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全文共1790字,閱讀時間約2.5分鐘
暑期老張家兒子小書每天都要補課,前幾天去他家做客時,發現快到補課時間,小書依舊拿著手機在玩遊戲。老張過去提醒兒子早點出發,結果小書不耐煩地說了一句:“我知道了。自己安排,不用你管。”不願接受父母的幫忙,結果小書遲到了。自身不具備良好的時間觀念,遲到是必然的結果。
沒有時間觀念對孩子影響
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提到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出門總是磨磨唧唧,看著上學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自己心急如焚,他們卻“穩如泰山”,好像上學是爸媽的事情,跟他們無關;或者寫作業的時候即使書桌上的東西全部收走,他們也能玩出花樣來等表現,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工作、學習效率。
我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時間觀念將一事無成”。沒有時間觀念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嗎?的確很大,這一點各位爸媽都在日常生活中領教過。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久了會形成嚴重的拖延症,他們總會自認為自己的時間很充足,安排的很好,但往往敗在過程中突發的各種小細節中。這樣的孩子學習不會出色,將來工作、生活中也都很一般。由此可見,培養時間觀念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知心姐姐”盧勤認為:孩子不會管理時間,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給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自由。
當然,前提是孩子需要對時間有所認知。認知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時間觀念與自身的時間知覺密切相關。
時間知覺
時間知覺是指對客觀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時間知覺的資訊,既來自於外部,也來自內部。
外部資訊包括計時工具,也包括宇宙環境的週期性變化,如太陽的升落等等。內部標尺是機體內部的一些有節奏的生理過程和心理活動,神經細胞的某種狀態也可成為時間訊號。
這種內在的時間知覺對於我來說是一種經常現象,只要第二天有事兒,需要早點起床,不需要鬧鈴,只要到了時間,自己就會醒來。
神經訊號的時間知覺到20世紀80年代為止,還沒有材料證明大腦存在著專門的計算時間的中樞。後經研究發現,在判斷時間間隔正確性方面,各感官是不同的。聽覺和觸覺對時間間隔的估計最準確。
聽覺辨認時間間隔的最高限度是0.01秒,觸覺辨認的最高限度是0.025秒,視覺辨認的最高限度則是0.1~0.05秒。由於年齡、生活經驗和職業訓練的不同,人與人之間在時間知覺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時間知覺培養時間觀念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年齡較小,呈現出的時間知覺性不夠準確,甚至沒有。因此他們對於時間沒有概念更不懂得管理,這些都與時間知覺有關。
這種知覺並非天生存在,而是隨著孩子的生活經驗與累積而發展,大部分孩子的時間知覺在3歲左右才開始萌芽。比如他們透過生活經驗能夠辨別出白天玩,晚上睡覺。因此,在孩子產生時間知覺後,家長應該投入培養孩子時間觀念,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制定作息時間表
研究表明:時間知覺發展水平與兒童生活經驗呈正相關。生活適度與作息時間在兒童的時間知覺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3歲是時間知覺的萌芽階段,也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期。利用這個關鍵期,制定一份生活作息時間表,比如早上7:00起床,8:00去幼兒園,晚上5:00幼兒園放學,7點晚飯,9點上床睡覺等,根據自己家庭實際情況作出安排。
以身作則陪孩子嚴格遵守時間
家庭教育中最能達到效果的一種教育方式是父母以身作則。想幫助孩子養成好的時間觀念,父母嚴格執行作息表的時間,孩子在無聲的教育中,內在的時間知覺會被慢慢鞏固。形成習慣,在做任何事情上都有時間定向。因此,父母嚴格執行作息時間制度,有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孩子發展時間知覺,培養時間觀念。
把時間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大寶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始,我把時間交給他自己管理。何時起床、洗漱,何時寫作業看書,何時出去玩,這些安排都交由他自己完成。開始擔心他完不成,時刻偷偷觀察,還不能被發現。
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我發現他完成的很不錯,自覺性挺高。研究發現,7-8歲是兒童時間知覺迅速發展時期。所以,我試著在這個階段把時間還給孩子自己管理,以往的生活經驗+良好的習慣=自我管理時間。
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不止是教會他認識時間,還應該在時間知覺的萌芽期開始引導孩子對時間有概念。養成好的時間習慣之後,把握知覺發展迅速期,把時間交給孩子自己管理。相信家長有心的培養,優秀的孩子都能夠把握自己的時間!
凌晨媽媽來叨叨:
溫馨提示各位爸爸媽媽,把時間交給孩子之後,一定不能讓他們發現你在偷偷"監視",否則他們會覺得不被信任,事情反而適得其反,所以練就一些"潛伏"的本領還是有必要的。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連結一:“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家長兩方面抓,從小學就開始了
相關連結二:三年級的“坑”,一年級早已挖好!寫給家長的一份路線圖
相關連結三:孩子最怕寫作文?下筆就來的秘密,其實藏在這幾個生活細節裡