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1年夏窗轉會結束已經過去半個多月,可以說這是我經歷過的最瘋狂的一個夏天,各家媒體給出了歐洲各大聯賽俱樂部引援評級,曼聯,切爾西,曼城,皇馬,國米都獲得了S級的高分,但如果說其中最優秀的,非巴黎聖日耳曼莫屬:巴薩隊長,皇馬隊長,歐洲盃最佳門將,歐冠&英超冠軍功勳,在一個轉會窗,頂著這些頭銜的球員全部前往一支球隊,單就這樣的操作,就足以入選史冊。
一、瘋狂操作引出疑問,難道財政公平法案是擺設嗎?
在疫情還未結束的大背景下,各支俱樂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本以為可能會經歷一個最平淡無奇的夏天,然而事情卻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巴黎的操作簡直是“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不僅在轉入市場上翻江倒海,甚至還有底氣拒絕皇馬對姆巴佩的1.8億歐報價,一邊大肆花錢,一邊放棄賺錢回血的機會,那麼巴黎是否觸犯了FFP(財政公平法案)?歐足聯主席切費林是否有意包庇?
問題1:FFP(財政公平法案)是什麼?
簡單點總結,2013/14賽季在歐足聯生效的一項控制俱樂部財政支出法案,保證收支平衡,不能過度虧損。
那麼這項法案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市場,但在大家都執行同一制度的情況下,由於自身條件的原因,其影響就分輕重,例如英超球隊,受益於聯賽轉播收入,受眾廣,分成高,可用於分配的支出就高;再比如意甲,情況則相反,冠軍球隊的轉播收入甚至比不上英超保級球隊,更別說中下游球隊,收入低,可用於分配的支出自然也就低,一切從簡。
在我看來,財政公平法案並沒有實現其建立的目的,沒有阻止足球世界兩極分化的趨勢,相反卻加劇了這種態勢,德甲和意甲相對來說比較遵守該法案,換來的是什麼?成績下降,人才流失,警告處罰,球隊破產(這樣的例子你能想到誰),西甲則不得不再進一步出臺“工資帽”政策,換來的依舊是俱樂部債臺高築,而每年大肆引援的英超球隊日子越過越好,投資商都知道英國球隊哪怕是次級聯賽的都是穩賺不賠。
(想搞好經營→提升成績→自家青訓或購買好球員→花錢→遵守FFP→賺錢→賺不來錢→不能花錢→買不來好球員→成績下降→經營困難→惡性迴圈)
對於英超以外想透過吸引球星,提高成績等方案提升球隊影響力,進而提升俱樂部營收的球隊,就得另尋他法,首先要琢磨的,就是如何巧妙的避開FFP。
問題2:巴黎聖日耳曼的轉會超支了嗎?
我們先來看看巴黎在轉會方面的支出,巴黎聖日耳曼這個夏窗總花費“僅僅”8300萬歐——阿什拉夫,達尼洛·佩雷拉,努諾·門德斯,另外4名重磅引援——梅西,拉莫斯,維納爾杜姆和多納魯馬,則是免費簽入,如果算上租借轉出的收入相抵,則總共花費不到7000萬歐,對於一支年營收達到6億歐的俱樂部來說,7000萬歐的轉會費再算上財務規則的攤銷(按照球員合同年限可將轉會支出攤銷3-5年),因此就這個夏天而言,巴黎在轉會市場上的支出遠遠達不到可觸碰FFP紅線的地步。
根據財政公平法案的原則,支出包括銷售成本、工資支出、球員轉入轉會費支出、轉會中的經紀人佣金、簽字費等財務支出。
問題3:巴黎聖日耳曼的工資超支了嗎?
我們再來看看工資支出,這是最為人所詬病的方面,西甲主席特巴斯前些日子公開向媒體炮轟大巴黎:不可理解的是,一個虧損4億歐的俱樂部,球員工資總額高達5億歐,卻可以拒絕對姆巴佩的報價。
相信特巴斯的這番話說出了大部分人心中的疑惑與不滿,大巴黎憑什麼?
