有。
所以美國想要美元走向國際化,重要的突破口就很清晰了,第一,大量的開以美元結算的商業承兌匯票,第二,建立個可以和倫敦比肩的匯票交易市場。
美國想要美元走向國際化是必須的,經濟已經世界第一了,光是窩裡鬥已經阻礙發展了,必須得走出去,沒有一個國際化的美元你就到處吃虧。跟現在中國的處境是一樣的。
美元要走出去,突破口已經很明確了,說幹就幹,美國於1913年底通過了美國聯邦儲備法案,建立了美聯儲,同時也授權了美國國民銀行,可以在國外開設分支機構,允許他們購買商業承兌匯票。美聯儲剛成立,立即就著手建立紐約銀行承兌匯票市場。而且是一步到位,英國人怎麼幹的,我們就怎麼幹。英國人耗時上百年才發展起來的匯票市場,我們一年幹完。
效果怎麼樣呢?無法形容,好的都不行了。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到了1924年,在各國央行和政府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超過了英鎊,美元的國際地位實際上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從不入流混到世界第一,美國僅用了十年的時間。
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並不是美國有多能幹,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功勞。第一次世界大戰把歐洲經濟打崩了,全世界就剩下一個金主美國有錢。歐洲在戰爭期間和戰後重建都得找美國借錢,找美國借錢借的是美元,那你開的匯票肯定都是美元。
美元的國際地位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竄,甚至在戰爭期間,1916年,英鎊的信心開始動搖,英國甚至宣佈英鎊繫結美元,這才穩住了英鎊的價值。戰爭這個催化劑太厲害,平時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一打起來,三年就河了西了。
可能有人會說啊,我們平時的知識點都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透過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元才奠定了世界貨幣的地位,你怎麼說1924年美元就世界第一了呢?這個其實並不衝突,因為後來美國被人坑了,像個二傻子一樣被玩了一道,從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又掉下來了。所以說什麼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強大如美國還被坑過呢,人民幣在國際化的過程中被坑幾下也正常。
從一戰到整個20年代,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金主,世界大國都欠美國錢。美國也是暴發戶心態,誰來借都給。搞得各國覺得不借美國錢都虧得慌,有便宜不佔是不是傻?借錢到什麼程度?我舉一個例子,德國一戰其實國內破壞不嚴重,打爛的是法國。德國一個城市準備建個市內游泳池,就這也找美國借錢。美國還很樂意借,毫無經驗的美國銀行瘋狂承銷德國的游泳池債券,美國民眾也是瘋狂購買。
後來經濟危機爆發了,1929年世界大蕭條。首先從美國爆發的嘛,說句實在話,這跟美國十幾年借出去那麼多爛賬也有關係。美國就陷入困境了。
美國人就合計我先要點賬對付對付吧,找英國,沒有,英國不還錢。找法國也不還。找德國,你那游泳池的賬還點吧,德國也是沒有,還不起。美國是幹甩手沒辦法,它還沒有強大到可以收拾這些老牌帝國的地位。
經濟危機爆發,各國都開始提高關稅,保護自己國內的產業,美國也是出臺一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旨在保護國內的農民和輕工業。這一下可讓英國和法國逮著機會了。
英法不還錢也就罷了,這兩國還湊到一塊了,一合計咱制裁美國吧,抵制美國商品。
這一制裁可不得了,要知道當時的英法可不是現在的英法,當時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加起來快5000萬平方公里了,佔了世界三分之一還多。這麼多地方抵制美國商品,這都扎到美國肺管子上了。為什麼美國瘋狂地援助剛成立的蘇聯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沒地可去了,蘇聯還能承接美國過剩的生產力。
接下來就是針對美元的,需要補充一下,當時英鎊法郎美元這些大國貨幣,都是和黃金掛鉤的,可以直接兌換成金子的。英國1931年首先宣佈,英鎊和黃金脫鉤了,不能再兌換黃金了,接著英鎊肯定就貶值了。這人們心裡就慌啊,現在危機這麼嚴重,拿著啥都不如拿黃金吶。現在英鎊不讓兌換了,那我們拿美元換成黃金吧。
