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achel
目前,我們家老大壯壯剛過5歲,老二好好是兩歲半,老三棒棒也剛過1歲。
三個孩子,一個人睡一間房,他們都可以自主入睡,一覺睡到天亮。
每天晚上七點半左右預備入睡,我們過一遍睡前的流程,他們就各回各房,自睡自覺了。
三個孩子都睡下之後,就是屬於我和隊友的自由之夜了。
這段時間對我們來說美好又珍貴,同時又是這樣的不可或缺。
這才有了屬於我的閱讀時間。
這段時間我仍在研讀《可怕的兩歲》,錯過上篇讀書筆記的可以點選回顧《育兒有三個季節,很多人卻只停留在第一季》。
今天的讀書筆記的主題是關於睡眠的,套用書中的標題就是:《告別睡前鬧劇----怎樣讓孩子一夜好眠》。
約翰洛斯蒙德(John Rosemond)在書中講明很多嬰幼兒睡眠的關鍵問題,他的觀點恰到好處的總結了我們家一直以來對睡眠問題的看法。
比如,
要向同睡一張床說不,
婚姻關係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
要堅定目標讓孩子們養成獨自入睡的習慣,
父母也應該為自己贏得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除了這些新穎的觀點,同時約翰洛斯蒙德給出具體的訓練方法。
看到他寫出的這些助睡小妙招,我都想跟他擊個掌,這不就正是一直以來我們家的做法嘛。
所以一看到他寫的有關睡眠的話題,就很能引起我的共鳴。
1
這是一個關於別離的功課
哪一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晚上能乖乖地上床睡覺,不哭不鬧也不需要哄。
孩子一入睡,父母這一天的喧囂和繁重都可以卸下,他們便可以重新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快速入睡,結束那場睡前的鬧劇。
就像約翰洛斯蒙德最開始在《可怕的兩歲》的書中說到的,從嬰孩出生到兩歲,他們都是與父母親密在一起的。
所以他們當然不願意與父母分開,小小年紀的他們也知道分別是一件痛苦的事,其中伴隨而來的焦慮和恐懼也是他們不想面對的。
說到底,孩子們害怕獨自睡覺的根本之所在,是害怕離別。
為了不與親愛的父母分開,他們也許會在睡前哭泣或吵鬧,他們各種拖延睡覺時間,他們甚至可以沒事找事...
就是為了逃避分別。
這個時候,父母的應對方式很重要。
作為父母,他們有必要教會孩子關於離別的功課,這也將會深刻地影響孩子將來如何面對和處理其他有關別離的情況。
如果孩子不願意獨自上床睡覺,父母就選擇和孩子一起躺下或是輕拍哄孩子入睡。
這聽起來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也正是很多父母正在做的事情。
孩子們會本能的哭鬧,從而尋得自己想要的;父母也會出於本能去保護自己的孩子。
然而,這樣源自本能的保護,對孩子們來說,並不總是最好的。
約翰洛斯蒙德最在《可怕的兩歲》書中指出,如果父母總是逃避離別所帶來的痛苦,那麼孩子就永遠都感受不到什麼是真正的分別,他們也得不到真正的成長。
這樣一來,將來每一次與孩子分別,他們都會反對並且抗拒。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最終這個問題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巨大阻礙。
對孩子來說,他們容易陷入無法面對分別的困境;對父母來說,他們也總愧疚的覺得自己為孩子做得不夠。
讓孩子獨立起來的關鍵在於父母如何處理關於離別的問題,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就是父母與孩子們最好的練習機會。
這時候,父母要能夠接受和理解孩子的反抗,知道這是跨越離別這道障礙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同時,他們要繼續堅定但又不失溫柔地告訴孩子,到了該上床睡覺的時候就必須上床睡覺。
這樣做並不是容易的,但堅持下去問題會得到解決的,並且受益的長久的。
我們家的三個孩子很早就睡在自己的房間裡,基本上都是出了月子之後,就回到自己房間睡覺了。
所以對他們來說,獨自睡一間房是很自然的事情,睡覺這暫時的分別,對他們來說影響也不大。
當然,到了兩歲之後,他們也會刻意的拖延每晚睡覺的時間。
但是,我與隊友的立場一直很堅定,到了該睡覺的點就是要洗漱準備入睡。
孩子們都是很聰明的,一旦知道我們的立場不能被動搖,他們就不會過多在這件事上”抗爭“。
那麼,每天晚上按時入睡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2
西爾斯親密育兒法
父母的天性就是愛孩子的,總是忍不住的想要去愛護和陪伴自己的寶貝,不捨得他們受到一點傷害。
他們深怕哭鬧和分別會被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這也是有很多家庭選擇和孩子一起睡覺的原因。
約翰洛斯蒙德也在《可怕的兩歲》書中討論過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attachment parenting)。
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的其中一條關鍵資訊,就是倡導父母與孩子同睡。
西爾斯宣稱,沒有跟父母一起睡覺的孩子容易有心理及精神上的創傷,並且這種創傷很有可能導致各種型別的情感問題。
很多父母一聽,紛紛點頭表示同意,這也為他們與孩子同睡找到了合理的根據。
西爾斯在親密育兒法指出,對一個孩子來說,每天晚上八九點鐘將要睡覺的時候,是他們一天中最為孤寂的時候。年幼的孩子們將被自己的父母帶到孤獨的床上,父母簡單的告別之後,留下他們一人獨自面對黑夜和孤單。對孩子們而言,這是最煎熬的時刻,他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和孤單。
西爾斯這一系列的說法就想說服父母認同讓孩子獨立睡覺這件事是多麼糟糕透頂,又頗具危害性的事情。
然而,約翰洛斯蒙德卻在他的書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見。
給孩子規定好每天睡覺的時間,讓他們學會自主入睡,這根本不是需要感到自責的事情。
