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變老的藝術》,(德)奧特弗裡德·赫費著,靳慧明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4月版,49.00元。
□ 王紹貝
“優雅地”變老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嗎?哲學教授奧特弗裡德·赫費《優雅變老的藝術》一書告訴我們,要學會“優雅地”變老確實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赫費不僅是哲學方面的老教授,且曾擔任瑞士醫學國家倫理委員會主席,對老齡化方面的醫學倫理問題也深有研究。赫費這本小書從古希臘、羅馬哲學中的老年哲學學說出發,分析了老年人內在心態調適的問題和外在社會對待老年人的問題,並提出了許多應對老齡化的建議和方法,其中側重點還是個人如何應對必然來到的衰老,其心理、心態和生理上的準備。
赫費首先駁斥了世俗對養老觀念的誤區,那就是認為養老必須具備富裕的經濟條件,赫費認為對養老來說,經濟基礎固然重要,但經濟優先這種觀念並不可取,將養老歸結為簡單的經濟問題,而忽略了個人層面、心理、心態層面調整的重要作用,實際上心態的內在調整比經濟基礎更為重要。赫費認為,早在古希臘、羅馬哲學中就有哲人提出:在生活藝術範圍內,存在著一種老年的和變老的藝術。這裡的“藝術”並不意味著藝術行為,而是一種能力、一種技能,這種能力和技能包括知識、訣竅,並且不排除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赫爾曼·黑塞說:“以一種體面的方式變老,擁有與我們年齡相宜的態度和智慧,是一種艱難的藝術。”
從哲學角度說,學會“優雅地”變老,即要將老年人的弱點轉化成為優點。老年人沒有年輕人的活力和精力,但社會閱歷豐富使老年人有一種穩重、沉著的魅力。西塞羅認為,老年人可以透過三個特徵來展現一個成熟男人的特點:尊嚴、莊重和令人尊敬的聲望。相反,真正衰老的特徵不取決於年齡,而應該歸因於缺乏自律,有些人過早地燃盡了自己,另外一些人則為無節制的生活付出了代價,生命盡頭很少有快樂。我們需要“開創性地變老”,並接受無可避免的事實:剩餘的日子已屈指可數,而我們只得毫無抱怨地走過去。反過來說,“變老意味著某種程度的解放”。
赫費從古往今來哲學家和現代醫學的老年人護理等角度,分析總結了老年藝術的建議“四個L”:運動(Lauf)、學習(Lernen)、愛(LIebe)、笑(Lache)。第一個L“運動”是指身心健康,需要保持適量的運動,有助於對抗身體機能的衰老,運動還能緩解壓力,讓我們放鬆、愉悅。健康還包括類似中國哲學講求的精神健康“精氣神”充足,減少煩惱,有健康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第二個L是“學習”,赫費認為學習是避免不必要的快速衰老的有效途徑之一。擁有書籍並每天閱讀超過30分鐘的人預期壽命約可以延長兩年!學習增加了大腦中的“關聯”更能對抗痴呆。學習還能對抗壓力和煩惱,藉此逃避無聊和孤獨。“伏爾泰說,對於文盲來說,晚年就如冬天,對於有學問的人來說,卻是收穫和醞釀。”恩斯特·布洛赫認為,人應該在青少年時進行精神投資,這樣才能在晚年得到回報——反過來,過早放棄投資的人,晚年將無法消費。第三個L是“愛”,指的是豐富多彩的社會關係,從伴侶延伸到親戚、朋友,還包括參加各類社會組織、社團。赫費建議,為了不讓自己覺得工作生涯結束太突然,要及時培養高品位的興趣愛好,豐富多彩的志願工作則可以給每個人提供適當的發展機會,得到認可和建立自尊。第四個L是“笑”——防止老年人一味頑固、自以為是和苦悶,讓老年人保持愉悅。笑代表人的情感方面,代表放鬆、熱愛生活、有生活的樂趣。駕馭情感而不是一味地發牢騷和放縱壞脾氣,笑也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因此“笑是靈魂的音樂”。實際上這四條建議不僅適用於老年人,同樣適用於中年人和年輕人。赫費主張,大家都必須儘早開始實施這四個L,在年輕時就應想到晚年,為自己積累資本,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要求我們有克服痛苦經歷的能力,也要及早培養這些能力,晚年才能贏得收益。
學會面對死亡的“死亡藝術”,也是優雅地變老重要的一課。這既不意味著輕率地對待生命,也不意味著厭倦生命,它所指的是“研究死亡”的能力,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自由認知的能力,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保持平靜的能力。赫費介紹了面對死亡的七個策略,包括了堅持正直的品性努力活著的人,死亡就沒有遺憾;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把自己放在世界的邊緣;斯多葛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認為沒有必要畏懼死亡,因為死亡來臨之前你還活著,死亡來臨之時你已失去知覺,應該平靜對待死亡這件事……而其中對死亡最重要的策略則是赫費提出的,透過努力達到“不朽”和融入社會整體、為愛和他人而活的策略,這兩種策略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也即是中國古代哲人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境界,透過這種“無我”的追求,反而能成就“大我”。黑澤明有一部電影《生之慾》講述了一個困於平庸日常的公務員,因為得了癌症,從灰心失望到最終找到精神支柱——為小區百姓建設公園這種服務他人的行為——獲得了人生價值上的最大滿足,在臨死之前他感悟了人生的意義所在,最終平靜、滿足地面對死亡。
“老齡化社會”準確說並不是老齡化造成的,因為人總是會變老的,“老齡化社會”的原因其實是生育率降低、年輕人減少的“少子化”問題。與其說我們生活在“老齡化社會”,不如說我們的人生增加了“贏得的時光”。那些沒有偏見,坦然地走過塵世的人,那些不固守在自己職業世界和自己的社會階層的人,經濟狀況或許並不那麼寬裕,卻生活幸福。我們不能誇大富裕的物質生活,因為老年藝術向每個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