就這樣,一下子把美國國庫裡的黃金擠兌了一半。包括英國政府也跑去換,找美國借的那點錢還要拿去換黃金,這就有點不厚道了。需要說明一點,這一次法國還比較厚道,法郎是金本位制堅持到最後的,美國都放棄了,法國也沒放棄。
但是美國撐不住了,這麼擠兌下去我就完了。有人說,你也放棄不就得了?很難吶。你想,美元剛混成世界第一,還沒焐熱呢,這一下把人信心打崩了不就前功盡棄了嘛?所以美國咬著牙撐著。一直撐到1933年,實在是撐不住了,羅斯福宣佈,美元也和黃金脫鉤。
好了,現在英鎊和美元都和黃金脫鉤了,哪個貨幣能佔上風呢?還是英鎊。遍佈世界的英國殖民地就是英鎊最強有力的支撐,殖民地的人天然的就會選擇宗主國的貨幣。美國有什麼殖民地?不就一個菲律賓嗎?加上世界貿易蕭條得不行,都快停了,美元的地位也沒那麼重要了,英鎊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但是美元也不至於說回到解放前,解放前美元一點存在感都沒有,現在怎麼說也是世界第二,不過還是被英鎊給打敗了。
接下來就是美元的二次復興之路了,還是藉助世界大戰,我們主要說說美國是如何收拾英鎊的,美國要藉助這次的機會,徹底把英鎊打入萬劫不復。不是說美國睚眥必報,而是英鎊的地位必須得幹下去。美國對法國德國義大利都是很寬容的,唯獨對英國,一刀比一刀狠,刀刀致命。
戰爭開打,英國沒錢了,又找美國借錢。美國說當然可以,我們血濃於水嘛,出個租借法案,對你援助。但是國會辯論時遇到困難了,很多議員都說了,你的先把欠債還了我們才能援助你呀,一戰的錢你還沒還呢,要不然國內不好交代。
英國哪有錢還呢?這邊被德國逼的沒辦法還得求助美國,美國人說了,那就拿企業抵債吧,要求英國必須將一些重要公司股份轉讓給美國,否則美國不保證《租借法案》會透過,而且只給72小時讓英國考慮。
英國人沒辦法,打落牙和血吞吧,很多英國的支柱產業就被美國拿走了。美國的目的就是要打斷英國的工業脊樑,這是第一刀。
戰爭期間,英國的海外殖民地肯定是站在大英帝國這一邊的,要物資給物資,要人給人,但這玩意也不是免費的,多少你得掏錢買點。
英國沒錢怎麼辦,殖民地就給了英國無限額度,什麼意思呢?就是先欠著,欠多少都行,這夠意思吧?所以在戰後,這些海外殖民地手裡都拿著大量英國政府的欠條。問題是英國還不起啊,已經資不抵債了,欠條兌付不了,於是英國就拖著,不給兌付。不僅不兌付,還拒絕人們將英鎊兌換成其它貨幣,貨幣管制,防止資金外逃。
美國人又來了,戰後重建英國需要大量資金的,只有美國能提供,但是美國有條件。要求英國政府,你必須允許人們出售持有的英國債權,並且解除貨幣控制,這是向你提供貸款的前提條件。
英國沒辦法,只能答應了。本來英國想著,我的殖民地應該不會來擠兌我吧?但是這可能嗎?現在傻子都知道英國是資不抵債了,持有英鎊就是個虧本買賣。以前是因為打仗沒辦法,有個道義的帽子在頭上壓著呢,現在仗都打完了,親兄弟還明算賬呢,憑什麼不要這錢。
於是,殖民地跑去找英國政府要債,要完債轉手換成了美元。有人問英國不是沒錢嗎?是沒錢,但是手裡剛拿到了美國的貸款。等於是美國的錢轉了轉手到了殖民地的手裡,英國政府一個大子沒落著,還欠了美國一屁股債。美國還落個老好人,你們這些殖民地要知道,這個債可是我給你們要來的。
轉過來,趁著一波熱度,美國開始推動殖民地的自決獨立,大英帝國分崩離析,英國徹底退回到那個小島上去了,這才是美國真正要達到的目的,不把英國的殖民體系徹底打碎,英鎊很有可能還會捲土重來的。
至於說大家熟知的佈雷頓森林會議,美國透過美元繫結黃金,各國貨幣盯著美元,從而獲得了世界貨幣的地位,美元就等同於黃金。這其實是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什麼事都是順其自然的,你耍什麼花花腸子都沒有,也沒有必要。
我看過一個故事啊,當時英國來參加布雷頓會議的是誰呢?大名鼎鼎的凱恩斯,美國人擔心自己的計劃被凱恩斯看破,於是同時安排了另一個看似更重要的會議,把凱恩斯騙走了,簽下了這個貨幣協議。
其實這個說法我是不相信的,我也是查閱了很多資料的,這兩期的節目的所有內容都是有出處的。但是所有的資料都沒有記載這個事情,只是在故事裡看到過。在絕對的實力面前,美國沒有必要去耍這個小聰明,而且也不大可能騙過凱恩斯。
凱恩斯是誰呀,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之父。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大部分的時間段,奉行的就是凱恩斯主義,政府透過擴大支出,包括公共消費和公共投資,可以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從而減少失業,促進經濟的穩定和增長。那些年不都是這麼幹的嗎。
當時美國派出的代表是前財政部的助理部長懷特,不管是資歷聲望還是學識能力,懷特比起凱恩斯肯定是比不了,但是個人的能力在國家實力的面前不值一提呀,李鴻章能力也挺強,有用嗎?