孩子們需要學會獨立,適應離別。
另外,父母也需要有一些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
這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父母本身,或是夫妻關係都是至關重要的。
3
理解婚姻的意義
父母與孩子分開睡,能夠加深孩子對婚姻的理解。
讓他們知道夫妻不僅僅是家庭中獨立存在的整體,並且夫妻關係還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
長時間和父母一起睡的孩子可能無法理解婚姻的這層涵義,甚至誤以為婚姻是三個人的關係。
孩子需要了解到夫妻關係是家庭中至高無上的存在,這樣他們也才會去敬重父母及婚姻。
只有父母從一開始就塑造婚姻關係的獨立性,孩子才能變得獨立自主。
父母和孩子一起睡,看起來是體貼入微的安排,實際上則會增強孩子的依賴性,並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孩子在情感上的成長。
更關鍵的是,無論是媽媽與孩子一起睡,還是爸爸與孩子一起睡,這都破壞了原本屬於夫妻之間應該有的親密且重要的關係。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他們的來到,應該是要拉近夫妻的關係。
如果孩子的來到讓夫妻關係疏遠,這不就顛覆了這個愛情結晶的意義。
夫妻和睦的家庭關係,才是最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才是最適合他們身心靈健康成長的土壤。
這一觀點也是我極其認同的,夫妻關係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
這就像是一個根基,一切美好之事的開花,都離不開這個健康根基的培育。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我和隊友也一直很默契,我們的臥室裡就只有我們。
否則三個孩子都想跟我們睡,這還鬧哪樣?當然,一些特殊情況除外。
我們之間的關係,一定是高於與孩子們之間的關係的。
4
睡眠訓練法
那麼到底該如何做,孩子們才能養成好的睡眠習慣呢?
來看看約翰洛斯蒙德在書中的總結吧。
1. 設定好睡覺的時間
不要等到孩子耗完最後一點電,累得筋疲力盡的時候才睡。
孩子越累,睡得越晚,他們的情緒就越容易激動。
到了真正該睡覺的時候,他們就很難入睡了。
與其每天等到孩子累了才開始睡,不如每天定好一個睡覺的時間,到了時間點就去睡覺。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半之間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入睡時間段。
2. 睡覺前30分鐘流程
把睡前要做的事情做成圖片,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告訴孩子們這些圖片講述了世界上每個孩子是怎樣上床睡覺的故事,同時傳達給他們的理念是上床睡覺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並不是只有他一個孩子需要這麼做。
讓他們熟悉圖片中的每一個步驟,每當完成一件事,就帶孩子看一遍圖片,問他們接下來一步應該做什麼。
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形成全世界每個小朋友都會這樣睡覺的印象,這樣“全世界通用”的原則,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十分有效。
當某種行為變得不再是個人行為時,孩子反抗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做了這麼多的準備工作,到了真正要睡覺的時候,可以準備一個小小的計時器,設定五分鐘,陪孩子們聊聊這一天。
計時器一響,父母就要關燈離開,孩子們就該睡覺了。
3. 五分鐘原則
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會像接受一個事實一樣,慢慢接受上床睡覺這件事情。
如果孩子仍然繼續哭鬧,父母可以每隔5分鐘左右來看他們一次。
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很關鍵,不要表現出憤怒和不耐煩。
只要自然地走進他們的房間,再三保證他們所熟悉的世界仍然存在,父母還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切都安好,再次親吻他們,然後自然地離開房間。
整個過程最好不要超過1分鐘。
離開房間5分鐘之後,如果孩子仍在哭鬧,那麼就再次回到孩子的房間重複前面的過程。
剛開始,孩子確實有可能哭上很長時間,不過幾個晚上之後,一定會有好轉的。
最終,孩子會理解父母的意圖,瞭解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事情。
這個五分鐘的原則也適用於孩子在半夜醒來的時候,每隔5分鐘去看一次,跟睡前一樣的安慰方式,直到孩子再次睡著。
約翰洛斯蒙德的睡眠三原則還真是我們家一直以來的做法。
我們始終認定一個目標,就是孩子們需要自己睡覺。
有了這個明確的目標,我們就不會採取只能暫時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抱睡、哄睡、奶睡和同睡等等,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雖然不容易,但也要認準目標,排除萬難,讓孩子們獨立睡好覺。
我之前也寫過《三個不需要哄睡的娃是怎樣練成的》,關於三個孩子睡眠的實戰總結,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
睡個好覺,一夜好眠,真是太重要的。
最後,祝願小寶寶和大寶寶們都可以睡個甜美的好覺。
關於作者
Rachel,座標荷蘭,家有3寶(4歲/2歲/1歲)。分享與3寶鬥智鬥勇的日常,探索在玩中啟蒙的早教遊戲,用簡單又走心的方式給娃們高質量的陪伴。公眾號:三娃行必有我思焉(Kids3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