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全文共2233字,閱讀時間約3.1分鐘
幾個媽媽聊起孩子們興趣班的話題,天天媽說:“最近我家孩子不想去上興趣班,一到上課時間就開始各種不舒服。每次都得哄,氣死。一節課那麼貴,還不想去上。”
豆子媽媽接過話茬:“打,我就姑娘不想去上舞蹈班,我就收拾她”。
“孩子的興趣課,是她自己選擇嗎”?我問幾位媽媽。
“不是啊!”豆子媽說道:“我給選的,我覺得就算以後不走舞蹈這條路,但是讓她學舞蹈,可以練體型,培養氣質,多好。”
另一邊沒有說話的樂樂媽說:“學習舞蹈挺辛苦的,又是你的意願,孩子不想堅持也情有可原。我家樂樂學小提琴可是他自己選的,結果遇到困難就退縮,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媽媽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著,自己在教育引導孩子中的困惑與經驗。而我還在思考剛才她們提出的問題:“如何讓孩子的興趣更好的堅持下去?”
何為“興趣”?
偉大的發明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何為興趣?興趣指個體對於某件事情或者事物的興致,喜好或者關切的情緒。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對某件事物、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可以讓人集中注意力,產生愉快的心理狀態。
經過研究發現,興趣可以使智力得到開放,知識得以豐富,眼界得到開闊,並且使人善於適應環境,對生活充滿熱情。
所以,我們經常發現,當孩子對某一種事物產生興趣時,會更好的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以及因此獲得更好的成就。
關於興趣的選擇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擁有興趣,因為這意味著他的某一項領域可以更好的得到發展,也意味著孩子能夠因為興趣所在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所以,當孩子到了某一個年齡段之後,為了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父母一般都會為他選擇,能夠將“興趣”轉變得更加專業的課程。比如:舞蹈、繪畫、程式設計、唱歌等等。既然孩子擁有興趣,為什麼還會出現不願意堅持的現象?這一點要從興趣的選擇去分析。
1、父母的主觀意願
孩子的某一項興趣出於父母的主觀意願,比如上面的豆子媽媽。她認為舞蹈可以培養孩子的體形、氣質,所以沒有詢問孩子是否喜歡,就為孩子選報了一節課300塊錢的舞蹈班,結果呢,孩子因為不感興趣而無法堅持。
其實,這樣的家長有很多,他們並不瞭解孩子的興趣在哪裡,也沒有用心去溝通和發掘孩子的興趣。盲目地跟風去報興趣班,導致孩子半途而廢,不願意堅持。
2、孩子的自主選擇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以發現,他們從6個月到1歲左右,已經開始對各種事物感興趣,這一切源於孩子的天性。
興趣是求知的動力,當孩子對某一方面的知識產生興趣之後,就會不斷地接觸、探求。爸爸媽媽不要急著去給孩子報興趣班,一方面是因為孩子興趣發展尚未穩定;一方面是建議讓孩子自主選擇。
也許有人會提出質疑,孩子多大才會自己去選擇?一般來說,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懂得去選擇喜歡或者不喜歡,這一點在選擇衣服上相信爸爸媽媽有很深的體會。
Tips:如果覺得孩子身體、心理發展方面較弱,家長可以再等等。
當然,有一些家庭氛圍較好的孩子,興趣的選擇會更早,更加堅定。比如,郎朗在3歲學習鋼琴、張繼科5歲開始跟著父親打球等。當孩子有了明確的選擇之後,他的興趣會更穩定發展。
引導孩子堅持,試試3C原則
興趣是個好東西,可以讓孩子擁有好奇和快樂,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但是興趣也有缺點,孩子三分鐘熱度,容易變質過期。這就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問題,如果孩子堅持一段時間,沒有興趣該如何引導?
我認為,讓孩子保持熱情繼續堅持下去的方法,是利用3C原則,這樣家長會了解孩子真正的興趣,也會給孩子興趣保鮮。
Content(可接受度)
在孩子的興趣內容選擇上,要適合孩子這個年齡段可接受的程度。如果學習的內容超出了孩子的可接受度,他就會有一種無法勝任感,這種情緒會引起孩子失落,也會讓孩子的興趣因為無法完成難度而越來越淡。
鄰居王先生的女兒剛學舞蹈,平時學習的都是一些簡單的基本動作。但每天放學回來的第一件事情,王太太就會放一首歌,讓孩子利用這些動作,去自己編排舞蹈。
這對於剛學舞蹈的孩子簡直就是“天大的難題”,但媽媽卻認為,女兒有天賦,應該好好利用。結果沒幾個月,小朋友天天哭鬧著不去舞蹈班。
Cooperation(合作)
這段時間發現妹妹有一個特點,如果自己寫作業她會覺得無聊,速度也比較慢。但如果和哥哥一起,時間就會縮短很多。我問她是什麼原因,她說:“哥哥和我合作,不會的時候我就會問哥哥,他就會幫助我,這樣我的速度就會變得越來越快”。
興趣也是一樣,如果只是孩子一個人,慢慢他會覺得無聊,但是如果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內容就會變得有趣很多,人際交往能力也會更好。
Choice(選擇)
把興趣的選擇權交到孩子手裡,他會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如果堅持不住的時候,家長從旁鼓勵,給孩子多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提高自信。
同時也讓孩子明白,所有喜歡的東西,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獲得,要靠堅持,才能把喜歡的事情,變得更好!
Tips:切忌在孩子不想堅持的時候,採用暴力行為解決。無論是責罵還是動手,這些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都會讓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變得更低。
凌晨媽媽來叨叨: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始終記得一句話:“故事比道理有用”。因為聽故事,是以旁人的身份,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分析,從而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一味地講道理,會讓他耐心越來越少。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連結一:“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家長兩方面抓,從小學就開始了
相關連結二:孩子如何瞭解這個世界?我用繪本跟孩子聊“時事”
相關連結三:三年級的“坑”,一年級早已挖好!寫給家長的一份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