根據英國媒體Sportsmail以及德轉的訊息,大巴黎一線隊球員的工資總額達到了2.56億英鎊(稅後),根據法國稅率(50%-75%),經過一番換算,俱樂部將為這些球員的工資總共承擔超過5億歐元的費用,這個數字已經成為了全球所有體育賽事俱樂部裡工資支出最高的。
可以說,這樣的工資支出理應嚴重超出FFP的紅線,但是,在卡達財團面前,規則可能確實是擺設,或者可以說利用高超的財務管理技巧規避FFP限制,尤其是在納賽爾在“歐超”問題上支援了切費林並取代阿涅利上臺歐洲俱樂部協會主席之後,似有似無的問題一律從無。
二、財政公平法案在真正的金主面前不過是紙老虎
首先,歐足聯為了緩解疫情給各支球隊帶來的影響,已經放寬了FFP的約束條件,今年的監察期為2018和2019兩個財年(剔除了2020疫情年),而2022年的監察則將2020和2021兩個財年放到了一起,重點來了,因疫情造成的收入下降不計(以2019年為基數),虧損部分被允許俱樂部股東投入資金彌補。
這就意味著,巴黎聖日耳曼在明年6月30日前可以透過球員出售,股東再投資以及新增贊助商等操作達到增加營收的目的,巴黎還有接近一年的時間利用疫情期間的寬鬆政策好好規劃一下如何滿足FFP。
其次,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是卡達財團利用自己旗下的公司不停的贊助大巴黎是否違反FFP,其實FFP的核心內容從來都不是限制“自己贊助自己”,因為這樣的例子實在數不勝數,尤文圖斯可以透過母公司EXOR集團提高贊助費解決C羅的工資問題,薩索洛的球衣贊助商馬佩的贊助費用比AC米蘭的阿聯酋航空高出1/3,這些本就是規則允許的,因為想禁也禁不住。
真正打擊的是“做假賬”,互換球員做賬其實也屬於這類,但這種做法實際上對於球隊實力的影響是直接的,因此,只限制了“超額做賬”,也就是說做賬的金額與球員的身價必須相匹配,不能1000萬歐身價的球員做出1億歐的賬,在風險範圍以內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
嚴格禁止的“做假賬”屬於“自己騙自己”型別,名義上自己贊助自己,賬面上滿足了FFP,贊助費用卻沒有實際到賬,表面風光,實際確是債務危機越來越大。
回看巴黎聖日耳曼,因為卡達財團的背後支援,顯然其不屬於“做假賬”一類的俱樂部,那麼只要有實際資金到賬,把賬務名目做到位就可以了。
三、巴黎的金元路線能否長久
細數皇馬的“巨星政策”,巴薩的“夢三”,都留下了後遺症,當球員的巔峰期過後實力下降,然而薪資依然保持在高位,造成球隊過高的薪資負擔,堵塞了球隊的更新換代通道,但不管怎樣,那還畢竟是市場路線,而巴黎與前者則有著本質的區別,已經大大超越了市場行為,對於巴黎這種“壕無人性”的金元路線,只要卡達財團存在一天,巴黎就多一天無憂無慮的日子,因為巴黎聖日耳曼已經成為卡達樹立國家足球形象的名片,除非歐足聯出臺嚴厲的管控政策。
如果巴黎聖日耳曼的舉動對於足球世界更多的是一種正向的輸出,在歷史的程序中推動了足球的發展,使之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那麼巴黎的金元模式則必定會長久的生存下去,而如果這種舉動的存在對於足球產業的推動起到的是負面作用,那麼必然會有新規則出臺將其消滅,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其實今年已經出現了這種例子——歐洲超級聯賽,“歐超”從誕生到滅亡僅僅用了48個小時,因為它忘記了一條根本性原則——普遍適用性,讓人看起來那是一個超級豪門才能享受的金元賽事,所以招致了大部分人的反對,而同時動了自己切身利益的歐足聯則正是借用了這種“民意”把自己打造成正義的化身,其實巴黎聖日耳曼的行為看起來比“歐洲超級聯賽”更加變本加厲,其本質都是圍繞著“資本”“金錢”,但好歹“歐超”還會想著帶領一部分俱樂部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這點上來講,切費林實際上真的是在包庇巴黎聖日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