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沒有讓女人走開
----觀《長津湖》電影有感
馬雅萍
長津湖電影,從上影到目前,票房突破40億元。
大家觀後印象最深的主線是77軍團的一群硬漢,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以血肉之軀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也是一部沒有愛情戲份的戰爭片。
在這場世界戰爭史上傷亡慘重的戰役中,美軍傷亡26萬左右,韓國軍隊傷亡114萬左右,中國軍隊傷亡65萬左右,北朝鮮軍隊傷亡40萬左右。中國共消耗各種作戰物資560餘萬噸,戰費62.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當時的25億美元),美國消耗的作戰物資7300萬噸,作戰費約400億美元。
這一組組傷亡人員及物資耗費數字背後,破碎了多少家庭的守候?
但電影隱藏的另一個伏筆,卻在硬漢的硝煙炮火中,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情的畫面,戰士以血肉之軀抵擋槍林彈雨的真正意義。
首先是2個場景的切換。
千里刀光影,萬里赴戎機。伍千里離開家鄉浙江湖州時,由近及遠的青山綠水,撒網的漁民,一幅安靜祥和的漁村畫面。
火車上是來不及帶上棉衣,一身單衣就馬不停蹄,奔赴朝鮮零下40度前線的戰士。伍萬里任性拉開火車門,金秋十月,在金色的晨光中,萬道霞光,樹葉正在變紅,抵禦外族入侵的長城如臥龍般在群山中盤旋著,大氣威武。
山河秀美、長城巍峨。在伍萬里心裡,本來以為大哥二哥把仗打完了,一家人可以好好過日子,二哥還要蓋房子,給自己娶媳婦,怎麼又被催徵的戰馬緊急召回,從四面八方奔赴戰場呢?長城就在眼前,長城前面是倭寇,而長城後面是國家,就是家園。這2幅畫面的視覺衝擊力,讓新兵伍萬里一下子明白了大哥二哥和自己奔赴戰場的目的,保家衛國,守護河山,也瞬間使觀眾和戰士的心連線在了一起。
再就是3個女性角色的出現,可謂點睛之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伍千里離開漁船時,母親蒼老又慈愛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無情。戰爭已經奪走了大兒子伍佰裡的生命,剛剛回家的二兒子再次奔赴戰場,母親捨不得卻又不想讓孩子擔心,這份複雜心情沒有溢於言表,而是透過失落恍惚的眼神和遠遠的目送,表達了對兒子的不捨和牽掛。母親是一個家庭的根,是兒子歸家的期盼和守候,承載著溫暖與希望,而一個個小家的完整才能撐起一個國家的富強。
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一抹中國紅。血腥和殘酷戰爭中的溫情,是獨臂的戰友脫下自己身上的棉襖,女孩解下脖子上的紅圍巾,他們奔跑著扔向徐徐開動的火車上的戰士。這是一抹壯烈剛硬中體現出的溫情和溫暖。比伍萬里小2個月的張小山犧牲後,伍萬里手裡攥著戰友的遺物,懷裡抱著紅圍巾,傳遞給我們一種愛的希望和生命的力量。少女是戰爭影片中真、善、美的化身,寄寓著一切美好,女孩的另一個身份是為人妻為人母,她們不只是象徵愛情,更是家的象徵。影片呈現的不僅僅是一個少男少女的牽掛,更是後方家人的大愛和無私守候的信念。這樣的細節在伍千里和雷公的玩笑中幾次提到,蓋房子,娶媳婦,大家一起住。
另一個就是指導員梅生的箱子,裡面整齊碼放著勳章、證書、日記本、書籍、女兒照片……為了保家衛國不遠萬里,從上海來到前線的梅生,箱子裡裝著的,是他半生的榮譽和一生的牽掛。家是每一個人的港灣,梅生時常拿出7歲女兒的照片看幾眼,滿臉洋溢著幸福和慈愛,尤其是在廢墟中翻找照片,嘴裡唸叨著“爸爸不好”,把一個父親對女兒的虧欠在烈焰燃燒的戰場中,透過畫面讓觀眾感受到一幅錚錚鐵骨化作繞指柔的父愛深情,讓觀眾直接淚崩。
藍天白雲間,一架架飛機掠過長空,發動機的隆隆轟鳴聲,一枚枚炮彈的視覺衝擊,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戰爭巨大的危險。朝鮮半島上數以千計的中國軍人奔跑、呼喊,尋找掩體、拯救戰友。炮彈一一落下,鮮血、殘肢在朝鮮半島的土地上零落成泥。伍百里戰死了,伍千里還在,伍萬里也應徵入伍了,一個普通百姓家的三個兒子都在戰爭的硝煙中前赴後繼。戰爭,總是無情的,但溫情卻無處不在。
“我們這一代打仗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那以後就得我們的下一代來打!”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為了世界和平,為了國家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長居久安,戰爭讓我們的熱血兒男義無反顧,戰爭也讓我們的柔情女性成為他們回家的信念,這份柔情是孩子一聲聲爸爸的呼喊,是妻子深夜無眠的期盼,是母親望穿秋水的張望,更是祖國張開懷抱的庇護。2018年的汶川地震搶險,2020年的新冠疫情全民抗役,2021年的暴雨災害救助,就像電影裡的這抹中國紅,讓我們一次次感受到祖國懷抱的溫暖,心比任何時候凝結的更加緊密,自豪自己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
歷史,需要緬懷,以不屈靈魂凝練民族之魂!
英烈,需要銘記,以頑強意志雕刻不朽豐碑!
和平,需要珍惜,以肉體凡胎創造勝利神話!
戰爭沒有讓女人走開,只是換了一種方式!
馬雅萍,陝西鳳翔縣人,公司職員,喜歡運動健身,愛好文字,書法。曾在網路平臺發表散文、詩歌等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