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同志:沫若同志兩信都讀,給了我啟發。兩詩又改了一點字句,請再送郭沫若一觀,請他再予審改,以其意見告我為盼!毛澤東 九月十三日早上 '霸主'指蔣介石。這一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鬥爭。通首寫三十二年的歷史。”,毛主席寫給胡喬木的信這樣寫道,原來這樣短短數字,竟然是毛主席寫給胡喬木的信,並且是關於詩歌《到韶山》、《登廬山》的意見稿,是徵求郭沫若意見的書信,從信件的內容上看,毛主席對待詩歌的態度是嚴謹的,兩次寫信請教郭沫若意見,單憑這氣勢磅礴的字跡,就足以征服大眾了,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一番吧。
從書寫上看,首行四個字,雖然很難識別,但是這四個字是一氣呵成的,“喬”字寫得非常之大,在字形上給人一種很開闊的感覺,而且和最後一列的“發”字,形成一種回應關係,“發”字的書寫,無論是從字形上,還是從開闊度上看,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寫方法,中間的內容又相對比較小,在佈局上就形成了一種起伏跌宕的感覺,不僅如此,線條非常流暢,自然,並且筆筆都有起伏,這是毛主席書法所特有的一種現象,讓人有一種激揚文字的感覺。
而第二頁紙上的內容,更是開放,在書寫上更是放得開,雖然線條非常纖細,但是這種力感卻非常足,猶如鋼絲一般,鐵畫銀鉤在他的書法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真是一種別緻的存在,看到這樣的字跡,都會有一種按捺不住的興奮之感,而且在佈局上也是跌宕起伏,沒有行列之風,這也是他所獨到的一種現象,更是他對書法最為獨到的見解和認識,相信我們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尤其是在最後一頁,旁邊小字說明中,更加突出了毛主席的嚴謹,還對這兩首的意思和意指作出了特殊的說明,字跡雖然相對比其他字跡比較小,但是卻也是非常耐看,顛覆了我們的認識,對此,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