對於英國和凱恩斯來說,他們也很清楚,英鎊再想回到以前的地位,已經不可能了。但是英國這個攪屎棍的性格,也不能看著美元就這麼上位。凱恩斯也是準備了一個戰後國際貨幣的方案,來參加布雷頓會議。
凱恩斯提出,戰後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全球的中央銀行,凱恩斯把這個全球央行起名叫清算同盟,任何國家都要賦予一定的信貸額度,這個信貸額度是以班柯(bancor)為記賬單位,什麼英鎊美元馬克的咱們都不用了,國際間的交易咱們用班柯。同時規定,為了貿易公平,任何國家都不能長期處於國際收支的順差或是逆差狀態。否則要受懲罰。
這個規定看似是為了公平,其實大家都知道是針對美國的,因為只有美國才有這個實力能長期保持順差。
凱恩斯還建議,清算同盟要給世界各國提供信貸的,咱們以後都用班柯嘛,班柯是清算同盟借給各國的,那麼清算同盟得有一個班柯的總量,凱恩斯建議,這個總量是260億美元。
260億美元你現在聽著是不多,但在當時可是天量。約合現在多少錢不好說,但在當時足以買下整個美國。美國也不傻,你弄一個清算同盟,憑空變出這麼多班柯,就要把我整個美國買下來。美國肯定是不接受。
最後怎麼辦呢?討價還價唄。美國說你那清算同盟也別搞了,咱們成立一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它也能提供信貸。你那班柯也歇著吧,聽那名字就彆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要有一個信貸額度,但是260億美元太高了,全世界不需要那麼多錢,50億就夠了。凱恩斯說50億肯定不夠,戰後重建需要大量的資金,最後定了個85億美元。
所以說,布雷頓會議就是討價還價,背後還是以國家實力為背書的,美元再次登上世界貨幣的寶座靠的就是美國當時冠絕全球的實力,沒有別的東西。
接下來就是大家熟知的國際貨幣體系了,美元繫結黃金,美國的意思就是美元等同於黃金,大家可以當黃金使用,35美元可以兌換一盎司的黃金。世界各國的貨幣盯住美元,保持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
然後在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鉤,人類徹底告別了金本位制,進入了信用貨幣的時代。
美元和黃金脫鉤是個必然會發生的事兒,當時就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比利時的一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1947年就說,如果美國拒絕為其它國家提供美元,那麼貿易就會陷入停滯,而經濟增長也會受到遏制;如果美國無限量地提供美元,雖說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貿易發展,但各國對美國承諾美元可以兌換黃金的信心就會下降。最終,要麼美國的黃金儲備遭到擠兌,導致其無法維持每盎司35美元的黃金價格;要麼美國搶先放棄以固定價格兌換黃金的承諾。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黃金美元的體系都會崩潰。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困境。
但是,黃金美元繫結所形成的國際貨幣體系,確實對戰後的經濟發展有好處。也有不少人替美國想辦法,想要推遲特里芬困境的到來。具有代表性的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就是1967年的8月,西方各國的財政部長開會,授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特別提款權,這是一種信貸的記賬方式。政府間交易可以使用特別提款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你們記個賬就行,這中間不需要貨幣,可以減少美元的使用量。
但是特別提款權給誰不給誰呢,給多少呢?這中間爭吵很多,吵了大半年,1968年的5月才達成一致,1970年才開始運轉,這時候黃花菜都涼了,美元已經快撐不住了,所以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另一個方法就比較可笑了,義大利央行的行長卡爾利提了一個雙層級黃金市場的方案。那就是官方層級,也就是政府間還是以每盎司35美元交易黃金。市場層級讓它自由浮動去,不再管了。這個方案您是不是聽著耳熟啊,這不是和我們改革開放初期價格雙軌制一樣嘛。
八十年代的價格雙軌制,商品價格分個計劃內和計劃外。計劃內鋼材600塊錢一噸,計劃外的鋼材2000多一噸。造成什麼結果呢?官倒橫行腐敗叢生,我拿個計劃內的批文,倒手就能掙一千多。所以註定了這個黃金分層也就是個笑話。各國政府也不傻啊,我用35美元從美國買黃金,倒手到市場上就能掙一筆。法國不就這樣幹了嗎?手裡的美元全買成黃金拉回國了。
再往後就不再講了,都是大家熟悉的事情了,透過對美元發家史的回顧,我們可以更深地理解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艱難。最後總結一下。
挑戰一個老牌世界貨幣的地位不是個容易的事兒,美國從1896年成為世界第一,到真正實現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花費了五十年的時間。中間還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把舊秩序打碎了兩次才實現的。中國不可能有這個機遇,所以人民幣的道路註定會更加曲折。
一個貨幣想要有國際地位,歸根結底還是靠國家的實力,其它都是瞎扯,努力發展才是正道。
另外,還要努力加大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量。一百年前的方法是商業匯票,但是現在不可能借助商業匯票了,它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國際上的貿易往來已經有了成熟的支付體系,就是SWIFT。打一筆款幾天時間就到賬了。所以我們只能是另闢蹊徑,多元化的發展。
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舉措,比如說把上海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準備在金融中心內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設立各種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市場,比如上海的石油期貨交易所。一帶一路推廣使用人民幣,建立自己的人民幣國際支付通道,還有與更多國家實現貨幣互換等等吧,它們的作用都相當於一百年前,美國推廣美元匯票,開設紐約匯票市場所起的的作用是一樣的。
不過人民幣的野心也不大,它不是像美元一定要幹掉英鎊才行,人民幣不是非要幹掉美元,也幹不掉。只要在國際支付體系有較大的份額就行,適合自己的經濟體量就可以了。
故事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